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大哲学名人无量子,哲学是什么,哲学专业的就业问题

人们往往以为哲学是“观念”之学,不是唯心观就是唯物观,而实际上改变扭转观念的却是科学: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绝对时空观到相对时空观,从物质到信息的存在观,无不是科学发展带来的观念变革,可以说科学发展,每一个飞跃都是观念的变革。

哲学的意义,并非抽象的本体论,因为无论什么观念,都是当时群体抽象共识,是无中生有的共同认可,支撑这些无中生有观念共识的,是结构化的结果,是结构化映射感应信息的结果,来自经验的,即完整的哲学体系,必然是建立本体论并上升到第二个阶段哲学方法论,从逻辑学到各种经验意义上的方法论建立。

哲学理论中,方法论的重要性要大于本体论,不然哲学理论就是真的无用。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关于唯心和唯物主义的讨论,但却忽视了不同理论中的方法论(逻辑学、数学、辩证法、以及各种经过检验的方法,如科学理论使用的还原论、系统论等等),方法论将抽象的本体论和现实结合起来,是哲学理论在现实中起作用的关键。

哲学

数学来自经验,而不是纯粹抽象,实际上纯粹抽象的意识本身也是感应意识的一种“特殊”功能,是上升进化到一定阶段出现在能力。罗素说他也是从早期毕达哥拉斯信徒逐渐转变过来的,一个近现代人的认知转变,也是人类整体历史认知进化的缩影。

哲学认知突破来自数学突破,如非欧几何、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等等。而不是本体论上的突破,唯心或者唯物本身并不能带来认知突破。哲学当然是一种综合,是认知进化的“中间产物”,直到后来越来越细分的各种学科,也可以认为科学是从哲学进化而来。

从这个角度看,“哲学已死”只是在第一个阶段的本体论阶段,而方法论反而会加大哲学对于认知探索的意义,也就是反过来又可以为科学提供“先验”般的方法论思维工具。如爱因斯坦突然感觉到黎曼几何是提前先诞生的思维工具。

可以说,有的数学家就是哲学家,但并不是所有思想家就是哲学家。有的科学家就是思想家,但并不是所有思想家就是科学家。完整的哲学体系,必然是建立本体论基础上,并上升到建立系统的方法论,包括从逻辑学到各种经验意义上的方法论建立。没有方法论的哲学思想,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完整的哲学理论。我们看到太多的所谓“哲学思想”都不能称为哲学理论。

哲学研究员无量子

哲学研究员无量子介绍说:哲学是思维上的指导,不是技巧上面的,需要生存的人,需要解决技巧技能上面的需求,就不要去学哲学了,但哲学本身是很重要的,我不认为是锦上添花,主要作用在未知领域,探索未知需要在思维上面给予指导,人类才能更进一步,这也是为什么说哲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了。如知行合一这个观点,就是人类哲学智慧的结晶,对人类发展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东北大学的校训都提到了知行合一。

一般来说大家会把哲学毕业生的工作前景非为两类,学术类和非学术类,两者区别很大。如果想要在哲学领域一直待下去,若想要获得哲学系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职,那基本上必须要有国内顶尖大学的博士学位,或者师出名门(或者很会给人安排工作的知名哲学教授),或者国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最好有至少一次海外交流经验。

(0)

相关推荐

  • 逻辑的终极哲学意义

    借由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在上一章,我把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延伸到常识化解读客观与主观两个概念上来,从而常识化地明确了中西方哲学何以不能正确互译的内因,只在于西方哲学把 ...

  • 对创世者的创世进行溯源

    在逻辑认知架构上,因为在显意识分析层面过于依赖形式逻辑,所以导致西方哲学比中国传统理认知架构更缺少明确的一致性认知基准. 正因为不是每个文明都有可普及传播的逻辑学,所以基于直观与直觉追求,没有逻辑学和 ...

  • 傅永军:现代诠释学类型阐论

    在现代诠释学发展中,对系统有序的诠释学史的研究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诠释学类型的研究则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现代诠释学的发祥地德国,流行着这样一种看法,"诠释学领域 ...

  • 物极必反的终极哲学意义

    相对于终极文明,当今人类主观文明仍呈现一种非终极的不稳定状态,这种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哲学意义上的终极自圆其说不能,更深层次上的原因,则来自于哲学的前提批判手段上.我们可以把它当成第11个常识化认 ...

  • 在上帝的本体属性中探求终极哲学的理论边界

    作为现象层面的纯个体追求,哲学理论创新必须在内容上以更多考虑清楚整个外部文明环境为前提,然后就可能用终极归纳发现其中的整体一致性. 这样再对比中西方哲学史,便不难发现,在"用终极归纳发现其中 ...

  • 缺乏整体视野的理很难讲——《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圆其说能力上升为哲学的整体性》

    理之所以难讲,就是因为缺乏整体性而必然导致立场各异的众说纷纭,而哲学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便是其中的标志性对立,明明只代表哲学的局部,却非要在各自狭隘的语境内强装哲学的整体,所以只有将它们彻底打回原形才 ...

  • 辩证逻辑在显意识当中对形式逻辑的绝对排斥

    通过用西方哲学解读的中国传统哲学,我发现,道概念体系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论,而且其中既有唯心成分,又有唯物成分.透过由其中的"唯"字的唯一性所引发的字义冲突,我意识到,西方哲学几 ...

  • 上帝和上帝意志,只能有一个是本体存在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上一讲,我主要表达了人皆有普及常识化哲学的义务,但在哲学实现常识化转向之前,如果没有可常识化普及的哲学出现,那么我推销的就是一个伪命题. 从常识化解读<道德经>中的& ...

  • 大道至简的逻辑内因(5144字)

    相对于旧哲学,上文基于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的创新发现,不但介绍了与终极本体论相关的主客观一致性新命题,而且通过人的社会性存在属性介绍了整体一致性新命题,如果借助由主客观一致性所激变的整体一致性命题又在方 ...

  • 哲学的定义——《如此而已的哲学》第二十八讲

    西方哲学未形成统一的哲学定义,原因在于本体论冲突的调和不能,只有通过主客观双重本体论形成主客观一致性认知之后,才能根本解决上述认知局限.

  • 客观与主观在观上的一致性

    相对于旧哲学一贯混沌的经验属性,任何哲学思想者想取得理论创新方面的思想进步,就得先通过形而上学的创新思考与旧哲学划清界线,这是任何哲学理论创新的前提. 整个创新思考过程,以整个具有开放性的旧哲学为认识 ...

  • 你我他的下意识人生解密(5740字)

    可终极自圆其说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体系最终发现,人类的语境人生的一切命题都是基于强名的会意机制对自我意识所进行的形式化泛化,这其中的规律性内在走向由有绝对辩证属性的逻辑主导,具体可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 ...

  • 认知临界点当中的哲学问题

    正因为一切思想创新都是思想主体用人的整体一致性去触摸创世者的整体一致性,必须以实际触摸已知与未知之间具有同构关系的整体一致性认知边界为前提,所以哲学常识化转向之前,任何哲学理论创新都极具偶然性,只有极 ...

  • 哲学的假死机理(连载三十二)

    透过一切旧专业理论都不能常识化普及于终极自圆其说的事实来看,只有通过哲学的常识化转向视角,我们才能反躬自省地发现,正因为世人一直被集体误导于线性逻辑非终极辩证所必然产生的直观与直觉的错觉需求难以消除, ...

  • 学会主动妥协的必要性

    (续)启发大众普遍学会主动妥协,是我为文的主旨所在--当人皆会主动妥协时,便意味着哲学终极目标的实现,因为那样的社会环境里其实已经再无须任何人做任何无谓的被动妥协了,这恰恰就是人类一直求而不得的无人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