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 王昀:【端午忆趣】(散文)
本期编辑:刘军英
作者:王昀
朋友,当你忙完一天的工作,和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悠闲地看着电视时;当你和朋友在网上聊着天、品着茶时;当你和朋友聚在一起吃着火锅,唱着歌时;当你和家人一起品尝着端午节的糖糕、粽子和绿豆糕等美食时……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你的思绪会不会如翻江倒海似的,忆起童年的端午节呢?此时,童年的端午节就像一幕电视剧般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此时此刻,我便想起了童年的端午节的样子。记得那是我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正是乡下农忙时节。父母除了抢收抢种、龙口夺食之外,端午节前一天,父亲总要早早地去村里的田间小径,用镰刀割一大捆艾草回家。并在端午节早上,太阳出来之前,插在我家的大门儿、小门儿两侧。据说这天的艾草是药。可以驱除蚊虫叮咬,祛除百病,使家人身体健康!而且每次父亲割艾草时,总忘不了去我们村子四组的芦苇荡里,用镰刀割一大篮子芦苇叶来,为端午节包粽子做准备。
母亲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她既要用香料为我们姊妹四个缝制香包,又要用五颜六色的绣花线为我们拧一把花绳。还要提前一晚上泡上五六斤糯米、二斤红枣、二斤红豆,为端午节包粽子做充分地准备。
端午节早上,母亲便早早起床,亲手给我们带上香包和花绳。香包是用彩色布的下脚料缝制成的十二生肖。戴在脖子上清香四溢。漂亮之极!再看看我们手腕上的花绳,更是靓丽无比!最为有趣的是端午节这天,小女孩儿们为了长出又浓又黑又长的头发,看见水渠的水快要流过来时,拽住自己的长辫子,争着放在水头上去蘸一下,她们争先恐后的去抢水头,希望自己的头发越长越黑、越漂亮!
母亲在端午节早上为我们带好香包和花绳之后,开始用提前泡好的糯米、红豆、大枣儿、葡萄干和红糖等,用父亲早已泡好的芦苇叶给我们包粽子。只见母亲动作娴熟地把苇叶折成漏斗型,开始用拌好的糯米包粽子。之后再用红线绳儿系好。不大一会儿功夫,五六十个粽子全都包好后。就开始把包好的粽子放到大锅里,锅中倒水把粽子全部淹没。用大火煮一个多小时,再用小火焖一个小时,香喷喷的粽子便可以出锅了。
我们姊妹四个一边品尝着香甜可口的粽子和糖糕。一边比谁的香包漂亮,谁的花绳儿好看,我们一个个兴奋极了!紧接着,母亲又用自己提前烫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等烫面冷却后,开始放上面粉、食用油揉面。直到揉光滑时,然后用切好的小面剂捏成窝形,再把红糖、芝麻馅儿放进去,这样油糕的雏形就完成了。大约捏到二、三十个时,父亲便开始用平底锅烧油至六成热时,开始炸糖糕。就这样流水作业,一阵功夫,又酥又脆又甜的糖糕便炸了两大盘。
大功告成之后,我们全家人团坐在一起,开始分享父母的杰作。一边说笑、一边品尝粽子和油糕。正吃的津津有味儿时,弟弟忽然问父亲,爸爸,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父亲说,问的好,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含冤自尽,投进汨罗江的。后人为了缅怀屈原,为了让美丽的鱼儿不吃屈原的尸体,才投粽子喂鱼的。
哦!原来如此,弟弟才恍然大悟:今天我们不但吃到了香甜可口的粽子,酥脆的糖糕,更学到了前所未知的历史知识。真可谓两全其美,双丰收了!
在2021年的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又勾起了我儿时关于端午节的回忆。并在此祝各位亲友端午安康!生活过得像粽子、糖糕般甜蜜幸福!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
王 昀,宝鸡眉县人,爱好文学,曾有作品在《宝鸡日报》《建忠文化》报、《渭阳报》《鲁宝风采》报、《慢城文苑》《陈仓文苑》《西府文学》《三秦文学》《东阳新韵文化》《炎黄作家》《钓鱼台名胜探幽》上发表。现为西安市作协会员、宝鸡市陈仓区老科协会员、《三秦文学》签约作家。
往期链接
【三秦文学名家专栏01】赵奇立:【西江月●感时十咏】(诗词)
【三秦文学名家专栏05】海波:【陕北说书】(散文)
【三秦文学名家专栏06】洪妍:【门 槛】(散文)
【三秦文学名家专栏16】李清霞:【《帝国的诅咒》:“去神话化”的宏大历史叙事】(评论)
副主编:长青山人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