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红色档案】之十三:奇袭荆紫关

1947年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兵团8万余人,奉命突破黄河防线,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了陇海铁路沿线之敌,势如破竹地挺进豫西,直逼商州,威震西安,有力地配合了大别山和陕北战场。为了继续牵制胡宗南兵力,减轻解放军在豫西和陕北的压力,保证兵团主力作战,该兵团四纵第十二旅和三十八军一部奉命向陕南、鄂北挺进,连克山阳、镇安、郧阳等县城,建立了6个县民主政权,开辟了陕南革命根据地。国民党胡宗南急忙拼凑反动武装9万余人,妄图摧毁这块根据地。为了扩大豫陕鄂根据地,十二旅旅部决定由三十六团负责夺取荆紫关这个军事要地。

荆紫关镇,古称荆紫口,位于淅川县城西北60公里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历史上著名的险要关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这里就已驻将设关,不仅是入陕之咽喉,也是顺丹江下汉水,进抵武汉之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8年3月,荆紫关守敌是地方反动武装吴元利、马郎轩等民团6个营 1000多人。这支武装平时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精良,他们曾向淅川县民团司令陈重华夸下海口:“有我吴、马当先,共军休想攻克荆紫关。”吴、马还给部属打气说:“我们荆紫关是铁城铜关,共军敢来碰碰,就让他们喝丹江水去。”

1948年3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旅三十六团在副旅长符先辉、团政委张文彬率领下,由鄂西北的郧阳出发,行程120 华里,当天下午到达郧县边缘地区南化塘,暂停待命。6日夜,派出参谋董明端等人到荆紫关秘密侦察。7日晨,董参谋到达荆紫关镇南面的大山上,居高临下观察荆紫关,对荆紫关敌人的整个防御工事大体有所掌握。荆紫关古镇座落于丹江左侧狭窄的半山腰间,西面、南面是丹江,易守难攻。敌人把主要兵力摆在东北面的山岭上,在十几个山头上都筑有坚固工事,各阵地上的碉堡形成交叉火力网,阵地外架设着鹿砦等障碍物。董参谋边观察边绘制了一份地形图,顺利地返回团指挥部。当晚,符先辉副旅长派人把在南化塘以北山区打游击的段凤轩、段抚育父子找来,共商解放荆紫关的作战计划。经研究,决定采取多路一齐进攻,分进合击的战术。

3 月7日下午 5 时,部队兵分三路向荆紫关进发。为了不使敌人发现解放军行动意图,战士们不畏艰险选走羊肠小道。一路上高山峻岭,荆棘丛生,有些地段根本就没有路,战士们你拉我扶从丛林中、悬崖上穿越而过。有些地方驮炮的牲口过不去,战士们就把炮抬上过山。在段抚育游击队配合下,第一路以二营为主,用两个连的兵力,从南向北进攻。当夜从五谷泉经白马,出敌不意,一枪未发就解决了荆紫关镇外围敌民团一个营,活捉营长冯德龙。接着又一枪未放智取了荆紫关以南的武当山,俘敌 40 多人,占据此地可阻击敌兵的退路和由淅川县城而来的援兵。第二路以一营为主,用4个连的兵力,由东向西进攻,负责攻打荆紫关镇东北面山岭上的敌主阵地。出发前,副旅长符先辉对该路指挥员反复强调夺下镇东面制高点猴山对整个战局的重要性,再三提醒大家在战斗中既要勇敢顽强,又要发挥智慧;既要神速,又要秘密。第三路以三营为主用1个连的兵力直插荆紫关镇西南面丹江对岸的高山上,堵击逃窜之敌;其余连队为预备队,随团指挥所守在洋溪的陈家台子。

7日深夜,各路部队开始行动,第一营从镇西 10 公里外的汪家店急行军渡过丹江,经柳林沟菩萨堂越过千米高的猴山阵地隐藏待命。虽然已经是3月初,但是天气仍然很冷,又是夜晚的海拔千米高的大山上。战士们为了胜利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等待着战斗的命令。第三路以三营为主用1个连的兵力直插荆紫关镇西南面丹江对岸的高山上,堵击逃窜之敌;其余连队为预备队,随团指挥所守在洋溪的纱帽山上。团指挥所设在荆紫关镇对面郧县洋溪的陈家台子。

8日凌晨3时,大地一片漆黑。突然,丹江对面纱帽山上燃起一堆熊熊火焰,这是进攻荆紫关的信号。隐蔽在猴山上的第一营战士精神抖擞,营长郭时盛作简单的战前动员后,一连的突击班 13 位勇士一个接一个迅速从鹿砦空隙爬过去,匍匐前进到碉堡下,突然一跃而起猛扑上去,除掉两名敌哨兵,其他战士乘机冲进碉堡,向正在熟睡的 40余名敌人猛烈射击,大部分敌人被击毙,其余缴枪投降。在猴山制高点被一营一连战士占领的同时,一营二连、三连的战士,也以隐蔽突击的办法夺取了猴山下的岔沟、西沟、水磨沟等敌阵地。山岭右侧的大寺沟、白草坪之敌一见主阵地丢失,慌忙逃进镇内。此时,东方已经发白,镇内之敌因制高点丢失,正像热锅上的蚂蚁,慌乱一团。突然,解放军设在纱帽山上的迫击炮又准确地轰击敌群,引起敌人极大震惊。解放军其他各路部队乘势向荆紫关镇发起总攻。这时,敌人被解放军的枪炮声、喊杀声吓得魂飞魄散,不知所措,像惊弓之鸟,仓皇从东门突围,企图向淅川县城逃窜。他们哪里知道解放军早有安排,一面派二营埋伏阻击,一面让炮兵跟踪轰击。在奔向丹江北岸必经的一条狭道上,解放军的炮弹劈头盖脑落了下来,拦住了去路。埋伏在这里的第二营和由洋溪赶来的第三营一部,各种火器一齐猛烈射击,打得敌人死伤累累,溃不成军。解放军迅速缩小包围圈,成批的敌人跪在地上把枪举过头顶连叫:“我投降!我投降!”

上午8时左右,战斗结束,经过清理战场,共击毙敌 142 人,生俘敌民团营长冯德龙等以下官兵 809 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 8挺、长短枪 400余支、骡马13 匹和一些弹药物资,解放军仅伤亡 8 人。

由于过去红军和解放军中原突围部队曾在荆紫关战斗过,群众影响深有基础,这次当战士们威武雄壮地押着成群的战俘,抬着缴获的战利品,胜利地开进荆紫关镇时,受到镇内人民群众热烈的夹道欢迎。荆紫关人民永远记住了这个有意义的日子,1948年3月8日——荆紫关解放纪念日。

人民解放军攻克荆紫关全歼守敌的胜利,对扩大和巩固豫陕鄂根据地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人们从心底里热爱解放军,拥护解放军,纷纷要求参军参战。不仅部队充实了新兵,就连段抚育带领的游击队也在几日之内由 40余人扩充到120余人,被陕南军区正式命名为宛西游击支队。荆紫关解放三天后,三十六团奉命挥戈南指,参加解放均县县城战斗。(本文由吴云贵先生根据《中共淅川县历史》整理,有删增)

编辑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0)

相关推荐

  •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河南荆紫关镇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河南荆紫关镇 荆紫关镇位于淅川县西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荆紫关"之称.丹江穿境而过,是"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南阳荆紫关古建筑群

          南阳荆紫关古建筑群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城西北44公里荆紫关镇.距仓房香严寺西北113公里.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紫关镇西傍丹江,东依猴山,居豫.鄂.陕三省接壤地带,位置险要,过 ...

  • 淅川美食系列之五:荆紫关麻子馍

    淅川荆紫关清代一条街坐落于丹江上游北岸.古时,这里是千帆如林,百艇接樯,异常繁荣.荆紫关五里长街上,有一种馍,厚约3寸,皮脆黄,有许多小窝,好似人脸上的麻子,故称"麻子" 馍.   ...

  • 翟传海 | 先疲后打奇袭荆紫关

    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 先疲后打奇袭荆紫关 --纪念红25军奇袭荆紫关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川陕边转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将留在苏区的部队重建红25军.在蒋介石集中重兵对其连续 ...

  • 【淅川红色档案】荆紫关段氏三雄的红色传奇(附珍贵照片)

    编者按:这篇文章在<丹江湖畔>公众号刊发后,引起了淅川读者的喜爱,也引起了段氏后裔的关注和期盼.段抚育的长女亲自给我致电,增补和勘误了一些关于段抚育的经历,我写的关于荆紫关段氏三雄的文章以 ...

  • 淅川美食系列之二:荆紫关粉蒸肉

    初夏,在淅川荆紫关吃到了当地名吃粉蒸肉.因配料独特,清香扑鼻,油而不腻,且有美容减肥之功效,所以至今难忘. 荆紫关位于丹江口水库上游北岸,有中原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至荆紫关,天已正午.在友人的引领下 ...

  • 【田野新作】淅川十大故城:风雨沧桑荆紫关

    荆紫关位于丹江上游,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荆紫关"之说.战国时期,荆紫关隶属于楚国.公元前304年,楚怀王派太子荆来镇守此地,于是此地 ...

  • 荆紫关诗话(淅川文化探索之六十六)

    人来的时候,夕阳也随之而来.金灿灿的,撒得满街都是. 门楼的门没关.没有门.也无须关.三边古镇,兵家必争.战起战息,打打杀杀.门楼建了又毁,毁了又建.花城门下的泥土,埋有多少遗骸,浸有多少鲜血,无人能 ...

  • 别具风味的荆紫关八大件(淅川文化探索之五十)

    荆紫关明清古街有一个菜馆,名叫聚德轩.聚德轩经营的菜品主要是以荆紫关八大件为主.因为荆紫关"八大件"是荆紫关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积淀起来的深厚的饮食文化,是民间红白喜事的基本宴席标准 ...

  • 【淅川史话】之五十六:荆紫关段氏三雄的红色传奇

    编者按:这篇文章在<丹江湖畔>公众号刊发后,引起了淅川读者的喜爱,也引起了段氏后裔的关注和期盼.段抚育的长女段战平女士亲自给我致电,增补和勘误了一些关于段抚育的经历,我写的关于荆紫关段氏三 ...

  • 【淅川红色档案】之十九:一位越战老兵的入党故事

    人物小传:梁明扬,男,1958年1月出生于淅川县上集镇,中共党员,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战残军人,性格开朗,爱说,爱笑.自费创办了"明扬红色收藏馆",爱党,爱祖国. 我出生在一个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