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里的成长足迹
李江华
即将结束的暑期,相信教师们也一定没有闲着,而是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各种培训研修活动,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通过研修活动促进教师成长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热点,然而在具体的运作中,教研分离、工学矛盾、授受错位、被动接受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培训者和学习者。
2013年,我参加了“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北京大学“种子”教师集中培训,经过半个月、前后两个阶段的高密度培训之后,我和我的伙伴们就被分派到全国各个省份,组成若干个工作坊,担任主持人,负责本省骨干教师的网络培训。
带着青涩和惶惑,我们的工作坊开始运行,心怀惴惴,手忙脚乱,与其说是主持,不如说是和学员一起摸索、相互学习。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转眼3个月过去了,回首昨天,反观彼此,惊喜地发现竟然已不是来时的你我。
集体研修促成坚持读写
《北大批判》一书中写道:读与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两件事尤其重要。然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大多数时间必须投入烦琐细碎的教育教学中,很难有集中的时段去保证自己的读与写,至于那些本身就缺乏读写意识的教师,即便有着良好的愿望,有着众多火花一现的想法,也极易流失。
教师网络工作坊一方面解决了学员学习的时空问题,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读写,最终零存整取,获得可观的读写收获。另一方面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好学是可以传染的。工作坊强调同伴合作,榜样领跑,相互感染,在集体中坚持,在集体中收获。在我们的工作坊里,云集了来自全省的教学骨干,学员们有着共同的专业理想。在这里,教师们可以利用工作的零碎时间,阅读彼此的日志,跟踪彼此的阅读轨迹,分享彼此的思考,激发教学的热情,以文会友,达到共鸣。
记得一位学员发起了一个帖子:“研究小说教学,我们必须做一些知识储备,那么我们该阅读哪些书籍呢?”这个帖子引起了北大专家、工作坊主持人和学员的注意,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下,很快,一份小说阅读清单很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同样,写作也成了学员们的一种诉说需求,他们将自己每日里最想表达的思想和见解诉诸笔端,同时也写下自己生活中其他领域的读写收获,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工作坊的研修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读写不再是任务,而是习惯、兴趣、爱好、特长,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一种习惯,而你已在我的习惯里。
社区氛围引发自主研修
本次工作坊研修,并不强调上线时间,不硬性规定作业数量,似乎更多的是放手。唯一特别重视的就是研修社区氛围的建设,强调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关注社区内人与人之间彼此关系的建立。专家倾情参与,随时点评指导,主持人按月发布研修方向,设置开放性的作业,发起激发思考的话题,每月推出研修简报,梳理一个月来学员的研修状况,标出值得推广的学员日志和讨论话题。学员们除了拥有自己的个性空间,还可以进行互助研讨、互发邀请、互评日志。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强调过程学习,为的是给学员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让来自一线的他们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学情怀、学科愿景、专业研讨……
在实地研修中,教师自主活动的时间和地点非常有限。同时受个性、身份影响,有些教师并不愿意主动发言,更多的时候仅仅是作为听众而存在。而工作坊总是想方设法让教师自己当家做主,无须刻意准备,没有当然首席,允许百家争鸣,人人都可以发现自己的价值,享受贡献的乐趣。在这里,强调的是开放的气氛,自由的发展,多元的观点,互动的关系,安全的存在。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彼此信赖。渐渐地,在每一个茶余饭后、空闲时分,他们会来这里小憩,慢慢看,细细想,驻足停留。仔细构思每一个话题,认真回复每一个帖子,算算自己的研修积分,学学他人的教学新法,走走看看,收获无限。研修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真实的参与。
思维碰撞提升专业水平
虽然这一次的工作坊是面向初中语文教师这样一个共同的群体,但是,主持人和学员的身份却有三类:高校教师、教研员、一线教师。高校教师高屋建瓴,擅长理论指导;教研员见多识广,是学科教学平等中的首席;一线教师有实战体验、经验丰富。每个人都是一本小型的教科书,每个学员都是一个学科组长,每一次互助研讨发起的话题都可以掀起一次小型的教研活动。同组异质的搭配,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形成丰富的教学研修资源。
工作坊中设有课程资源、互助研讨、教学日志、成果提交等多个栏目,参与这些项目,学员因此拥有了知识积累、思考积累、深度思考、碰撞提高的可能。互助研讨是学员们学习中相对来说最为活跃的区域。大家聚集在此,发出声音,相互邀约,耐心等待,争辩探讨,一次次小型的学科研修悄然建构。在发帖、看帖、回帖的过程中,阅读、思辨、组织、表达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在自由讨论、接纳异己、反思自我的同时,思维更具弹性,思考更加深入,对研究的问题也日益细化和深刻,专业水平得以综合提升。
回忆工作坊从选题到构思、建立、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否定、肯定、发现的过程。从迷惘到清晰,从种子到花朵,从此岸到彼岸。行走在国培之旅。一串不断成长的足迹,一段美丽的旅程。
(来源: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