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水就想上厕所,很多人不知道,也和“肺”有关,三个方法调理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一些人,他们表面看上去似乎很强壮,但有个特点,那就是一喝水就想上厕所,喝得越多,上厕所的频率就越高。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脏腑理论里,“肾主水、司开阖”,这上厕所小便,必然和肾有关。于是,历代医家也好,还是普通人也罢,都认为上厕所多的原因就是“肾气不足”。对于一喝水就像上厕所的调理,大多局限于温阳益气、固肾收敛上,但实际结果如何,就谁用谁知道了。
其实,在中医理论里,脏腑虽然有各自的“生理功能”,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即使一个单独的生理功能,也需要多个脏腑参与。比如“喝水上厕所”这个现象,并非单纯的“肾主水”可以调理的。
那么,您知道机体和“水”有关的脏腑有哪些吗?
1、首先当然是“肾主水”: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因为“肾主水”的知名度比较高,在水液代谢里,它就相当于一个“总开关”的作用,这里就不多说了;
2、其次是“脾主运化水谷”:知道这一点的人也比较多,内经说“中焦如釜”,脾胃中焦,对水液起着一个蒸化和输布的作用。它要是有点问题了,水液不能被及时运走,肯定也就不能通过“开关”而排出,或者随时被运到“开关”而频繁上厕所。
3、“肺主一身之气”:有关水液代谢的脏腑,“肺”是比较被人忽视的一个。毕竟,在我们现代人的常识里,它是一个“呼吸器官”,和上厕所的多少有何关系?这就需要详细说说了。
首先,机体的“开阖”靠什么来维系?这就是“气”的作用,我们常说“中气不足”,也有说“气势不好”,前者主要和脾胃有关,后者就是和肺有关了。
“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在全身的气机里,肺主要保持气机的“肃降”。“小便”是一个向下的趋势,也是肃降的一个表现。一喝水就想上厕所,也就是气机的肃降太过,或者说,维系乏力而已。
这里需要举个例子来说明,还是用“提壶揭盖”来做反面论述吧。
从茶壶里倒茶出来,如果盖子盖得严实,出水会很慢,如果揭开盖子,茶壶里的水就会哗啦啦一股脑倒出来了。这个原理也被古代中医运用在“小便不利”方面,并称之为“提壶揭盖法”。
对人来说这个盖子就是“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如果肺气太严实,也就是“盖子过于严实”,小便不利;肺气不足,也就是盖子被拿走了,小便就会增多。
那么,肺为什么会气虚呢?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简单理解,肺气虚多由肺中寒重而来。因为寒性收引,裹挟了肺中肃降的、正常的气机,于是,从外观上来看,可能会有日益消瘦的趋势,脸色也隐隐带有黑色。在“通调水道”来看,也就是小便次数增多、尤其是一喝水就想上厕所。
为什么肺虚的人一喝水就想上厕所?意味着水刚被喝进去,马上就会被排出,还来不及被脾“运化”。所以,机体渐渐有“津液不足”,身体逐渐消瘦,皮肤也会失去光泽而黑。
从五脏情志对应上来看,一喝水就想上厕所的人,如果还有比较悲观的情绪,动不动就想哭一鼻子,这样子的人,很可能就是肺虚。
根据五行生克,肺属金,金生水,肺虚的人,肺金不能生肾水,金不能生水,脾的“运化水湿”也就成了空谈。所以,一喝水就想上厕所,这时候的小便,基本是清长而没有气味的。
我们常说胃寒,可以温胃散寒;心经有寒,也可以温养心阳,但在中医理论里,却没有“温养肺阳”的说法。那么,肺中有寒该如何调理呢?
虽然,温肺的药食比较少,但帮助宣散肺中寒气的方法还是有的,如下三个方法,或能帮助宣散肺寒:
1、宣肺散寒:注意是“宣肺”,不是“温肺”哦。生姜性味辛温,能入脾肺胃三经。它的特点就是“走而不守”,有了辛温走窜的特点,对宣散肺中寒气是很有帮助的。常用生姜泡水喝,坚持一段时间,一喝水就想上厕所的现象也会得到缓解;
2、培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肺金有寒,可以通过温养中焦脾胃来驱散寒邪。比如白术、干姜之类,性味苦温辛散,又能健脾益气,起到培土生金之用。慢慢地,一喝水就想上厕所的现象也会得到缓解,肺气也充沛了。
3、经络按摩:肺经有寒,其实比较合适的方法就是从经络入手,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就是比较合适的穴位。《灵枢·经脉》: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出息,溺色变。
列缺穴的位置很好定位,双手两个虎口交叉,在手掌上方的食指指尖处、就是对侧列缺穴。可以自己经常揉按,以感到酸胀为度。坚持一段时间,一喝水就想上厕所的现象也会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