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独具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及技术,可谓独具中国文化特色。
春秋末年,鲁国出现了一位民间发明家,他叫公输班(公元前 507 年 - 公元前 444 年),俗称“鲁班”。据传,鲁班发明了锯子、钻子、刨子、铲子、规矩尺、弹线墨斗、石磨、碾子、云梯等,他不仅会造宫室台榭,而且会造战争器械。载人的风筝也是鲁班发明的。鲁班被土木工匠尊为始祖。据传,鲁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个发明家,她发明了雨伞,只不过那时覆盖的不是纸,纸是汉代才发明的。
隋朝的建筑大师宇文恺,也有鲁班之能,他先帮隋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城(即长安城)和仁寿宫,后帮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极为壮丽,其后历代王朝皆仿效之。
唐朝建筑领先世界。唐都长安是世界最大都城,南北长 8600 多米,东西宽 9700 多米。城内有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等。日本古城奈良就是仿唐朝长安建造的。今山西五台县境内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是国内仅存的两座唐代木结构古建筑,其中南禅寺大殿内佛坛上的 17 尊佛像,也是唐朝的作品。唐朝建造了很多佛塔,其中最著名的有西安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大雁塔是为储藏唐玄奘取回的经像而建。
北宋建筑杰作现存的有开封铁塔,原是木塔,由著名工匠喻皓设计,高 120 米,八角十三层,公元 1044 年被雷击烧毁。公元 1049 年又照木塔式样,重建了一座琉璃砖塔,因呈铁色,故称铁塔,具有防震、防雷、防潮等性能,历经千年巍然屹立。
北宋初年的著名工匠喻皓著有《木经》,其后的北宋建筑大师李诚编写的《营造法式》,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发展至较高水平。
中国建筑装饰艺术上的吉祥图案,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美术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源于商周,始于秦汉,发育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它那丰富的内涵,善美的理想正是中华民间文化的象征。
吉祥图案常用谐音法来寄托美好的寓意,即以同音或相近的音借喻某一吉祥事物。比如一小孩手中拿着橘子和如意骑在大象背上,寓意“吉祥如意”;如意加上柿子,寓意“事事如意”;如意加上百合或柏树,寓意“百事如意”;如意加上万年青,寓意“万事如意”;一只蝙蝠含着一个铜钱,寓意“福到眼前”;莲蓬里包含多个莲子,寓意“多子多孙”;底层图案为佛教万字符相连,上层为寿字,寓意“万寿无疆”;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寓意“五福捧寿”;一个瓶配一朵如意花,寓意“平安如意”;一笙旁瓶里插三个戟,寓意“平生三级”;奔马与流云合在一起寓意“天马行空”;鱼和水纹在一起,寓意“鱼水之情”;喜鹊配梅花,寓意“喜上眉梢”;天上飞来五只蝙蝠,寓意“福从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