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系列文章之——祝寿酒

 祝寿酒

                                                   刘述涛

这些年,在外面喝得最多的酒,是同学或是朋友嫁女儿,儿子结婚的喜酒,又或是父母老了去世做的白好事的酒。真正过生日办寿酒,似乎没有多少回。这足见遂川人现在已经不作兴过生日的大操大办,只希望生日这天,自己得到最亲的人的祝愿,就是最好。另外,不到六十岁,花甲之年,去操办生日,要让人前来祝寿,总觉得这也是一件很没有底气的事情。在遂川人的人生字典里,一个人没有到六十岁,死了,都算作短命,做鬼也是短命鬼。过了六十岁,才算是成人,才有办生日,让人祝寿的底气。

六十为一轮,六十一甲子,花甲之年,大操大办,也没有什么人会哇。

六十岁做生日,他人送礼,礼包上号“花甲之敬”又或是“寿敬”。贴对联也能贴,“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又或者是:“年逢花甲福满满,寿奕子孙乐融融。”只是还是很少会用:“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这样的对联,毕竟才满六十,还没到八十九十,还得低调一些,这才是做人的本份。真到了八十九十,四世同堂又或是五世同堂,用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那是再恰当不过。

真正到了八十九十,再做寿,大摆宴席,大张旗鼓,让人前来祝寿,让人一起热闹,也更在情理之中。

遂川人办生日宴,吃祝寿酒,不是吃一顿,而是吃两顿。在寿星生日的前一个晚上,还有一顿叫暖寿酒。意思是“喝了暖寿酒,活到九十九。”暖寿酒,也是祝寿酒的预演,更是祝寿酒的前兆。目的是为了暖场子,让气氛慢慢升起来,第二天到高潮。只是时下的生日宴,说西方人学足了,作兴什么奶油生日蛋糕。在以前,哪有什么奶油蛋糕的事,一切寿宴上,都是面制品唱主调,用面粉做成的寿桃、寿糕、寿包、寿面。在寿宴上要挂的画也是“麻姑献寿、松鹤延年”这样的画。

麻姑,又叫寿仙娘娘,她左手举着寿篮,右手托着寿桃,两只仙鹤站在她的边上。松树与仙鹤,皆是长生不老的像征。寿宴上有这些吉祥物的烘托,自然是喜庆吉祥的气氛越来越浓烈。

祝寿,是一场寿宴必不可少的程序,也是一场寿宴走向高潮的仪式。在祝寿之时,众人将寿星迎请到神桌前的靠背椅上坐好。此时的神桌上早摆好了福、寿、禄三星、鲜寿桃等一应敬寿的物品。后辈按长幼排序,依次向寿星跪下祝寿,祝寿词早已经在心中想好,有说祝寿星健健康康,长命百岁,也有祝寿星福寿绵绵,洪福齐天。在吃祝寿酒的时候,酒席上自然少不了寿面,寿包、寿糕,吃这些东西的时候,陪客的东道,会说上一句,托各位的福,现在分享寿星老爷的寿面。坐着的吃客,马上会回应一句“福寿齐天,长长久久。”

只是,一种米养出百样人,有这辈子什么事都喜欢办场酒,有个仪式的人。也就有一辈子都不喜欢办酒,也不需要人生的仪式感的人。就如我的父亲,就曾不止一次同我们说到,他这一辈子生不做生日,死不打大鼓。他不喜欢热闹,尤其是像做生日这种事,他更觉得是一种浪费。

也有一些老人不做生日,想法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一个人好好活着就行。本身不做生日,不放鞭炮,什么事也没有。一做生日,一放鞭炮,惊动了阎王爷,阎王爷一翻生死薄,才发现年限早就到了,而是阎王爷自己忘记勾销。于是乎,一声令下,黑白无常就出现在面前。阎王叫你三更死,谁能留人到五更?好好的,一个人,因生日响动,惊动了阎王,没了。你说冤不冤,你到哪说理去?

所以说,办与办,或者是要办多大的规模,其实都是自己的事。但我总觉得,人生一世,自己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别的,说出花来,喝出血来,也只是热闹一时,虚空一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