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0051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卷)
文丨野狐狸 图丨源自网络
5.顺利超乎想象
十二月初,双方正式开战。
从参战双方的情况来看,宋军作战经验丰富,斗志高昂,战斗力较强;蜀军物资充足,地形险要,便于防守,可谓旗鼓相当。
如果战前做一个民意测验,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必将是一场空前激烈的恶战,搞不好还会弄成一场持久战。
而事实证明,这又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
坦率地说,在宋朝的统一进程中,确实没有发生十分精彩的战斗。这种情况有人欢喜有人忧,对于赵匡胤来说,显然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却为难了码字的我。
其实我也希望战斗进行得异常曲折、异常惨烈,最好双方斗得飞沙走石、昏天暗地、鬼哭狼嚎,我写的料也好多一点,大家看得也过瘾一点。
但是,我写的是历史,真实的历史。它不是八点档、不是肥皂剧,这里没有穿越过来的美女,没有飞檐走壁的大侠,也不会有等着与你邂逅的帅哥。
该怎么样它只能怎么样。
历史的精彩,就在于它的真实。
宋军的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为了不让大家打瞌睡,我简单介绍下进军过程。
王全斌、王仁赡所率的北路军首先发动攻势。一个月内,相继攻陷兴州(入蜀道路上的第一个重要城池,今陕西略阳县)和几十个兵寨,击败蜀兵二万人,缴获粮食七十余万斛。
其他也没什么好特别说明的,唯一值得提一下的是那“七十万斛粮食”。我查了一下,当时的粮食计量方法是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每斛约合现在的粮食120斤。如此算来,七十万斛粮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8400万斤粮食。
蜀地是著名的产粮区,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宋军此后一路过来,还不断有所缴获。那么多粮食吃又吃不掉,带又带不走,扔掉又可惜,最后竟成了宋军幸福的烦恼,只能另外调配人手,把粮食运出去。
自从失去兴州后,王昭远开始认识到了战争的可怕,立刻现出了懦弱无能的原形。统一中原的伟大理想早就被抛到脑后,他命令军队一律龟缩到利州城中,摆出了一副打死我也不出来的架势。
利州城北接秦岭,南接剑门,位于嘉陵江东岸,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城池。为巩固防守,王昭远干脆一把火烧掉了栈道。
栈道,是古人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架木,生造出来的一条道路。走在栈道上,抬头望是一线青天,向下看要么是深不见底的山谷,要么是涛涛江水。这种道路,别说行军打仗,胆小点的,站一会都要心惊肉跳。
碰到王昭远的乌龟战术,王全斌倒也不急,主动揽来了工程队的活,开始派人为后蜀免费修理栈道。
事实上,修栈道只是个表象。王全斌打听到,在利州城的东南面,有一条隐蔽的小路,可以通往嘉陵江渡口,渡过嘉陵江,就可以迂回包抄利城。他已经亲自率领主力走小道,发动迂回攻击。
修栈道,只是为了麻痹一下王昭远。
这一招应该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并非王全斌所首创,版权应该归几百年前的韩信所有。
唯一不同的是,当年韩信是为了出去,这回王全斌是为了进去。
让王全斌哭笑不得的是,他费尽心机想了这条秒计,却成了多此一举。后来的情况证明,不管王全斌在外面干什么,王昭远始终缩在利州城内,毫无反应。什么修栈道,什么迂回攻击,通通无视。
宋军直到修好栈道,也没遇到任何骚扰。
唯一可惜的是王全斌,亲自摸石头、爬山路,跑了一圈,喘着粗气到达目的地,发现自己居然比修栈道的队伍还晚了几天。
摊上如此对手,王全斌想不打胜仗都难。
短短数日,利州城破。
王昭远虽然打仗不行,但跑起路来颇有天分,利州城破后,又撒腿溜到了剑州。在那里,他还有一份最后的资本——剑门关。
- 未完待续 -
野狐狸讲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