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5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是生产者,其生产出的物资,一部分自己使用,一部分上交国家,上交国家的属于税。国家收上来的税,我们大概分一下看看:一部分用于国家管理体系的运转(正常开支与奢侈、灰色消费);一部分用于学术与技术,如农业技术,如天文历法授时、耕作器具等的研发;一部分用于公共工程,主要是惠民工程;一部分用于军事(维稳和防御外敌);有一部分用于教育;还有一部分用于应对天灾人祸等不可预料的事件。如果上交国家的那部分过于沉重,民众自己余下的部分就不能很好地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上有为。所有的有为背后都要有财力支持。那就国家的各部分开支就大了,国家管理成本增加,税也就更重,民也就更贫困。如果说上之有为,把财力和精力用在提高生产力上,那还是正向的循环,是合道的,这本质上,其实就是无为。
上之有为,为私心私利,这只是徒劳地消耗民力,而整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消耗变得更大了,并且这种消耗并没有转化为民众生活的富足以及幸福,那社会民众就不能安于所从事的事情,他会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生活,做出违反法纪的事情。
我们其实可以看到,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这些都是有为的皇帝,但是呢,也因为其有为,在其治理下的后期,当时的民众生活很苦。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如果整个国家的管理层生活很奢靡,个人性的排场太大,这就是抢占了广大民众生存的物资基础,就让民众难以生存下去,民众反抗呢,原本用来护民的维持稳定和对外防御的军事力量变成了镇压民众的暴力力量。而这个暴力力量的维持还是靠着这些民众的生产啊。民众生不如死,所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无以生为者”,不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安乐放在第一位,把天下放在第一位,把天下的安乐放在第一位,这就是老子提倡的“慈”和“俭”。因为有“慈”之心,所以才能真正把天下,把他人放在心里,所以对自己,能够持守一种“俭”的生活方式,“俭”的国家管理体系,所以也能“后其身”,能“不敢为天下先”。所以“无以生为者”要比“贵生”者更贤明。贵生者,是那种“求生之厚”者,为自己考虑多,为天下考虑少者。
你看,这便是老子的思想——其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的语言凝炼,观察深刻,指出了问题症结,指出了解决方向,怎么做?老子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还能让老子怎么样?所以,最后关尹还是让老子走了,老子西出函谷,心痛又无可奈何。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是看不开,而是放不下。老子看得开,放得下,心痛还是在所难免,不为自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真是无可奈何!无可奈何啊!圣人做了自己能做的,把道敞开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