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大全(商 西周)9
130、 玉璜商代晚期长3.7厘米1985年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1号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月白色,透明度差。半圆形,两端有孔,素面抛光。
131、 玉琮商代晚期通高7厘米 射高0.5 厘米 口径6.3厘米 射壁厚0.8 至 1.2厘米1989 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商代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牙白色,有紫斑,密玉。矮圆筒体,有短射,分为两节,两节的四角都有突棱形成对称的方弧面,其上浮雕蝉纹,蝉尾相对;两端上下各刻阴弦纹三周,中间各刻阴弦纹两周,中腰横刻0.6厘米宽的凹槽一周。表里经抛光。此器形制独特,应是内圆外方琮的变体。
132、玉壁商代晚期直径 18.3 厘米 孔径7.5厘米孔壁高2.4厘米 壁缘厚0.5 厘米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商代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浅绿色,大部风化呈乳黄色,和田玉。制作规整,体扁薄而匀称,中心有一大圆孔,孔径略大于一侧边。孔壁两面有凸棱口,孔口光滑,周缘两面有等距离的同心圆弦纹多组,每组弦纹三周。破裂三块粘合,两面抛光。
133、玉长条扉棱片商代晚期长 7.5 厘米 宽2.2 厘米 厚0.3厘米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商代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牙白色,洛翡玉。扁平长条形,一端突出近平,一端宽平,一侧平齐,一侧镂空成7字形,边薄。四件相同。从实物和玉夔扁足观察考虑,应为镶嵌在漆木鼎腹上的扉棱。
134、玉戈商代晚期上 通长27.5厘米 援宽4.5 厘米 厚0.7厘米下 通长 42厘米 援宽7厘米 厚0.7 厘米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商代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灰绿色,有棕褐斑,和田玉。两件均属直内戈,内上有圆穿并穿系痕,穿径0.6厘米。前锋锐尖,两侧边刃,一侧微拱,一侧微凹。小的一件无阑、中脊不显,授内分界不显,内后缘斜直;大的一件有阑,前锋至阑中脊明显,阑两侧挑突,有齿槽,阑部阴刻三重线曲尺纹,上下阴刻三平行线边额。两件均断数块粘合,并大部分风化呈乳黄色。
135、彩石羽神商代晚期通高11.5厘米 身高8.7厘米前胸厚0.8厘米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商代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枣红色,类似玛瑙,惟硬度不足,实为冻石属。圆雕,神像作侧身蹲坐状,两侧面对称。身表用浅浮雕法,凤眼,粗眉,大耳,高长鼻内钩,似象鼻;头顶上有钩状羽冠,冠后部用镂雕法制出三个相连环链。 臂拳曲于胸前,握拳,膝勾曲上耸,脚底与臀部平齐,脚底部有横凹槽的短榫,双脚并拢靠内钻有一斜孔向后跟穿出。腰背至臀部刻鳞片状羽毛,肋下至腿部刻云雷状羽翼。环链与羽神用同一块料制成,足残。
136、玉神人兽面形饰商代晚期通高 16.2厘米 下宽5 厘米 厚0.4厘米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商代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牙白色,浮雕,洛翡玉。扁平长条形,正面中段琢出浅浮雕的神人兽面像。梭形眼,外眼角上挑成内钩形,内眼角下收成外钩形,大圆睛,两道卷云眉,其间由两条竖直线构成粗宽的鼻梁,鼻线过眉脊左右外展为额;向下内卷成两圆点成为蒜头形鼻头,脸面两侧有向上卷曲的角状扉棱作装饰。下一部分为兽面,长方阔口,嘴角各有一对钩状獠牙,头顶上为高耸左右卷角的羽冠,羽冠由竖刻十一组作放射状的羽翎组成。
138、玉坠商代晚期高2.8 至 3.2厘米孔径 1.9厘米 壁厚1.4 厘米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商代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右,墨绿色,有灰斑∶左,牙白色,有黄褐斑,青田玉。两件近似,上端为斜面,下端面平齐,中腰有凹弦纹分为两节。右边一件刻阴线蝉纹四组,两蝉尾相对;左边一件为浅浮雕变形云纹四组,刻线简练。两端面均对钻穿孔,孔内侧有坠痕并有台痕。
139、玉坠饰商代晚期高6.5 厘米 小端径 2.3厘米孔径0.8至1.1厘米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商代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牙白色,有墨绿斑,岫岩玉。体呈喇叭形,两端平齐,一端较直且小,另一端喇叭形口略大,中束腰,饰凸弦纹三周。两端中心对钻穿孔,孔内有台痕,孔内侧边有坠痕。
140、玉柄形器商代晚期长 20厘米 宽2.2 厘米 厚1.8 厘米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商代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茶绿色,岫岩玉。长条方体,两端平齐,中心对钻穿孔。上端两侧面内敛成柄,柄面上有凹弦纹多道,器身以四角为中轴线,浅浮雕蝉纹,分三节六组,每组蝉头相对,下端有圆形榫头,头有豁口一处。器身中部交叉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