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腧穴——关元
【穴名释义】
“关”,有封藏之意;“元”,指元阴元阳之意。本穴居丹田,内应胞宫精室,为封藏一身真元之处,故名关元。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骨度分寸法:取穴时采用仰卧位,关元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本穴在该5寸的上3/5与下2/5之交会处,于前正中线上取之。
【穴性特点】
本穴为小肠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脐以下属下焦,《难经》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关元有元气的意思,本穴与元气密切相关,而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元气一虚,则百病丛生。本穴为大补人体元气的要穴,是补养肾气,强壮身体,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首选要穴。临床又常用于治疗小肠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具有培元固本,温经散寒之功。《甲乙经》: “足三阴、任脉之会。”《针灸甲乙经·卷之八》: “奔豚,寒气入小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背脐痛,下引阴,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关元主之。”本穴与中极穴均可治疗生殖、泌尿系统疾患。中极偏治泌尿系统疾患,穴性偏泻;关元偏治生殖系统疾患,穴性偏补。
【主治概要】
1.主治全身虚弱性疾病,由气、血、阴、阳虚衰引起的一切疾病,均可以关元为主穴进行治疗,为全身三大强壮要穴(关元、气海、足三里)之一,有增强机体免疫和防卫作用。
2.本穴具有回阳救逆之功,用于霍乱、呕吐、急性腹泻等元气大伤出现的虚脱,以及中风、中暑的脱证等危重之候。临床可急选本穴,用重灸之法以回阳救逆。
3.本穴为小肠募穴,可增强小肠的分清泌浊之功,故凡属泄泻、痢疾等小肠病变,均可选用本穴施治。
4.本穴位于小腹部,正当膀胱与生殖系统的分野,故凡见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无论其虚实,从“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角度看,均可选用本穴施治。本穴为妇产科疾病最常用的局部取穴,如不孕症,痛经,月经失调,闭经,产后恶露不止等;又为治疗肾虚所致的男科病的要穴,以治疗肾气不足型的性功能障碍为主,对阳痿、早泄有效,亦用于因肾气虚所致男性不育症。
【临床应用举例】
1.精子减少症 指精液化验检查精子计数在20×109/毫升以下(一般3次取化验的平均值)。其他项目如精子成活率、活动力、畸形率,或精液黏稠度和液化时间等异常者,也可诊断为本病。精子减少症大多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室不节,耗伤肾精,或五劳七伤,久病及肾,下元不固。或肾阳不足,命火衰微,不能温煦脾阳,或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或气血两虚,精亏水乏,精亏则血少,血少则精亏,导致精子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
针灸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用28~30号2寸毫针,快速直刺入穴位,进针约0.5寸。得气后实施补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出针后实行艾灸法,隔日1次, 10次为1疗程。
2.阳痿 指男子虽有性欲要求,但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中医学认为是因命门虚衰,劳伤心脾,情志内伤等引起宗筋弛纵。
针灸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用28~30号1.5寸毫针,以单手速刺法进针。待局部产生酸、麻、胀等得气感觉后,留针20分钟左右。出针后,施行艾炷无瘢痕灸7壮。每日1次,效果满意。
3.痛经 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本病临床以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阵发性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症。痛剧者可放射至股内侧及阴道、肛门,多数患者小腹有凉感,喜温喜按。除腹痛外,可伴有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还可伴有头昏、头痛、肢体乏力等。本病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
温针灸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用28~30号3寸毫针,针尖略向下捻转进针。待局部产生酸、麻、胀等得气感觉后,不断地施行提插捻转手法,务必使针感从下腹部传至会阴部或腰骶部,然后给予温针灸,每次5壮。一般施治后即可止痛,若在月经来潮之前7~10日给予针灸治疗,则效果更佳。
4.尿频 指排尿次数增多,但总尿量不多。正常成人排尿频率一般为白天3~5次,夜间0~1次,每次尿量200~400毫升。但也有因饮水量、气候和个人习惯等而有所变化。尿频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2种。由于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或天气寒冷所致者为生理性尿频;由于泌尿生殖系统或其他系统疾病(如尿崩症、糖尿病)所致者为病理性尿频。本病属于中医“淋证”范畴。病机为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引起诸症。
透刺法: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用28~30号2.5寸毫针,快速斜刺入关元穴,针尖向下透曲骨穴。得气后,均匀而轻柔地持续捻转毫针10分钟,留针5分钟,再捻针10分钟,使针感向小腹部、前阴及腰骶部扩散,多数患者局部会产生温热感。每日1次, 10日为1疗程。
5.休克 指机体在强烈有害因素作用下,神经、内分泌、代谢、循环等重要功能活动发生严重障碍引起的,以急性循环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特点为面色苍白、手足厥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神志障碍等。休克晚期会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本病属于中医学“厥证”范畴。
艾灸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解开其衣领及腰带后,急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约距1寸进行温灸。同时医者可将食中指置于穴位两侧面,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温热程度,便于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避免烫伤,灸5~10分钟,直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本法有回阳救逆作用,一般在施灸后15分钟,患者血压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