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奖作品 || 郁达夫中学 汪涵彧《过富春江—幸会记》
“家在富春江”创意写作大赛特等奖作品
过富春江—幸会记
郁达夫中学 八(7)班 汪涵彧
起风了。
石板路上,青苔丛生。原来不觉间,匆匆四十几载已从指缝间溜走,就此消逝在岁月的罅隙里,飘散在浮光掠影间。四十多年了,故居前的枇杷开了又败,富春江的河水东流不还。唯有那人的身影,隐在乱世硝烟之后,却依旧是一道永不落幕的风景。
我听见耳畔传来熟悉的嬉笑声,侧首望去,发现少年时的他正背着泛黄的包,与同窗好友谈笑风生。俊朗的眉目间是掩不住的意气风发,他像一轮炽热的烈阳,照亮了那个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时代。他瘦削的背影愈行愈远,眼看就要与落日融为一体,却又忽而出现在东渡口前。是了,他马上就要去日本留学,开启人生的新征程了。我仍站在原地,看着他与亲人告别,看着他闪着光的双眸,看着他背过人群而偷偷流下的那滴泪。心中涌上莫名的慌张,我明知历史的轨迹却又对此无可奈何。
泪眼朦胧,无语凝噎之际,又惊喜地瞥见他的身影。他比先前还要瘦了,颇有形销骨立的感觉。在桂香浓郁中,他身穿一袭长衫,手捧一叠书卷,正慢慢地啃读着。岁月的沉淀将他打磨得更成熟稳重。这是一块璞玉,只有日日把玩之人才懂得内里的潋滟风华。“放棹江湖飘零客,国亡我命亦绝矣。”我读不懂他话语下深藏的那颗赤子之心,更读不懂他紧皱的眉宇下盛满的那份忧愁。我只能静静地伫立在时光的这头,望着那端的他踽踽独行于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狂狷于文字,浮浪于生活,凋零于异乡。星空下,是他发出这样的誓愿“做不成文天祥、陆秀夫,也要做伯夷叔齐”。有人麻木,有人屈服;就会有人反抗,有人坚持。他是一颗晨星,用渺茫的微光与黑夜斗争。
迎面有江风吹来,才发觉脸上已是一片咸湿。我向远方眺望,这条路,终是要走到头了。他的死讯从异国传来,哀歌四起。越来越多的人从泥沼中站起身来,心中总算有些许慰藉。所幸,他做的一切并非无用功。
我走过富春江,也走过他的一生。这短暂的一生,恰似故乡的桂花,酝酿了整整三季,也只是默默地在将要凋零前,奉上并不惊艳的花香。而我回首最后一次凝望,正是江面上新日初升的一刹那。他在熔金般的光中对我微笑,笑容依旧儒雅温和。于狭仄心尖这明艳一瞥,使我终是忍不住了。素风里漾开细碎的不成调的哭声,缥缥缈缈地飞向另一个世界。
感此,幸会故人,此生永记。
2017.12.3
教师点评:
读书犹如读人,情由境生。作者悟懂了郁达夫先生的一份家国离愁,悟懂了一份赤子情怀,“我走过富春江,也走过他的一生。这短暂的一生,恰似故乡的桂花,酝酿了整整三季”。达夫先生启迪着一个民族在沉沦中崛起,铁笔丹心更是民族救亡的号角。虽然时移境迁,故人已昨,但作者以巧妙的构思,凝练的文笔,满腔的真挚,穿越时空,于富春江畔和达夫先生来了一场精神的交会,以此表达自己对达夫先生的深深的仰慕与缅怀之情。
(指导老师:章晓萍)
特 等 奖 作 者
汪涵彧介绍
汪涵彧,就读于郁达夫中学八(7)班。作品《致郁文书》曾获富阳区郁达夫杯征文特等奖。《最好的生活》获浙江省《中学生天地》作文大赛二等奖及中国文联青少年作文大赛三等奖。《历史悠悠梦未歇》获浙江省“铭记历史,圆梦中华”网上征文大赛三等奖。
作文大赛初中组刊登作文,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