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剑齿虎早已灭绝,狼却存活200万年?任正非总结:压强原则
200万年前的地球上,食物链上最迅猛的三个杀手分别是泰坦鸟、剑齿虎和狼。而经历了200万年的物竞天择后,泰坦鸟和剑齿虎早已消失殆尽,成为书本上的图片影像,只有狼还切实地存在着。
为什么?
1、狼是群居动物,擅长团结合作。有狼出去觅食,就有狼在家里守护后代。
2、狼遇到猎物就奋不顾身地去攻击,去咬对方大腿跟腱,虽然风险大,但依然敢把自己赌上,如此狼群才能捕获猎物。
学习华为管理经验中的“狼性”,这两点很关键。
一、开放学习,切勿闭门造车
早年华为走自主研发这条路,任正非吃过很多亏。
以华为研发GSM为例,华为组建了以李一男、袁建浩、侯金龙为核心的开发团队,前后花了3年时间,投入30亿,才算是突破了GSM技术。
可是为时已晚,中国通讯市场已经被爱立信、诺基亚瓜分殆尽,剩下的就是偏远、贫困地区了。
虽然华为销售团队在青海、甘肃拿到了一些散单,但“蚊子肉”太少,收不回30亿的成本。深刻的教训让任正非醒悟:已经成熟的经验和技术为何不直接拿来用,要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
为了避免员工像以前一样完全创新,任正甚至下令,任何新产品所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90%必须是现有的,创新控制在10%以内。
“巨人的肩膀”给华为带来好处了么?当然了!
以通讯为例,华为擅长短距离光传输技术,但不擅长长距离光传输。而美国通信厂商OptiMight可是这方面的领先者,早在1995年,OptiMight便已投入数亿美元研发长距离光传输技术。
可惜OptiMight没能扛过2000年IT泡沫危机,破产倒闭了。这可给了华为机会,在OptiMight拍卖会上,华为以400万低价买下了OptiMight的这项长距离光传输技术。任正非此举在保证了华为参考他人技术的同时,又拥有了专利技术的所有权。
2003年到2004年,华为凭借这个技术先后中标了俄罗斯和美国的最大光传输项目,两年时间就从门外汉进入到光传输的主流市场。
二、奋不顾身,置之死地而后生
不过,在技术研发上,华为并非总是那么顺利,任正非也曾出现过战略上的严重失误。
当年任正非片面判断中国通信行业不会发展太快,即便到了2000年,固话普及率也不会超过6%。于是,华为投入大量资金研发了空分交换机JK1000,而非更高级的数字程控交换机C&C08,可是市场远超任正非预计。
当时国内大兴土木、商业活动频繁,各地对于固话的需求急剧上涨,仅1993年,国内的固话普及率就超过了6%。空分交换机因无法扩容、通话质量差等劣势,难以满足电信部门的需求。而此时国际巨头爱立信、诺基亚研发的数字程控交换机迅速抢占市场。
华为斥巨资研发的JK1000刚入市场就被淘汰了,在任正非和华为不断“刷脸”推销的情况下,才勉强卖出去200台。没有回款,华为遇到了财务危机。
1993年前后,国内陆产迎来空前繁荣,海南、深圳、惠州掀起了一阵“炒房”的热潮,房子还没盖,拿一张设计图就能转让。万通“六君子”中的冯仑、潘石屹也是在那个时候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华为高管提议任正非去做房地产,补充一下研发收入。要知道任正非正是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毕业的,做房地产算得上是任正非的“老本行”。但任正非却断然拒绝:华为要做世界顶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10年后全球电信市场三分天下,华为必有其一。
2017年华为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第一的时候,任正非回顾往事打趣道:当时傻,上了通信行业的“贼船”,想下下不去了。
那面对JK1000的惨败,任正非对未来该如何抉择呢?
任正非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研发数字程控交换机,和国外巨头正面竞争。将华为剩余的资金全部压上,破釜沉舟,绝地求生。
但研究数字程控交换机绝非易事。
从研发经费来讲,当时IBM一年研发投入是60亿美元,贝尔实验室一年投入是30亿美元。1993年华为的全年营收总额不过1亿元人民币。
研发没钱怎么办?任正非只好去借,利息高达30%。
为了鼓舞士气,每天晚上任正非都提个篮子去看研发人员,给大家发牛奶和面包。能做的就这些了,值得庆幸的是,在郑宝用、李一男、刘平等50位研发工程师的协作下,C&C08终于研发成功,让华为拥有了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实力。
三、结语
华为人如同狼群一样,团结奋战,舍生才能忘我,把所有力量押在一个事情上,终将成功,这也是华为著名的“压强原则”。
任正非说:“压强原则”即“力出一孔”,克己复礼,团结一心,如果力量被分散了,那么下个倒下的可能就是华为。
在通信设备市场,华为正扮演着“狼群”的角色,顽强而又茁壮地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