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散记:师者

三中一年,教过我的老师是:语文-陈铁铮老师,数学-夏火松老师,英语-王运筹老师,政治-綦营中老师,历史-蔡其民老师,地理-何炎泉老师。六位老师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綦营中老师和蔡其民老师。

说起綦营中老师,首先是他的姓氏让我记住了他。进三中之前,我还不认识“綦”这个字,一到三中,老师里有一个“綦营中”老师,同学里有一个“綦小芳”同学,连老师带同学,一下子都记住了。

高复班是没有新教材的,但是1988年高复班的政治课例外。从1989年高考开始,政治考试内容从原来的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时政三部分调整为政治经济学不考,辩证唯物主义考很少,大量考试内容是国家常识,还有时政!所以綦老师得像教应届班一样教我们《国家常识》。第一版《国家常识》匆匆上马,理论教条很多,可参照的实例很少。可是綦老师讲课很有料,深入浅出,讲得很生动,把我们从“政体”“国体”这些名词术语构建的谜团中解救了出来。

老记得他曾拿某个乡政府举例,说他们在政府大院门口挂的红字招牌和黑字招牌混乱,又说乡政府隔壁一家企业把厂旗和国旗升得一样高,都是缺乏政治敏锐度、不懂国家常识的表现。我猜想,那个乡的领导可能是綦老师的兄长,否则他不敢拿人家这么开涮。

1988年下半年,我到三中的时候,綦营中老师还是政教主任;1989年上半年,他升任副校长了。不管是作为政教主任,还是作为副校长,綦老师在全校性的集会上依然像我们的政治课堂上那样,侃侃而谈,洋洋洒洒。我特别喜欢听他讲课。

蔡其民老师那时候很年轻,但是教历史很老到,比我在团高时候的历史老师要“强一甩”。我原来的历史老师即使夹着几本教材到教室,关键时候却找不到某个大事件在哪一本书上,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蔡老师不然,他讲课很少带一摞书,而是拿着一张纸,或者给我们发一点讲义,然后像拎葡萄串一样教我们抓住主要经络,触类旁通地生发开去。2012年我在浙江师范大学参加一个培训的时候,有个教授教说要教给我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我笑了:这种方式早在1988年我那年轻的历史老师就用过了!

蔡老师那时候还是我们的副班主任。因为班主任夏火松老师那一年正在考研究生,经常要跑到武汉的大学去培训、考试或面试,所以蔡老师下到班级的时间也就比别的老师多了。蔡老师年轻,没有城府,从来没有拿我们当复读生看,而是像管理应届生一样抓我们的纪律和学习。

有一天上午第四节是自修课,我、杨盼、裴知富、周云生等几个同学悄悄溜回寝室,关门闭户打扑克玩“拖拉机”游戏。等到下课铃声响我们起身想去食堂吃饭,蔡老师已经在门外恭候多时!那天下午,是蔡老师的历史复习课,我们几个被蔡老师从课堂请到他的宿舍,交给我们一张桌子、一副牌,说:“今天下午我让你们尽兴地玩,一定要玩够,玩个痛快,玩到看见扑克就呕吐为止。”

蔡老师自己去班里上课了,我们守在他的宿舍,坐卧不宁,看着桌上那扑克牌,左右不自在。他这招“以毒攻毒”真厉害,从此我们再也不敢自修课溜号,更不敢把复习时间浪费在扑克纸牌或者别的游戏上了!

教语文的陈铁铮老师,我曾对他又恼又敬。在三中的第一次作文上,陈老师拿出一个同学的作文当做范文来念,当我们听到“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这一句时,大半个班级都笑了,这么明目张胆地截取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的作文,陈老师还要夸他好,还要我们学习他!后来,陈老师到底还是明白自己摆了乌龙,在另一次课上小心翼翼地坦承:是自己失察,没读过史铁生,所以看到这么美的文字,忍不住就拿来跟大家分享了。当年,陈老师是退休返聘的,一个60多岁的老人没看过年轻作家的新发表的文章,无可厚非。很快我们不再纠结于陈老师的“范文事件”,而他在课堂上流露出来的老顽童般的小狡黠,迷人的爷爷般的微笑,还有他语文词语中时不时蹦出的英语词汇,反而让我们觉得他更加可亲可敬。

夏火松老师可能拘泥于班主任的身份,时时表现出一种管理者的威严来,导致他的数学课比较安静,甚至冷清。其实他的解题能力很强,几个数学高手都佩服他,像杨亚贵、周小草等同学倒是经常跟夏老师为了一道题争论的热烈。夏老师也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一样是年轻人,而且跟我们一样正在努力备考,不同的是我们备战高考,他在备战考研。后来的结果是:夏老师和我们离开三中时都是揣着录取通知书的。

王运筹老师是个很随和的英语老师,同时他又是个个性分明的老师。他的关注点总是在那些备考英语专业的同学头上,对于我们这些没打算朝着英语方向发展的学生而言,一年下来,他叫得出名字的不多。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下午活动课和他一起打排球或者羽毛球的同学,他也记得住,比如杨盼体育突出,王老师认得他,点名提问总少不了他。1989年的高考我的英语考了89分(满卷100分),但是我口语很烂,没敢报英语专业。

六位老师中,教地理的何炎泉老师我居然没记住全名,前几天问了毕在峰和翟海燕等同学才终于搞清楚了,深感有愧于老师。何老师瘦高斯文,戴着眼镜,多数时候哑着嗓子讲课。我把他的地理课跟我在团高的地理老师汪辉老师作比较,何老师的课理性而严谨,团高的汪地理感性而生动,我都喜欢。若一定要分出高下,我只能说:1988年高考我地理分是80分,1989年是84分。

“三中散记”相关文章链接——

三中散记:老三中

三中散记:南校长

(0)

相关推荐

  • 我的英语是地理老师教的

    [家教智慧 第789期] 1980年9月,我进入东平四中初中部学习. 教我们英语的是杨永慎老师.他高高的个子,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放射出和善亲切的光芒,国字形的脸上永远写满了微笑,让人心底禁不住生出亲 ...

  • 苍天顿洒倾盆泪,众生泣雨送恩师

    今天和老谢一起去殡仪馆给温老师送行.老师身前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到场参加了悼念,悼念厅里还看到了温老师身前教授过的很多班级学生送的花圈. 闻悉温老师不幸车祸,同学们都尽力前往悼念,在外地工作和不能回 ...

  • 中学生优秀作文欣赏:我最喜欢的学校

    我最喜欢的学校 我最喜欢的学校莫过于我的母校了.且不说母校的依山傍水,也不说她的花木繁荫,单就那至今仍回响着我们一串串笑声的教室,记录着我们一行行脚步的操场以及映照着我们一次次活动的路灯,多无不引起我 ...

  • 《湖南文学》2021年第4期|晓秋:早雁初莺

    主编推荐: 在基础教育已经得到普及的当代,几乎每一个人都拥有一段属于自身的校园记忆.校园生活所代表的精神内核--成长与梦想,正是许多人在经历现实的磨蚀之后太容易失去与放弃的珍宝.晓秋的这篇小说,以第一 ...

  • 【原创】安徽|苑祝标:《杏坛散记》

    原创作者:苑祝标|安徽阜阳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杏坛散记> 寒来暑往,风霜雨雪,从教近三十年来,我迎来了一茬学生,又送走了一茬学生.我很庆幸,也很欣慰,自己能够成为同学们的&q ...

  • 课代表笔下的恩高教师好有爱

    语文课代表 汀汀 高一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青年,文质彬彬的模样,心里充满着诗与梦,以及坦荡荡的远方. 他脾气很好,笑点很低.姓谭,名字中尾字是龙,所以我们有的叫他"老谭&qu ...

  • 老师总结的127个高考英语试卷常考短语|高一高二高三的同学收好

    #网课老师抽查作业的方式# 老师总结的127个高考英语试卷常考短语 高一高二高三的同学收好 一定可以帮到你[米奇比心]边上网课边努力!

  • 三中散记:红卫路

    1988年的时候,红卫路早已改名,叫做学堂路,因为这条路上除了有县邮电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新华书店之外,还有全县最好的两所学堂:实验小学和浠水一中.但是清泉镇的人似乎还是习惯叫它红卫路,不知是& ...

  • 三中散记:旧时友

    酒是陈的香.朋友也是老的好. 在<遇见>一文中,我坦陈裴知富是我在三中见到的同辈中第一个熟人!因为彼此之间又有个"老表"的亲缘关系,所以我与他没有一点初相识的陌生感觉, ...

  • 三中散记:糗事志

    三中散记:糗事志

  • 三中散记:逃学者

    1988年8月30日   星期二   阵雨 到三中快一周了. 文科复读班每天都在进人.我来时是第26名复读生,中午班主任点名的时候已经点到第67名了.可是还没定型,还得进人.四个月前我坐在团陂高中文科 ...

  • 三中散记:一只鸡

    老浠水三中原来座落在茶厂对面的一个小土丘上,依山傍势错落地分布着新旧教学楼,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学生食堂和教工食堂分别散落在小土丘南北两坡.        教工食堂是个别致的二层小楼,其一楼与一架二连 ...

  • 三中散记:洗澡

    九十年代初有一本很火的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里头有一场韩小乐误闯女浴室的戏,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在八十年代的浠水上高中,可没有浴室,更没有供热水洗澡的待遇.洗澡是各高中住校生共同的大问题. ...

  • 三中散记:室友

    刚到三中时,欣喜于来自团高的历年校友多达十数人.其中男生们都与我一样住在那个由旧教室改做的容纳两个班男生的大宿舍,而我与JWX.WFM最为亲近.一则我与他们俩在团高就是一个寝室的,二来他们俩都是460 ...

  • 三中散记:遇·见

    三中散记:遇&#183;见

  • 三中散记:南校长

    1988年,我高考成绩是454分,亏了6分没够上湖北省当年的投档线.那个暑假我一声不吭埋头家里干农活儿.过了8月20日,父亲问我:浠水三中复读,去不去? 我在团陂高中读书期间,父亲曾经两次跟我提过转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