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江南最后秘境”的杨家堂村
1、浙江松阳三都乡杨家堂村
杨家堂村距离松阳县城约十公里,路虽不远却是弯弯绕的盘山公路。杨家堂村坐落在五山环抱的山凹中,一条小溪自东而西环绕村落,风水布局相当好。走进村口放眼望去,整个村落被青山古树环抱,几十幢泥黄色土木结构古民居建筑依着山势一层一层向上延伸。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民居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有江南布达拉宫之称。
始建于1655年的杨家堂村,因名相宋濂的十一代孙迁徙在此并世代繁衍,成为宋姓家族聚集地。松阳的古村落大都是古代时外地人为躲避战乱灾祸迁徙而来形成的,而能进行家族整体大规模迁徙的一定是有钱人家。因此村落里留存的古建筑虽因年久失修破损不堪,但整个建筑构架和建筑细节仍处处彰显着昔日主人的文化底蕴和财力。
2、咱们从酉田村抄近路前往杨家堂村,半途遇一中巴车把咱们带到这个山路口,说是往山下一直走就能到达。
5、
6、一棵大树出现在眼前
8、咱们穿的鞋子不适合走这样连续下坡又疙疙瘩瘩的山路,走的很艰难。
9、又饿又累地在山路上走了约20分钟才终于走到村口,但一看到这斑驳褪色的马头墙就顿时忘了饿和累。
11、据松阳县地名志中记载,杨家堂村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樟树,故最早叫樟交堂,后改为杨家堂。
12、杨家堂现有99户311人,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高山茶叶、水果为主。
14、村里开有民宿,但觉着这里的用水条件较差,就没有在此用午餐。
15、
16、晒柿子
17、村里在山坡上建有观景台,从这个角度可拍摄依据山势层层叠叠建造的民居。
18、咱们没有看过被登上《中国地理杂志》封面的那张图片,但猜想应该是拍摄的这个画面。这个景象被誉为“江南布达拉宫”,有点言过其实了,或者只能说是旅游宣传的一种噱头。
20、
21、
22、时值中午,村委会关上门了。
23、村子的另一个村口,也矗立着一棵大樟树。
25、大树下的供奉
27、据网上资料说:杨家堂村保留着30余幢清代至民国的古建筑,其中重要公共建筑有宋氏宗祠、迪德学堂、踏碓房、五龙百福社殿、泉济堂道观、鹿岭寨殿等。杨家堂村崇尚文教,产生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涌现了30多个国学生和邑庠生。
28、
29、
31、因时间关系,咱们没有按图索骥地寻访各种老建筑,只是随意地在村子里逛。
33、
37、“京兆宋氏宗谱”记载:其宋氏祖先来自西安,宋濂为唐代名相宋璟之后裔(25世孙),而宋濂为浦江的一代世祖,其孙宋可三因绾丝藤迁于呈回,1655年(清朝顺治12年),宋可三第八代世孙宋显昆从呈回迁居杨家堂。
42、今年四月份,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拯救老屋行动”在浙江省松阳县山下阳村正式启动。两年内基金会将投入4000万元资金对当地古老村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保护和开发。
43、民居家中还挂着“红太阳“
47、正在修缮的旧屋
48、原本深藏于大山深岙里的杨家堂村,因获得“2013年中国最美村镇典范奖”而被外界所知。
49、正是得益于这种乡村原生态,杨家堂村登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被誉为“江南的最后秘境”,从而名声大噪,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和艺术家前来游览、摄影、写生。
50、
53、杨家堂村人至今还保持着质朴的乡村习惯,在村落已经名声大噪时却没有进行过度开发。在杨家堂村竟然找不到饭馆和商铺,这若是在别处早已是满村挂满红灯笼,家家户户开农家乐了。
54、为了赶下午1:30回县城的中巴车,咱们不得不离开杨家堂村了。咱们没有再走来时的山间小路,而是走另一条可开机动车的路。这条路虽然好走,但要走到有中巴公交经过的公路,也得走上20来分钟。
57、咱们连走带奔地急赶了20多分钟路,才走到杨家堂村村路与公路连接的站点赶上了班车。否则误了这次班车,又得等上一个小时。说真的,要进行乡村游最好是自驾游,像咱们这样乘坐公共交通的真是蛮辛苦的。
58、待回到松阳县城填饱肚子后,打听到县城里有一条明清街。
60、街上最多的是打铁铺,生产各种农用工具。打铁铺的繁盛,也说明松阳县至今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
63、街上还有百年面馆、草药铺、缝纫铺等许多旧时传统手工业店铺
64、松阳县还有黄家大院、石仓古建筑群和诸多古村落可游览,但因交通问题当天都不能前往。又因咱们在杨家堂村走的太累,所以决定离开松阳前往龙游。到车站后发现去龙游的班次较晚,空等着没意义,就决定先乘车到遂昌再说。
65、遂昌的旅游景点有金矿公园、南尖岩、神龙谷等,咱们因不想再爬山,因此 到了遂昌后决定马上再买票前往龙游。上图和这张图是遂昌长途汽车站外的景象,咱们也算是到过遂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