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本草:檀香

禅意本草:檀香

檀香,远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诗经·大雅·大明》有云:“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周武王披战甲乘檀车,豪情满怀,气贯长虹征战牧野的画面跃然纸上。从另一个侧面也可反映出当时社会比较盛产檀木。檀香入药则以紫真檀木为名始见于梁代《名医别录》,说“主治恶毒、风毒”。之后《本草经集注》中又补充说“世人磨以涂风毒、诸肿,亦效,然不及青木香。又主金创,止血,亦治淋用之”,陶弘景笔下记载的檀香主要有三个用途,曰皮病、曰止血、曰淋证。唐代《新修本草》延续了《本草经集注》的记载,苏敬加笔记载“此物出昆仑盘盘国,惟不生中华,人间遍有之”,历经前朝的诸般人为因素的磨难,在唐朝时期檀香已经“惟不生中华”,悲哀如斯。《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唐玄奘于“南印度境”目见檀木林。在佛教起源的古印度国,檀香的使用更是有越四千年历史。而今,也有考证认为印度是檀香的原产地。在印度,檀木被称为“圣树”,是佛教重要的香材,佛教与檀香木之间有着无法分割的紧密联系。佛家习称之“栴(zhān)檀”,意味给人“与乐”。佛典曰:“此树香洁,世所希有。”

金元时期,李东垣对檀香的药用颇有领悟,他说:“檀能调气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于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并葛根、豆蔻、缩砂、益智,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中,同为理气之剂也。”这与现今对檀香“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的认同如出一辙。现代研究已证实檀香对肠道平滑肌具有双向调解作用,所含挥发油是其“行气”的主要物质基础。檀香也是蒙、藏医药中重要的药材,三味檀香散出于《四部医典》,由广枣、檀香、肉豆蔻3味药材组成,是藏医及蒙医治疗心热病的常用方,具有清热、祛风、养心的作用。该方的组成与汉医药丹参饮有异曲同工之妙,丹参饮由丹参、檀香、砂仁3味中药组成,被广泛用于慢性胃炎、冠心病。檀香对部分心血管疾病有一定效果,可能与抗氧化和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有关。麻瑞亭曾将檀香配伍半枝莲、桉叶治疗淋重、急慢性肾盂肾炎,疗效甚佳,这或许是受陶弘景所载“亦治淋用之”的启发。现代药理研究尚发现檀香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活性,这也是古代用檀香治疗皮病的机制之一。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檀香会得以更深的开发,也更有裨益于传统药用。

狭义的中医是指汉族医药学

广义的中医应当是各民族医学融会贯通于一体的民族医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