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再唱花儿等你来】◆王丽华

作者简介

王丽华,笔名文心斐然,1946年出生于山东青岛。1963年毕业于莱西七中,曾在姜山小学任教两年。1998年开始创作,作品先后发表在《青岛文学》《农民文学》《齐鲁文学》等刊物。现居青岛莱西,长篇小说《紫蒙昧》正在筹划出版中。

 再唱花儿等你来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一)

电视连续剧《山海情》是庆祝建党100周年展播电视剧的优秀片。是以我国扶贫重点宁夏西海固地区,一个小山村—涌泉村为原型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其中塑造了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发光人物群像,他们的经历扣人心弦,感人泪目。

(二)马得福

这是个从全国最贫困地区走出来的农业中专毕业的青年。经过多年的读书深造,已使他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有文化人格和时代精神的帅小伙。

父辈们在那贫瘠生活中磨砺出来的顽强、坚韧、质朴、厚道的传统美德,已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早已融入他的骨血中。使得他在困难面前敢于担当,不折不挠。

是县委张树成主任在农技站发现了他,带他当助手,到他的家乡涌泉村动员村民向宁安县吊庄搬迁。

得福怀着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美好理想,满腔热忱回到家乡。家乡因缺水贫瘠穷困,残垣断壁的黄土筑成的村舍毫无生气。家家院子里都挖有为了储存雨水作为生活用水的水窖。农田无水灌溉,粮食欠收,村民们过着缺衣少食,钱袋空空的日子。因缺少卫生条件,村民们一个个土头灰脸,那捉襟见肘的日子让人见了心酸。

西海固是被联合国定为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所以,扶贫政策把这里作为主要地区,政府向这里拨专项扶贫款,派扶贫干部、农业科学家,还指定福建省作为对口扶贫省份。国家的扶贫政策顺民心合民意。得福心想能乘国家扶贫政策的东风,让家乡人民搬迁到有水的好地方,乡亲们就一定能拔掉穷根,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

谁知开村民会动员,到各户做工作,村民宁愿在这里受穷,也不想搬迁。也难怪,故土难离啊!村外光秃秃的荒山上,有他们先人的坟头。那是他们的根啊!

后来得福和张主任苦口婆心,告诉村民,吊庄那里是平川,离黄河近,可引黄河水灌溉,国家给拨款,派干部、派科技人员支持,以后一定能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终于,有59户年轻村民,同意搬迁。那天,苍黄的沙土路上过来一群身背行李、肩扛粮袋的搬迁户,他们在得福的带领下,徒步跋涉四百公里,也不知走了几天几夜,路上还遇到遮天盖地的沙尘暴,吹得他们站不住脚,只能趴在路面上躲避。他们来到吊庄,见这里正在建砖坯房,暂时只能住地窖子。

当搬迁户全部住进新房以后,这里被改成福建、宁夏合作的样板村—闽宁村。得福成了村支书,成了村民的主心骨。村民碰上难事都要找他解决。他也有求必应,想尽一切办法帮村民解决问题。

他来到这里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村里没有电,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于是,他开始三番五次跑供电所,要求给村里拉电。供电所负责人告诉他,有政策:以前够八十户给拉,现在降到六十户,可你们村才59户。他苦苦请求,有时来了就不走,把供电所的人都感动了,说这人真有韧性。可差一户给拉,他们怕犯错误。

正在这时,村里的李水花说服了自己瘫痪的丈夫,搬迁到闽宁村,给得福解了燃眉之急。村里终于有电了。

搬迁户的男男女女们,天天挥舞着镢头,在荒沙滩上开垦土地,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镢一镢刨着荒沙滩上坚硬的沙质土,日子一天天过去,荒沙滩上终于开垦出可以种植的沙质土地,他们在上面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第二年春天,小麦拔节时天旱,眼看绿油油的麦叶蔫了。村民们急得团团转,都来找得福。于是得福又忙着去找干渠管理人员。

人家告诉他,他们这片麦地是属西边扬水站的灌区,不在他们灌区以内。可西边扬水站缺资金,没建起来,怎么办?得福也不知在人家面前说了多少好话,才给放了很少的水,根本淌不进麦地里。

得福又去朝人家发了些狠话,凭着这里这么多水源,你们不给放,等这么大一片麦子干死了,村民们要饿肚子,谁来负责任?

干渠终于放了满水,村民们见麦田里淌进了水,都高兴得欢呼起来,对支书更加信任,都觉得他是个全心全意,为村民办事的好干部。

不久,从福建派来一个帮助扶贫的农业科学家,大家都叫他凌教授。他的行李里背来了他亲自培育的双孢菇种子。他和得福联系上后,想在闽宁村教村民种双孢菇,搞庭院经济。双孢菇生长快,价格好,是个能让村民致富的好项目。

村民起初因无钱建棚,都在观望,不想种。后来,第一个建棚的得宝种菇挣了不少钱,都纷纷想种了。而且,无钱建棚的国家给发两千元无息贷款,这样种菇的越来越多,村里一下建了一百多棚。菇采摘后,有外来客商到村里采购,3元钱一斤,村民暂时发了财,脸上都有了笑容。

谁知好景不长,菇产的多了,在当地市场销不了,有些奸商乘机压价到八角,村民不愿卖,放在家里两三天就变黑发霉了。村民们顿时失去了种菇的积极性,都不想种了。

正在这时,县长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是闽宁村种菇致富的消息。县长拿报纸找到得福,想趁这个机会开个现场会,宣传一下,扩大影响,实际是想给自己扩大政绩。

得福坚决反对,认为在目前菇没有销路,在家霉烂的情况下,开这种现场会太不合时宜。可这个官僚主义的县长不顾现实,固执己见,非下指示让得福两天内布置好会场开会。

县长毕竟是支书的顶头上级,得福只好按县长指示,在一些菇棚外架起广告栏,贴上标语,周围插上彩旗,在菇棚上贴上红对联,还请来锣鼓队。

开会那天,县长让得福发言,得福说这个言我不会发。县长便让秘书给写了个发言稿,让他照着念就行。

得福站起来,面对来开会的干部、群众,刚念了两句,就皱了眉头,不照发言稿念了。他对秘书向他使来的眼色视而不见,顶着县长的压力,不卑不亢,把村里菇卖不出去,在家发霉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说了出来。

这是得福在屏幕上最出彩发光的几个镜头,他这种敢于担当,实事求是地精神令人拍案叫好!

这种精神正是党和国家对干部们的要求,只有这样的干部才能为国家为人民办成事、办好事。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反观那位为了政绩,脱离实际,只按个人意愿办事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大搞形式主义的作风只会被人民唾弃。他当场就受到县委杨书记的批评——本来就穷,还花钱搞形式,有这样,不如帮菇民卖菇!

(三)凌教授

从福建过来的农业科学家凌教授,宽厚的脸上架一副近视镜,五十多岁的样子,胸宽背厚,平易近人,没有文人的架子。

他来闽宁村扶贫,是想帮村民搞庭院经济,建大棚种双孢菇。刚开始村民都没有愿种的。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当得宝领头种挣钱了,再加上国家给每个棚发两千元无息贷款,村民才纷纷开始种了,这样,一下子上了一百多棚。

凌教授见大家终于开始种了,心里高兴,便满怀热忱忙碌起来。他不仅传授种菇技术,还撸起袖子帮菇民一起干活。一百个棚,他天天往棚里钻,忙得连澡都顾不上洗。身上、头上都散发着棚床上那种臭味,他也不嫌脏,不怕累。他看到村民买菇有了钱,脸上都有了笑容,他脸上也开始露出笑容。

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为了响应国家扶贫脱贫政策,抛家舍业来到这里,和村民打成一片,不怕脏,不怕累,同甘共苦,忘我工作,他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让得福和乡亲们看在眼里,无不敬佩感动。

正在凌教授为村民高兴不久,却出现了因为一百多棚菇产量太多,在当地市场销售不了,每斤三元的双孢菇一下跌到八角还卖不出去,菇放在家中开始发黑霉烂。菇民们心急如焚,正在这时,凌教授不见了。

住了几天,才看到凌教授和他的助手从远方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原来他们是跑到外地为双孢菇找市场去了。凌教授一回来,就给想拆棚的菇民吃了定心丸,说他到外地联系了几家客商。得先建个冰库,把采下的菇先放冰库收藏,等采的多了,就通知人家来拉。我保证价格每斤2元。

从此,凌教授每天和他的助手都在街上2元一斤收菇,顶那些8角一斤奸商的行。外来的客商源源不断把凌教授2元一斤收的菇拉走,解决了菇民卖菇难的问题。

这天晚上,凌教授的助手在结账时犯了难。他告诉教授,菇发出去,去了运费和跑风卸称,1斤只管1.7元。1斤差了3角钱怎么办?不行照实和菇民说明,每斤照1.7元付钱吧。凌教授严肃地说,这不合适,承诺人家2元一斤,又改口,可不能在菇民面前失了诚信。不行。我自费为他们兜底吧,这事你一定保密……

那一天,凌教授操着一口歉意的闽南话和老婆要钱:老婆,我有急事啦……给我寄三万元来啦……不骗你……就这一次啦。

冤家路窄,得福兄弟俩和凌教授出去办事,路上遇见好几个奸商堵住路口,他们威胁凌教授自掏腰包抬高物价,砸他们的财路,和凌教授打起来,给凌教授打断肋骨住院了。让得福知道了他自掏腰包为菇民兜底的事,问起来,凌教授才说了实话。原来他已为菇民垫了三万九千多元了。

看到这感人至深的一幕,不禁回首看他来到闽宁村所做的一切——撸起袖子钻菇棚,帮菇民种菇;跑到远方为菇民找市场;为了一诺千金的诚信,自掏腰包为菇民兜底;为了维护菇民的利益,被奸商打断肋骨。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都凝结着他扶贫的汗水,都凝结着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人至深,令人泪目。

这让我触景联想到前几年国家反腐时,暴出的那些贪官的地下室里,财宝成堆,钞票成垛,让人看了触目惊心。这些贪官享受着国家的优厚待遇,仍然欲壑难填,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把国家的巨额财富据为己有。他们与无私奉献的凌教授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最后,他们有的被巨额财富埋葬,有的被送进监狱。

凌教授在这里完成扶贫任务,又要到新疆去扶贫了。他本想悄悄走,没想到早晨一开门,便看到全体村民都手捧礼物来为他送行……

一个人,不管贫贱富贵,只要他为人民利益洒下过汗水,做出过奉献牺牲,人民就会永远记住他的功德。

(四)白老师

因为涌泉村小学教室倒塌了,无钱修,白老师只好带着他的独生女麦苗搬迁到吊庄(后改成闽宁村)小学。

白老师每天早晨上课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站在操场的国旗杆下,把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全小学的学生们排队站在旁边唱国歌,然后,举手敬礼。

他知道这是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很重要,不能马虎,所以他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学校共有三个教室,一个教室两个年级,三个教室六个年级,他一人既是校长,又是六个年级的班主任,每天,他要备六个年级的课,教六个年级的语文、算术,还要为五、六年级教地理、历史。

晚上,他要为六个年级的学生批作业,还要抽晚饭后的功夫去给一个叫小川的孩子补课。小川没有父母,爷爷年老多病,为了生计,只好让小川放一群羊。小川白天无法上学,白老师不愿让他辍学,也只好采取晚上补课的形式让他上学了。

看着白老师脸上温和淡定的笑容,真难想象他单薄的身体里竟能迸发出这么强大的能量,一个人顶五、六个老师的工作量。若不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很难支撑起这超极限的工作强度。学校操场早就该修了,经费迟迟下不来,他每天还要为这些事操心……

看着他每天这样呕心沥血地工作着,仍然无怨无悔。“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古诗从我脑海划过。我想哭……白老师不就是像蜡烛一样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吗?我想哭……为贫困地区缺师资,缺资金已到了这种不堪的地步。

有一个阶段,白老师生气了。因为他的一个叫海春玲的学生,她爸想让她到福建省的工厂去打工,每月一千元的工资,一年下来一万二千元。这对贫穷地区的人们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可白老师觉得,春玲才十五岁,还是个童工,国家有政策,童工不准打工。再说春玲是个学习的好苗子,将来有考高中、大学的机会。

为这事白老师和她爸吵过几回了。可她爸只看眼前能让春玲打工挣钱,为她俩哥结婚用,根本不理解白老师的苦心。

那天,白老师见春玲上了去福建的车,又冒险拦车把春玲领回来。她父亲嫌他管他家的闲事,又和他吵了一场,气得白老师上火肚子痛,但他还是要管……

因为白老师懂,一个孩子不上学读书受教育,就不会有好的前途,一个社会,文化水平越高,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能富强。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

为了童工打工的事,他四处奔波,却无果而归。看着他满脸无奈,眉头紧锁像哭的样子,我也想哭……白老师,你太难了。幸亏住了两天,海春玲又来上学了,白老师脸上才有了笑容。

后来从福建来了一位厦大毕业的郭老师,自愿到这里教小学。为了欢迎郭老师的到来,白老师拉起他那已有岁月痕迹的红色手风琴,让全校同学唱《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就在那青翠的山林里,那里有红花呀,那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哩哩哩哩哩哩……”

每当白老师听着这欢快、清亮的童声合唱时,都会微微眯起双眼,沉醉其中,这大概是他最快乐的时刻吧?

郭老师的到来减轻了他的一些工作压力,教育局撤了他的校长职务,让郭老师当校长了,白老师并不介意,因为他相信郭老师会比他当得好。郭老师开始教学生们学电脑了,那些电脑是福建捐赠的,已放在那里很久了。白老师不懂网络,但他看到同学们都喜欢学,他心里就喜欢。

白老师:虽然你不当校长了,但你还是全村人都爱戴的白老师呀!

(五)李水花

车上坐着她瘫痪的丈夫、女儿和行李等生活用品,她驾起辕像牛马一样低着头,拼命拉车赶路。四百公里路程,她跑了七天。

水花独自驾着马车搬迁到吊庄,人们都说这个女人不简单,我也觉得这个女人不简单!她身上有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

水花是涌泉村最好的姑娘,她美丽、善良、聪慧、能干。拿白老师的话说,她的学习成绩不在得福之下,就是因为家里穷辍学,才毁了她的前途。水花本来和得福是同学,俩人相爱日久……后来,水花爸贪财把她卖了,逼得水花逃婚。逃婚不成回到家,正碰上男方找人把她爸打了,水花心一横,抛下和她有缘无份的得福,嫁给了那个男人。

婚后,男人待她很好,她也就一心一意和他过日子。后来,他们生了个女儿。谁知,好景不长,男人为了为她挖个大水窖,挖得太深,塌方压伤了双腿。成了不能行动的残废人。

在逆境中的水花没有一蹶不振,她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用她柔弱的肩膀独自挑起家庭重担。

水花来到吊庄,看到得宝种双孢菇,她就去帮得宝,他帮得宝干的时候,自己也学会了种菇的技术。于是,她便大胆贷了两千元无息贷款,在得宝和众乡亲的帮助下,建起了菇棚。

她男人不高兴,说自己是个废人,你一个女人贷那么多款,什么时候能还上?水花劝她男人,人家种菇能挣钱,我怎么不能?

水花种菇成功了,她把采下的菇装进白色塑料筐里。满满一塑料筐菇她搬起来有些吃力,等收菇的来了,她还是忍着腰疼腿酸,把一筐筐菇自己搬出去卖了。卖了菇,她先把贷款还上,再挣了钱,为了给男人自尊自信,她总是背着女儿悄悄塞进男人手里。

水花省吃俭用过日子,攒下钱还在村里建了个小卖部,这又给家里多了一项收入。

闽宁村在国家扶持下,终于建起扬水站,引来黄河水灌溉,他们开垦的荒沙滩变成绿沙滩。闽宁村的人口越来越多,后来改村建镇。得福当了镇长,水花也被选上镇的妇女主任。

这时,水花又在镇上投资建起“水花综合超市”得福在超市门口遇见水花,问她超市怎么样?水花笑着说,投资多,收益也大,女儿上中学了,再有了钱,还想给她爸安个假肢呐。看着水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得福在心中默默为昔日的恋人祝福……

水花的经历让人看到,一个人即使在逆境中生存,只要他对生活仍然充满信心,只要他有足够的坚韧和不懈的奋斗精神,生活就一定会把幸福馈赠给他。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西海固的搬迁村终于拔掉穷根把荒沙滩变成金沙滩、绿沙滩。成为宁夏的塞上江南。他们也和全国十四亿人民一起奔向富足、富裕的康庄大道。

正像他们在片尾曲里唱到:“……那年你到咱家来,拔掉穷根把花栽,美得哟,沙漠变花海。花儿一唱天下春,花儿一唱幸福来,干沙滩变成金沙滩,再唱花儿等你来……”

(六)

西海固搬迁村从贫困走向富裕的经历,只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从九十年代,国家提出扶贫政策至今,全国已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每个数字的背后都凝结着太多人的奉献牺牲,都包含太多人的殷切希望。

我们国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利用我国这几年和平发展的成果,动员全国全党合力攻坚,和全社会共同参入的扶贫力量,终于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为祖国骄傲!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