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对仗浅探
程宜文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一些《对韵》《启蒙》类的工具书籍,都载有这样一些内容,只是文词、形式各有稍异。这是古人对诗词、楹联等文体关于对仗方面的要求的归纳。
讨论对仗,不可避免要用到一些《联律》术语。《联律》对楹联规则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称为对联六对:一曰字句对等,二曰词性对品,三曰“结构对应,四曰节率对拍,五曰平仄对立,六曰形对意联。既谈诗的对仗,上面的一五六不需多说,二三四着重谈谈其中第二,词性对品。本文引用一些正反各方面的典型例句例词,均未署名。致谢!
一、看字论品
(一)词性对品
名词、动词、数词、量词、形容词……上下句各自对品,不难理解。
1、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名词)
2、鸣对吠,泛对栖,燕语对莺啼。(动词)
3、还对再、就对将、偶尔对时常。(副词)
4、及对与、而对或、除非对倘若。(连词)
5、同对往、被对朝、由于对沿着。(介词)
(二)词性转品
汉字的一字多音、一字多义,使得许多单字具有多种词性。如:
1、绿:她穿一身绿,绿是名词;她穿的裤子是绿的,绿是形容词;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是动词。
2、乱:捣乱、添乱,乱是名词;凌乱、紊乱,乱是形容词;二大王乱了山寨,乱是动词。
3、品:人品、品行,品是名词;品咂、品茶,品是动词。
4、人谋、主谋。人谋和主谋的区别是:
人谋(不常用)——指人为的努力,“谋事在人”,主体是某个“事”。谋是在干一件工作,动词。主谋(用得多)——指一群人中为首出“谋”划策那个人,主体是这个“人”。谋是个人,名词。
(三)怎样审题确定词性
1、例字:枭,枭有三种词性:名词,如毒枭——贩毒团伙头子;动词,如枭首——砍头示众;形容(修饰)词,如枭将——强悍、勇健之将,有时用作贬义,形容疯狂、狰狞。
2、例句:泾府枭龙因梦噩。典出《西游记》,泾河龙王违犯天条被判枭首(砍头),求助于人间天子唐太宗,不料被魏徵梦中所斩。句析:梦是谁作的,是魏徵;龙是谁斩的,是魏徵。这句子里,枭字起什么作用?如果理解为狂龙(枭作形容词修饰),那么本句龙王成为主角,没老魏什么事了,这梦岂不成了龙王所作?所以本句,枭是动词,斩龙头之谓。
(四)单字对之患
所谓单字对,是指一字一字分辨平仄词性以对应之,它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平仄词性极易工整。但单字对贻害无穷,要严加注意。下边几节几乎都能涉及。如:……嫌帘窄;……醉意浓。嫌对醉、帘对意、窄对浓,动词名词形容词都没错。但这里忽视了醉是修饰意的,醉意是一偏正词组,与嫌帘二字无法相对。由此引出下一节,词组分析。
二、词组分析
(一)词组失对
有一次对句活动,上句有笔墨俩字(并列词组),一位先生下句同位置对个寒星(偏正词组)。我提醒:“笔墨是俩物,星只有一个”,这位先生把寒星改为繁星,还颇有自豪感,“这回多了”,却没想想弄五十万个也是“星”。有些词组是极易混淆的的冤家,尤其是春梦、笔墨、诗书、秋江……等,分开看都是俩名词,却不是一类词组。如何判定呢?
(二)词组搭配
1、名词配名词:春梦、秋江、笔墨、诗书。春天的梦、秋日的江,两字不同类,前边的管着(修饰)后边的,勿庸质疑,这是偏正词组。笔墨、诗书却不同,不能说是笔中的墨、诗中的书。俩字同类,谁也管不了谁,所以是并列词组。
2、形容词配名词:蓝天、碧树、繁星、曲榭……这个简单,基本都是偏正词组。
3、动词配名词:乘车、乘舟、乘机、乘客。这类要注意,车能乘、舟可乘、机也可以乘,乘车乘舟乘机百分之百能做到,动宾词组无疑。然而,客是不能乘的,乘客,这是乘车(舟、机)的客人之略写,偏正词组。
4、动词相配:起舞、启航……舞、航都有动词成分,舞剑、舞袖,这里的“舞”就是动词。起舞,舞被前面的动词(起)修饰了,那就只能是巴蕾舞、街头舞的“舞”,名词无疑。同理,启的不是航行,是航程,程是名词。
5、副词、虚词:实践中看,副词虚词除同类互对外,多与形容词可对,对以动词则谬之千里。也是一次对句活动,上句是“……,青山不老”,就后分句这四个字,许多人用动词来对第三字“不”,如:战舰启航。第4刚分析过,启航是动宾词组。下边这样分析就容易理解了:不老,是怎么样;启航,是干什么。“青山怎么样啊?老了吗?答,不老。”、“战舰在干什么?答,刚刚上路。” 两者含义完全不同,不能对仗。
(三)句法略写
五四精神开伟业;万千学子展雄才。乍一看,数字、名词、动词、偏正词组,都没错,其实啊,这联经不起推敲。五四表面看是数字,但这是“五四运动”的略写,五四是运动的修饰词,全句是说,“五四运动”的精神开创了伟业的奠基;下句,万千学子分明是指的万千(个、名)学子,万千是数量词的略写。联合偏正词组和数量词,不是工对。也是单字对做怪。
三、句子逻辑
(一)逻辑不清。春风撩梦嫌帘窄;细雨愁眠祈夜长。不明白,雨怎么会喜欢夜长。
(二)违背常识。大暑已临秋不远;小寒初至雪将溶。 大暑、小寒,临、至,远、溶(形容词动词互对)……对应词性无不工整。但是,小寒节气后面是大寒,天气越来越冷,雪该越来越多才对,不可能溶化。
(三)严重者,竟然把自己立意表达反了。勤耕笔墨平心气;懒悟诗书笑世俗(新韵)。分析:懒悟,懒得悟不愿学,前四字是说,我不愿去学习诗书。为什么不愿学呢?尾三字解释的很清楚。全句合起来是说,学习诗书是件很俗气的事情,让我嗤之以鼻。这样分析,丝毫没有冤枉作者,但这不可能是作者原意。懒对勤,从平仄到词性再工整不过,却犯了单字对之大忌。我曾在一些场合说过,凡以懒对勤、瘦对肥、短对长、窄对宽……弄不好就容易形成单字对,要小心,要细琢。
四、互成、交股及其他
(一)互成格
勤耕笔墨平心气;总作歌吟酬律都。笔墨,名词并列;歌吟,动词并列。《联律》中互成格定义:“同一联中,同类词语两两并举”。这里,笔墨俩名词,文化用品,是同类;歌吟俩动词,歌赋用语,也是同类。此句式最为常见。
(二)交股格
勤耕笔墨平心气;徵羽常弹慰梦魂。勤耕对常弹(偏正词组)、笔墨对徴羽(并列名词),平仄上下相对、词性交叉呼应。此格要求必须工对,符合逻辑,读来顺畅。此句式律诗中不多见
(三)流水格
勤耕笔墨平心气;不为功名迷本初。如同一个故事,上句没讲完,下句接上,使故事完整。这种句子,因单字单词容易对仗欠工,楹联不多见,律诗作品常用,因诗本来就是说事的。
(四)句中对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个联句,先看每句前四字,两字一节奏,每节后一字(节奏点)都是平仄交替形容词,已形成工整的句中自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如果把每句最后节奏缩写一下,则成为:风急/天高/猿哀,渚清/沙白/鸟回。这样,上下句各成为三个排比句句中自对,提升了节奏感,增强了朗诵时的抑扬顿矬感。
2、如果还不足以证明句中自对的重要性,那么请看下面一副对联:承正宗绝艺,心不懈,志永恒,未负百年谋一事;创崔字名牌,作龙头,执牛耳,已销九域遍全球。这是一个“崔字牌”小磨香油征联活动的作品。其中中间两短分句,上下句看根本不对仗,但同句中自对工整。评奖结果,这是一等奖。
(五)准律句
仄仄平平仄平仄,是否可以认定二四六失替而出律?非也。这是仄仄脚(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变格的一种特定句式,也称“准律句”。此句式无非就是五六换位,五必仄六必平。同时要注意,其第三字必平而不能用通常的一三不论来解释。既为仄仄脚变格,而平收脚句式是没有变格的,故而对句必对之以平平脚。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五、结构与节率
(一)结构
泾府枭龙因梦噩;青锋入水恨舟斜。上句用典泾河龙王被斩,下句对应刻舟求剑。带来一个问题,被斩的是龙,被落的是剑(青锋),二者却不在句中同一位置,按语法主谓宾(语)讲是不对称的。如果改为“江心失剑恨舟斜”就结构对应了。这里该作一探讨,用“不以律害义”来框定一下。第一个句子剑用青锋代替,用词相对来说不那么直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借用谐音作另一种理解:青峰倒映在水中,被舟把镜面破坏了——多么好的诗语意境。律与意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二)节率
勤耕笔墨平心气;苦向诗书破卷声。乍一看,竟然没看出有无不妥,读书破万卷,没错。只是老觉读来有些别扭。分开节奏,看出问题了。上句是“……/平/心气”(心气是偏正词组),下句却不能这样分,因为,卷声既不是特定名词,又没有这样的偏正关系。所以,作为动词的破,卷和声不知它要去“破”谁。把破字解释为形容词呢?那就只能是“……/破卷/声”,逻辑上讲不通不说,还涉及到节率对拍问题,平/心气、破卷/声,节率肯定乱了。破对平、卷对心、声对气,动词名词平平仄仄丝毫不差,标准单字对——又是单字对惹的祸。
六、尾联避对
(一)律诗对仗只要求中间两联,首联特别是尾联为什么不要求呢?王力先生《诗词格律概要》中又说,绝句一般不对仗,如果要用,通常用在首联。看来尾联是不能对仗的,但他在书中也说得比较笼统,并没有解释为什么。
后经参考一些资料和本地诗词学会活动分析,原来,尾联对仗有个缺陷,就是极易让读者感觉诗没写完。
(二)举一名师作品为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否,这原本是一首律诗,流传过程把首尾两联传丢了,以致后人以为是一首绝句。不知有无哪位诗家有兴趣,吃透原诗意境、章法、句法军特点,仿人家口气补上首联尾联。
(三)凡事不可把话说绝了。同一名师的另一首名作,四联全用了对仗,却不存在“没写完”的感觉。登高——七律之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看来,尾联对仗与否不是唯一的,还要凭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章法句法要领等综合因素,提升结尾意境,增强作品余味。
(四)至于首联,见过一个说法。因首句韵脚可平可仄,所以有人提倡:首句平收不必对仗,仄收要尽量对仗。这个问题,既然没有规定那么严密,创作过程诗家自己掌握就好。
有人高度重视格律,有人不太重视格律;有人对仗讲究兼顾语法对称,有人对仗时不考虑语法对称……众说纷芸。这里只做一个假设。设若,诗词赛事,三等奖剩有一个名额,两首律诗立意章法意境各方面难分伯仲,一首句法严谨对仗工整,另一首只强调意境为上,相信格律严谨者会当选。格律,不该是意境的天生冤家。
程宜文,笔名普雅,出生于1961年,山东高密人,现居诸城市。诸城市诗词楹联学会、潍坊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潍坊市楹联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东鲁诗词》副主编,《楹联书法》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