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吹在前的文化人 ——纪念郁达夫殉难60周年
号吹在前的文化人
——纪念郁达夫殉难60周年
今年8月29日,是郁达夫先生殉难6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而殉难的文化斗士,浙江省文联、浙江省作协、中共富阳市委、富阳市人民政府联合在郁达夫的故乡——富阳召开“郁达夫烈士殉难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报告会”。中国文联副主席吴雁泽、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炯、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高而颐、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吴秀明、以及杭州市有关领导、富阳市委市府、学者、专家、郁达夫家属代表、新闻媒体等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郁达夫先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作家,同时又是一位为民族战争献出了生命的民主主义战士。胡愈之先生在“纪念郁达夫烈士遇难40周年座谈会”上激动地说:“纵观郁达夫一生的文学和政治活动,爱国主义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复杂多变,其社会形态、文化形态都处于转型阶段,郁达夫以其敏锐的眼光、艺术的良知及其胆识,投入到为个性解放、民族振兴的巨大洪流中,人道主义成了他早期小说的基本主题。反对民族歧视,诉说民众的痛苦;揭露军阀统治的黑暗,反对封建道德,同情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成了他早期作品的重要内容。
郁达夫先生是个传统文化培育起来的作家,但他又是个不断吸收和接受外来文化的作家。他一方面自觉地成传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和学术思想,另一方面他又不断地吸收外来思想和西方美学思想。他的早期小说在五四写实主义的基础上,糅合了日本私小说——心境小说的特点,创造了一种具有本土特色,以情感为内容、形象为内容所派生形式的抒情文体——“自叙传”。
郁达夫的文学成就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后人。中国文联副主席吴雁泽在纪念大会上动情地说:“早年读到郁达夫先生的'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时川;碧桃三月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时,就神往于美丽的江南。今日,我徜徉在富春江边,驻足于郁达夫故居前,亲眼目睹了富春山水胜景,更是如诗如画。正是'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呀。”
郁达夫先生说:“文化人是识风浪的海鸥,我们要号吹在前,切不可悲歌在后。”在民族斗争的风浪中,郁达夫的“个人主义血族情感”转向到了“民族国家的大范围的情感”。成为识风浪的海鸥,号吹在前的自觉的民主主义斗士。
抗战爆发后,他毅然决然走出书斋,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实际工作和文艺运动中。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文化人”的主张。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中国文士为民族为国家尽节的篇章。郁达夫先生的长女郁黎民女士在纪念大会上深情地叙述道:“先父在台儿庄前线巡视一月之久,前方将士的浴血苦战精神使他增加了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心。回来后即大声疾呼,募捐支援前线:寒衣、粮食以及精神食粮。到南洋去也是向华侨宣传抗日救国,募捐支援祖国抗日。在新加坡担任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三年中写的时评就有一百多篇。……在身份暴露后,他劝大家躲避,说:'我是躲避不了的。我在,他们只注意我;我不在,则大家都得落网。’。”这位在没有组织领导、也缺少同志支援,过着既屈辱又危险的生活,仍孤军作战的民主斗士,于1945年8月29日,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两星期后,不意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冰心女士曾在日本女作家会上这样评价郁达夫:“战争给中国文学的最大打击,是失去了郁达夫!”郁黎民女士写了两首七绝,以示悼念先父殉难60周年。“六十年来国土哀,倭奴降际伴飞灾。炎荒万里无庐墓,海外东波永不回。”“双烈亭园雁序联,浩然正气故乡传。富春江上月明夜,多少诗文悼逝贤。”(双烈亭:建在富阳鹳山上的郁达夫及兄郁曼佗的烈士墓)
“今天,我们纪念郁达夫,缅怀先烈的精神和业绩,一方面要牢记这场灾难,不让悲剧重演,而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承传先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当下,坚持弘扬民族精神,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陈其强的讲话阐明了这次纪念大会的目的。
三水湾中学 黄家骏
2005年8月
《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珍藏本)
作者: 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