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探微:石膏

本草探微:石膏

石膏做药使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但彼时尚不明确石膏的基源。约500年后,南朝梁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细理白泽者良,黄者令人淋”,显而易见当时有两种石膏,以前者为佳。不过,后来的唐代苏敬《新修本草》说“未见有真石膏也”,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也提及“然不知石膏定是何物”。这就说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事物分类日益细致,对石膏的认识也逐步清晰,但当时社会上的石膏却十分混乱不清,这种混乱表现为古代医家将石膏、方解石、寒水石、凝水石、理石、长石等矿物药大多混用,所以才导致苏敬、苏颂有这样的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前人经验说“石膏有软、硬二种”,“至朱震亨始断然以软者为石膏,而后人遵用有验,千古之惑始明矣”,李时珍把前代石膏归为软、硬两种,并记载说从元代朱丹溪开始就只用软石膏了。到清代时期《本草崇原》、《本草详节》及日人所著《药证》、《中国药物学大纲》《汉药良劣鉴别法》等著作中均记载以质软者为石膏。根据历代本草文献记载,可知以元代为界,在此之前的石膏基源十分混乱,元代之后石膏的基源才逐渐清晰起来的现今明确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其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外观呈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

石膏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载“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名医别录》载“味甘,大寒,无毒。主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神农、陶氏两人所记石膏的具有清热的功效,兼顾表里,外可主“中风寒热”“身热”“皮肤热”,内可主“三焦大热”“肠胃中膈热”,即可“解肌”又可除“腹中坚痛”。此外,石膏尚可“止消渴”除“口干苦焦”。这也就是后世至今所讲的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石膏药效由来。历史上擅长用石膏的名家不在少数,其中以张仲景、张锡纯最为知名,《伤寒杂病论》中有含石膏方剂多达17首,其中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大青龙汤、厚朴麻黄汤、麻黄升麻汤等至今仍为临床常用,仲景用石膏有清阳明实热、清热生津止渴、清肺平喘等作用,其范围不离《本经》。张锡纯更有“张石膏”的美誉,张氏褒赞“石膏其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即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张氏用石膏量也较大,“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证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

石膏的临床使用尽管有着两千的历史之久,但仍存在三个重大的疑问。第一个疑问是石膏的解热机制。历史上石膏总以清热闻达于世,但现今的研究尚未能解读其作用机制。有研究讲石膏因钙离子作用起到镇静解痉、抑制汗腺的分泌而起作用,但同样含钙的其他矿物却并没有解热作用,比如牡蛎;此外,也有学者提出石膏通过中枢途径实现其解热作用的假说,但也并未能阐释其作用机制。因此,目前来讲石膏的解热机制还是一个待解之谜。第二个疑问是石膏的使用方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石膏入药,凡入汤剂者并没有“先煎”的脚注,白虎汤、麻黄升麻汤等方剂中均注明为“碎”,也就提示张氏用石膏是碎石膏,以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同时也无需先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日人吉益东洞《药证》中也说“用之之法,唯打碎之已”,而今石膏“先煎”显然是乌龙事件。现今已有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无论复方或单味生石膏,在煎熬20~40min时钙溶出量达最高。第三个疑问是使用剂量。石膏使用剂量范围较大,少则10克,多达300克,凡伤寒、温热、热郁烦渴等均可用之,但如何用好石膏,其剂量把握显然也是要中之要。。所有这些,都是中医圈同仁不可回避的问题,来日方长,期待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追寻着故人脚步

开拓本草药用新天地

(0)

相关推荐

  • 麻黄升麻汤的作用

    麻黄升麻汤是<伤寒论>中的一组名方,其功效是发越郁阳.清上温下.主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 麻黄升麻汤的组成为:麻黄.升麻.桂枝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表邪不解肺热伤: 发热喘急脉浮数.宣肺清热平喘良. 组成: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 功效: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 ...

  • 张锡纯应用石膏探微

    □ 刘宝恒 张哲浩 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 古今业医而善用石膏者,莫过于盐山张锡纯氏,先生誉石膏"为药品中第一良药,真有起死回生之功":"治外感实热者,直如金丹". ...

  • 汉字探微(116):草创未就——释“草”(屮、艸)

    朱英贵 一."草"(屮.艸)字小引 "草创未就"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刚开始做,尚未完成.语见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言他开初写作<史记>的 ...

  • 汉字探微(241):俯首系颈——释“系”(係、繫)

    朱英贵 "俯首系颈"的说法出自汉代贾谊的<过秦论>:"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意思是说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拴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 ...

  • 汉字探微(240):探赜索隐——释“索”

    朱英贵 成语"探赜索隐"的意思是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索"字从"丝",本义是用丝.棕.麻等原材料制作的绳子,因为绳索有所系联,可 ...

  • 汉字探微(242):韦编三绝——释“绝”(絕)

    朱英贵 一."绝"(絕)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韦编三绝"的成语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 ...

  • 小青龙汤证机理探微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40条:"伤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后世多用外感风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 ...

  • 汉字探微(239):荒诞不经——释“经”(經)

    本文约7100字,阅读约需要14分钟 (本号逢双日更新,敬请关注) 汉字探微 (239) 荒诞不经--释"经"(經) 朱英贵 "經"(经)字从丝,是织机上的丝线 ...

  • 生命图腾——张宽武人物画探微

    ​ 张宽武,男,1961年生,河南省灵宝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艺术教育百位名师.社会兼职:中国 ...

  • 汉字探微(243):衣不解带——释“衣”

    朱英贵 成语"衣不解带"的意思是因事务过度操劳,以致不能脱衣安睡.由此可知古代的衣服没有扣子,而是靠一根带子(衣带)来拴缚的,古文字的"衣"字则形象地勾勒了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