庐陵人物——陈循

 要留清白在人间

刘述涛

                            

老爷,回去吧,天太冷了。

站在陈循身边的仆人陈六已经说过六遍这句话了。陈循仍是摆摆手,仍将目头投向南面,南面有一条驿道,驿道上布满了白茫茫、白茫茫的大雪。除了雪,连只鸟的影子都没有。北风还在死命的刮,雪也没有见一丝想要停下来的意思。

老爷,回吧。陈六仍在劝。其实在陈六的心里,他很清楚陈循在等什么东西。可等有用吗?都一年多了,任何迅息也没有。他不由得对陈循说,老爷,早知道有今天,那时候折你就该据理力争,那不是你的错……

你知道什么呀,陈循打断了陈六的话,他叹了一口气,最后脱口而出竟是“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青蝇一相点,白壁遂成冤。”

冤!

在陈循的心里,也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冤了,可明知道是冤,又能有什么办法?真在皇上气头上去辩解,只会让皇上越发地生气,何况眼下是迎英宗复辟有功的徐有贞当权,自己就算有一百张嘴,也顶不过徐有贞在皇上面前的一句话。

一想到徐有贞,陈循的心里就像是吃了一只苍蝇一样难受。想当年,徐有贞像中哈巴狗一样,一次又一次的上门来拜访,言里言外都是想要陈循在皇上面前为他说好话,举荐他,可陈循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没有在皇上面前说过徐有贞的一句好话。因为从骨子里,陈循就看不起这种没什么本事,却只会夸夸其谈的人。

就因为没有举荐徐有贞,才让他怀恨在心,一朝得志,就落井下石。先是诬告陈循还嫌不够,还胁迫六科一起弹劾陈循,见英宗没有追究,又想出更毒的一招,上书英宗称陈循与商辂,肖镃知道王文、于谦有迎立外藩之意,却不阻止,还与王文、于谦一起密谋了迎立外藩这件事情。英宗一看见这个折子,火冒三丈,想起自己八年后,才终于重新回到皇上的位置,而在自己底下,原来是如此不待见自己的一群大臣,并且还有外心。于是下旨,将王文、于谦推到菜市口斩立绝。而已经年过古稀的陈循也要刑杖一百,然后流放铁岭卫(今辽宁铁岭)。曾经一大批拥戴过景泰皇帝的文武大臣也被撤职,被充军,被杀害。

一想到这些被杀害的同朝为官的同仁,陈循就难受,就告诫自己,不能够死,一定要等到事情被澄清的这一天,否则就算是死了,也难以瞑目。

   

老爷,快醒醒,快醒醒。你听有马蹄的声音。

陈循没有去听,而是一把推开了陈六,转个身又睡着了。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陈循感觉到自己快等不起了。自己七十五岁的身体,已经一日不如一日。坐在哪个地方就犯困,就爱打瞌睡。刚才在瞌睡中,陈循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泰和,回到了自己同长兄相依为命的日子。陈循想自己五岁丧母,十岁丧父,要不是长兄带着自己,长兄为兄又为父,自己哪来的读书机会,哪来的未来?

还是在梦中,陈循还看到了叔父陈一敬就站在自己的面前,说这人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否则,这官不做也罢。也同样是在梦中,陈循又走入了皇宫,进入了殿试,成为了明朝在北京录取的第一位状元。后来,进翰林院做修撰,奉侍皇帝左右,从永乐、洪熙,到宣德、正统,再到景泰,历经五朝,整整四十三年。四十三年,将陈循从一位黑发青年,活生生的熬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老爷,快醒醒,快醒醒,学生来了。

陈循的耳边又传来了陈六的喊声,一听到学生来了,陈循醒了。他擦了一把脸,喝了一碗粥,慢慢步入了学堂。这三年在铁岭的日子里,陈循以执教为业。他心想着,我老了,已经不能再为国家多做贡献了,那么就做一位老师,为这个国家多输送人才吧。

陈循看着坐在台下的那些学子,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虽身在学堂,却心里装着整个国家。

先生,你同我们说说你在朝廷的那些事吧。

怎么说呢?

陈循的眼前一下子就忆起了当年跟着皇上到河南河北视察时的情景,他感慨地说道,那年的雪,可真大呀。大得把田里所有的麦子都给冻死了。后来,我请求皇上下拔库银,买麦种给农民补种。皇上采纳了我的意见。所以说,我们考举功名,并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

先生,你还同我们说说“北京保卫战”吧。坐在后面的一位同学站起来向陈循发出请求。

北京、北京!一想到北京,陈循的心口就隐隐作痛,但他还是强忍着疼,向自己的学生说起了“北京保卫战”。

那是在正统十四年(1449)的7月,蒙古瓦刺部落忽然发难,分兵四路,大举南侵。明军面对这么一个小部落的入侵,却是溃不成军,一打就败,到最后塞外城池就剩下了山西的大同。这时候的英宗却受到宦官王振蛊惑,还要御驾亲征,说要一展明太祖的风采。陈循与礼部尚书胡滢、史部尚书王直率百官谏阻。头脑发热的英宗哪听得进,一定要亲征,谁知到最后却是丧师弃地、俘君受辱的“土木堡之变。”

当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回京城,皇宫一片大乱,都认为大势已去,纷纷扬言要向南迁都,以避瓦刺部落之锋芒。此时,陈循站出来了,他对着所有官员吼出一句“言南迁者可立斩。”胆小的官员从此再不敢提南迁之事。

十月十日,瓦刺军的将军——也先率领大军,挟持英宗抵达北京城墙下,对着城里喊话:“现在把你们的皇帝送回来了,你们派人来接驾吧。”有官员要大开城门,迎英宗回朝,陈循又大喊,这是诡计,不可开城门,更不可派人前往,否则如羊入虎口,哪里还有生还的机会?

最后,还是陈循安排大将守城,并密令城外各个马坊焚烧所存积之马草,以困敌方军马。没过几天,瓦刺军的战马没有马料可喂,还见到各处都有鞑靼文和汉文的宣传单,宣传单上悬赏万金取瓦刺军将领的首级。瓦刺军不由得有了退意,哪知人还没有退,各种赴京勤王的部队就已来到,同瓦刺军来了个决战。十一月八日,瓦刺军退出塞外,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明王朝转危为安。陈循功不可没,可又有什么用?还不是照样被流放到了铁岭。

      

老爷,老爷,快……快……皇上派人来了!

真的派人来了吗?陈循老泪纵横,跪伏在地上接旨。

五年,整整五年,他终于等到了英宗的御旨。

原来,在当年景泰帝病重之时,陈循和众臣就主张复立英宗,并且写好了奏折。谁会知道徐有贞等别一些大臣一听说这件事情,为了抢夺拥戴之功,就实行了夺门之变。后来又借机向陈循等发难,这才有了陈循的冤案。

终于,陈循的冤情得到昭雪,英宗的御旨“特放回原籍,为民闲住”。只可惜,五年的流放,让古稀之年的陈循身心俱疲,回到泰和老家才五个月的他就寿终正寝,将所有人对自己的评价,都留给了历史。

唯一值得陈循后人欣慰的是在成化七(1471)年,明宪宗派遣江西承宣布政使左参政张永谕来到陈循的坟墓前,诵读成化皇帝的祭文:“卿制科首选,纶阁重臣,祗事累朝,克副倚毗,顷因权奸诬构,暂谪遐方,幸先帝明并日月,寻赐昭雪,敕还故里,以在年终,可无憾矣。兹特复卿旧职,遣人谕祭。呜呼!哀其死而悯其忠,式遵先志;厄于前而伸于后,永惬人心;灵爽如存,歆余至意!”成化七年五月十一日。这也许是对陈循一辈子最好的评价了。

(0)

相关推荐

  • 我们真的该醒醒了!(公开)

    我们真的该醒醒了!(公开)

  • 庐陵人物——陈书山

    从砌好每一块砖开始                                              刘述涛   一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乡村,农民的孩子,如果没有考上大学,跳出龙门,那么最好的未 ...

  • 五代十国历史人物——陈金凤(福建第一位知名女词人)

    陈金凤(894年-935年),别名万安娘娘,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皇后.原为闽太祖王审知的才人,后来成为闽惠宗王延钧的淑妃,又有归守明.李可殷等情夫,闽国永和元年(935年)陈金凤被立为皇后.935年,王继 ...

  • 宋朝历史人物——陈彭年(宋代五鬼)

    陈彭年(961-1017),字永年,江西省南城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音韵学家.其父陈省躬,当过河南鹿邑知县.彭年幼时聪颖,勤奋好学.母亲因仅有此一子,钟爱非常,不让他深夜读书,影响身体.他就用竹笼把 ...

  • 清朝历史人物——陈启沅(南粤先贤,中国第一家机械缫丝厂创办者)

    陈启沅(1834-1903),名如卿,字芷馨,号启沅,广东南海人.父以务农维持生计.陈少年好学,涉猎诸子百家,星象舆地等书.曾有志于科举,屡试不中,父去世后,家境困顿,陈启沅和兄陈启枢,在家乡设塾授徒 ...

  • 清朝历史人物——陈初哲

    陈初哲(1736年-1787年),字在初,号永齐.江南元和(今江苏吴县)人.生於乾隆二年(1736年),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卒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陈初哲的父亲陈树 ...

  • 平江人物—陈晋熙

    陈晋熙(1835-1878),字少陶,号达瀛,湖南岳州府平江县人.性颖敏.襁褓时,母指楹帖字示之,越日复问,对亦以指.读书常彻夜不寐,邻农朝炊,恒就之乞火.未冠,补诸生,寻食饩.入赴省闱,膺分校之荐三 ...

  • 庐陵人物之——肖坚俊

     把事做"精"了,好运自然也就来了               --东莞吉安商会会长肖坚俊人物纪实   一 1996年,高中毕业的肖坚俊要去深圳打工,家里却拿不出他坐车的钱.于是, ...

  • 庐陵人物之——胡铨

    要使奸雄怯胆寒.                            刘述涛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风月.囊锥刚要出头,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q ...

  • 庐陵人物之画家———曾建生

     在临摹古人经典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刘述涛 画有法,艺无涯,一生亦古亦今,亦浓亦淡,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