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一则:不知不觉变疯狂
三宝同学对妈妈最近的表现很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妈妈和阿姨们聊天的话题单调又令人讨厌,三句话离不开:报什么班?
三宝同学几次提醒妈妈:不要总是聊这些没用的。你可不可以回到以前,只聊聊喝茶,看书这些赏心悦目的事情?
深深叹息,我啥时候变得这么鸡血了?
自从小朋友升入小学高年级以来,关于小升初的恐慌不知不觉就冒出来了,大派位的随机分配机制让人一刻也不得安宁,生怕自己的娃娃被添了坑。我对三宝同学说,有时候我们要感谢家门口存在的差学校,因为有它的存在,大家伙都分外努力——生怕自己被分配到那里。
这个中秋假期,好不容易约到小伙伴一起玩耍。爬山的时候,小伙伴对三宝说,他现在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课,周末也基本都有课,他像个小大人似的对三宝说,“我们五年级了,必须疯狂的学啊”。
我附和着:现在孩子们都不容易,都在努力呢。
三宝很生气的说:哼,说得好像我没努力学习似的~
最近我也开始被朋友们鄙视,以前那么口口声声的说“绝对不让孩子上奥数”的人,现在,却自己主动攒起班来。现实真是啪啪打脸,打得人无话可说。
其实奥数这门学问,走进了才会发现他的魅力,它确实不适合每一个孩子,也的确是有难度系数的,不然教室里不会出现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的画面了。必然是孩子一时学不懂,家长要迅速做好笔记,回家先自己学会,然后再讲给孩子听。
花一份钱,两个人学,身为家长学员,通过这样的学习,大概也有助于缓解老年痴呆的提前到来吧(苦笑)。
吴老板跟着上了两堂课,回来感慨坐在他后面的家长笔记做得真好,他感受到了自己和人家家长之间的差距,“所以呢,痛定思痛吧,比你厉害的人都在努力学习,我们有什么借口懈怠呢?”
果然如同网上大家总结的那样:十几年前考入北京的学霸们,终于联手把北京打造成了一座学霸相互厮杀的高水准格斗考区~
向来数学不好的我,也买了一个本子在后面记笔记,偶尔听懂一两道题,竟然有种强烈的愉悦充盈身心(苦笑)——这也算是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吧?
看着教室里那些比自己优秀许多的爸爸妈妈甚至还有姥姥奶奶级别的家长们在那里奋笔疾书全情投入的学,除了自愧不如,倒也淡定了几分,阿Q似的想着:再厉害的人,也需要助手吧?我们做个小跟班就好~
隔壁教室里,一个分贝很高的老师在讲授二年级语文课,走过教室门口的时候,我听见她对孩子们说:都坐好了,我的课是很严格的,必须认真学。
不知道为什么这场景让我想起《飞越疯人院》里的那个女护士~
我问教室门口的一个爸爸:二年级的语文,你希望孩子在这里学会什么呢?那个爸爸说:你知道吗,我的孩子上二年级了,竟然还不知道自然段是什么!不学怎么行?!
他的回答,让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家长的恐慌与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