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媒体的,首先我要给大家一个忠告:离开了学校、老师之后,你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媒体、新媒体。但是,千万不要跟着媒体去读书,去思考。
用我们哲学系的标准来说,媒体推荐、谈论的书,很多都是价值很低的,甚至是垃圾。但是这不是媒体的错,因为媒体不是学术杂志,它是追求新闻性的,它不会讨论康德、黑格尔。我是写诗的,我也不会在我做的媒体上讨论歌德、莎士比亚。那是在砸自己的饭碗。哪怕是世界上最好的媒体的读书版,也一定主要是推荐新书的。如果,那么多经典,你都没时间读,那些时髦的新书,大可以不读,新书的比例,不要超过阅读总数的20%,甚至10%。反正我是基本不读活人写的书的。我们现在的媒体里面,几乎没有几个读书人了。那些活跃在媒体上的专栏作家、学者,大多数是不学无术的。受了他们的影响,你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傻瓜。而且是一个自以为会独立思考的傻瓜,一个自以为满脑子健全常识的傻瓜。黑格尔说过,所谓常识,往往不过是时代的偏见。要超越这个时代的偏见,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著作。没读过几百本经典,不足以谈独立思考。而经典著作,几乎又是读不完的,对于一个不以学术为志业的人来说,我们如果能够经常地领略到这些大师的思想,感受已经很丰盈,人生已经很圆满了。你读得越多,越和周围的流行意见格格不入,在你所在的那个行业,也许你就可以成为那个最能独立思考的人。其次,作为一个在大学里认认真真读过书,后来,工作之后,好几年不读书,不读好书,最近这十几年才恢复了精神生活的人,我的第二个忠告是,切勿轻浮。23年前,我从哲学系本科毕业。17年前,我研究生毕业,那时候我已经28岁,进报社做实习记者。30岁的时候,我创办了一份报纸,办得还算成功,我还在各种报刊上写专栏,总之,那几年,我是一个成功的主编,一个小有名气的自由主义专栏作家、一个快乐的虚无主义分子,朋友很多,每天都很开心。人活着要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无所事事地虚度一生,才是正经事。等等等等,是我们当时一帮人的人生哲学。我后来回顾往事,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也是念过哲学系的人,怎么会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面,彻彻底底地丧失了精神生活,并以此为荣?除了自身的原因,时代与环境的腐蚀,真的是很可怕的。后来有一次,很偶然地,我开始读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我本科的时候读过,开了个头,就读不下去了,几百万字,主人公起个床,可以写两三十页。但是这一次,我一读就读了整整3个月。可以说,除了上班干活,我利用一切时间在读这本书,吃饭、上厕所、坐公交车,都在读。忽然之间,好像时间急迫起来。生命流逝,本身变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如果说,我们这些媒体人、专栏作者的那点小聪明,是茶杯里的几片茶叶的话,普鲁斯特这种人的才华,就是漫山遍野的茶树林。我们茶杯里的这几片茶叶,泡几次,就一点味道没有了。不过是把茶叶晒干了再泡,泡了再晒。自欺欺人到了疯狂的地步。读《追忆逝水年华》的时候,我发现,普鲁斯特那些又丰富又深邃的独特的感受,我又完全可以感同身受,这些东西,也同样活跃在我身上。那时候我真的觉得,这说明我还有救,我还没有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蠢货。从此以后,我像重新回到大学时代一样,不需要老师管,也没有考试,也不写论文,每天坚持读书8小时,上班的时候,可以读2、3个小时,晚上8点到夜里2点,读6小时。白天工作忙的话,星期六、星期天补回来。这样坚持了十多年。毕业之后,我们会经历人生的种种,5、6年之后,30岁前后,其实在智力上、阅历上,你们都会达到人生的一个巅峰。但是大多数人,却再也不读书,不思考,再也没有精神生活。也许他可以赚很多钱,但是精神上,却一直在走下坡路,一天比一天贫乏。恢复了读书之后,我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大学里读的那些东西,全都是杰作,甚至是真理。苏格拉底的话是真理,奥古斯丁的话也是真理;康德说的是真理,黑格尔说的也是真理。孔子的话是真理,老子的话是真理,耶稣的话是真理;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福楼拜、鲁迅、蒲松龄……都是大师中的大师。那些伟大的著作,你只要认认真真地读上一本,就会立即发现,那种轻浮的人生哲学,是多么愚蠢。但是,你就会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与这些东西彻底隔绝,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我后来在一首诗里总结过我们这一代人,在那几年经历的变化:王尔德在牛津的时候,曾经同一个朋友说:“我要尝遍世界这个园子里每棵树结的果实,我要心怀这份激情,走出校门,踏进世界。”后来,他在牢里反省说:“我一点也不后悔曾经为享乐而活过,我过着蜜糖般的生活。但如果继续过着同样的生活就不对了,因为这会限制心性的发展。”今天,在诸位身上,有着一种最了不起的东西,那就是青春。就像在小孩子上,有着最了不起的天真。但是,青春很短暂。正如,我们已经不再天真。在我的一生中,我觉得最最重要、最最幸运的的事,就是进了复旦哲学系,有幸与孙向晨、林辉、渠敬东这些人做朋友。虽然我没有能力从事学术研究,但是,毕竟,我在这里受过良好的哲学训练,学习过什么是反思。只是这种自我反思的本能,后来被压抑了,否定了,被遗忘了。但是,在某个关健的迷惘时刻,这种自我反思的能力,作为一种记忆,会重新活跃起来,给予我们启示。祝愿大家毕业之后,能过上蜜糖般的生活,充分地享受人生,但是,有时候也可以抽身而出,反思它,审视它。
微课推荐(随赠三联中西神话日历)
如今,焦虑已经是大多数人都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了。
就连“焦虑”这个词的出现频率,也大大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如果反映到大数据上,那就是说,仅仅是2018年上半年全网搜索“焦虑”的次数,就比2017年全年加起来还要多出整整50%。
迷茫、脱发、黑眼圈……更是成了年轻人的热门讨论话题。
但是这十位伟大的思想家会告诉你,焦虑不是你的锅,而是社会与文明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他们会告诉你,社会是怎么把你一步步塑造成这个样子的、你的完整人格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别人会用伪装的一面来对待你……
身处现代社会,你所面临的种种困扰,在这里都能够得到安慰。
看起来遥远的乌托邦“幻想”,其实正在对你的生活造就影响;
恶之平庸性就在你身边,只有辨别它,才能更好地坚守自己的立场;
梦境并非你以为的那么奇幻,它折射了你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潜意识……
当我们向外反抗权威、拒绝媚俗时,我们就与这些思想家站在了同一战线上;而当我们向内追寻自我的时候,思想家所提着的灯笼,也是指引我们走出层层迷茫的必备之物。
我们请到的主讲人,都是与思想家本人有着深刻联系的专家学者,他们能把思想家的观念,用最亲切的方式转述给我们听。因为在主讲人当中,有的就是思想家本人的学生、徒弟,有的则是研究了几十年专卷、著作的渊博学者。
放下仰望的姿态,与主讲人面对面聊天,像感知老朋友一样,认识思想家们更真实、生动的一面。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
“福柯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很生动的、充满勇气的人。”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林合:
“其实,维特根斯坦的表述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庄子思想。”
三联首部原创手绘日历:精装锁线制作的《2020中西神话日历》,解决了日历掉页的问题,特别适合反复翻阅。做普通日历的同时,还可作为科普读本,有更好的收藏价值。
右页展示日期、星期、公历、农历等常规信息,下方还设计了两行记事用的留白。左页则穿插了100个中西神话故事文字,100幅配套的原创插画,以及100个趣味问题三种内容。
你将读到中国传统的英雄传奇、传说仙话......
反抗命运的老人:愚公移山
也会读到西方知名的神话,如最绝望的惩罚:“徒劳的西西弗”;一锤在手、宇宙最强:“雷神索尔”;渡鸦与复仇之锅:“布兰的复仇”……
最绝望的惩罚:徒劳的西西弗
红色的硬壳外包装,复古气息浓重,让人不由联想到小时候崭新的新华字典,经脏且抗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