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在重阳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重阳、除夕、清明、中元四节并称为四大祭祀节日。而重阳节因是9月初9日,按殷商时期的术数分析,9是最大数,是极阳数,在9月初9日这天,阳气交重,天地相通,最能传递先祖与今人的信息,与中元节相似。中元节极阴,而重阳节极阳,“重阳”二字本身就包含了“极阳”的意思。
在最初的风俗中,中元节更多地是安扶野鬼,而重阳节是要安慰家魂。所以中元节在祭祀后选择的是回避,而重阳节在避邪后选择的是接触。古人相信山茱萸有避邪和怯病的功能,在天地交融、人神交流时山茱萸会起大作用,所以在插茱萸之后有登高、饮酒、赏菊之戏就放心了。重阳节还有一重大活动就是晒秋,是希望通过晒秋向先祖展示一年的收成,展现自己的勤劳与收获,希望得到更多的庇佑,来年得到更好的收成。
饮酒作乐是少不了诗的,重阳的诗更是不少。唐朝的王维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云:“独在异乡作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白居易也有诗《重阳席上赋白菊》云:“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毛泽东主席在战争年代也作了一首关于重阳的词叫《采桑子 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看来看去,还是毛主席的诗词大气、洒脱。少了那些个人得失,没有那些无病呻吟,全无那种遮遮掩掩。
重阳节,还是一个祈求长寿的节日,本来应该是陪在父母跟前,让他们尽享天伦。但自古忠孝难两全,二三十年了,总没有哪个重阳节能陪在父母身边。这次也不例外,必须去工作,不但没有回归父母身边,反而越走越远。想必父母是会理解的,而不理解、放不下的恰恰是自己。最可怕忙碌过后的安静,那种挠心的滋味。人在旅途,那颗心早已经回到父母身边。
同年人中许多人已经没有了这种机会,已经只剩归途。真为自己庆幸,还有父母可以让我去依恋,去寄托。即使这重阳节不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
偶然触景生情,信口吟唱两句:
(一)
淫雨霏霏伴冷风,
逼离夏绿与秋红。
重阳枝头瑟瑟雀,
想必心思与我同。
(二)
重阳远行倍思亲,
霜雪无知乱飘零。
几成兄妹伴膝下?
向北遥接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