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上古哲学之一:夏代神话传说
中国上古哲学之一:夏代神话传说
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记载了不少有关原始群时期的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婚姻和亲族关系以及生活状况等。《吕氏春秋》曰:"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 《礼记》曰:"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韩非子》曰:"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号之曰有巢氏".《周易》曰:" 古者,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田)以渔。" 猎鸟兽为田,捕鱼鳖为渔。《韩非子》又曰:"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 号之曰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燧人氏这些名称,反映了我国远古的原始群时期人类社会进化的一些阶段。上引文献距今虽不过二千数百年,但所记的传说由来已久了。已有的资料证明,我国原始群前期的历史在距今170 万年前已经开始了,约至20万年前,进入原始群的后期。这时的人类尚处于" 猿人" 阶段,已发现的代表性人类化石,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使用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文化主要产生于黄河、长江流域。
到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的发展和繁荣时期。时间约距今8000至6000年之间。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在我国境内到处都有发现,说明了这一时期的人类逐渐增多,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比如仰韶文化,是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的。后来学者们就以仰韶村的村名作为这类文化的名称。这类文化的分布区域很广,遍布黄河的中上游。比较著名的文化遗址,有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河南安阳的大司空村遗址等。其中的半坡村遗址是原始居民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村落。村内的建筑有一定的布局,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和骨器。居民的原始手工业已相当发展,主要有制陶器、石器、骨器、纺织、编织、木工等。人们还在陶坯上画以黑色或红色花纹,有漩涡纹、波浪纹、几何纹、花瓣纹、鱼纹、鹿纹和人头形图案等。这种有彩绘的陶器,人们称之为彩陶。有些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十分精致美观。有些陶器上还刻划着一些类似文字的符号,关于这些符号在当时的含义是什么,现在还不能确知,但是可以肯定,这是表示刻划者的一定意向。学术界认为,这可能是中国文字的萌芽。
从人类" 文明" 的严格意义来讲(比如有文字、城廓、金属工具等),我国古代文明的源头是夏代。夏代之后是商代和周代,它们历时一千四百年左右,正是我国历史上的奴隶制时代,在此之后的春秋战国则是封建社会的开始了。俗语说:" 言必称三代。" 即是说夏、商、周三代,它们对于后代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思想文化角度来讲,夏代的神话传说占居重要地位。神话,本来是远古人们编创的故事和传说,其中反映了他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而是由于古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理解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似人化的产物。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在人类的童年即原始社会时期,神话极为繁荣,但是到了奴隶社会如夏代,神话必定会有更辉煌的发展。那时的生产水平和人们的认识能力仍然很低,劳动者既是统治者的奴隶,也是大自然的奴隶,在他们的幻想里,既有反抗统治者(奴隶主)的强烈愿望,也有控制自然力以减轻沉重劳动的强烈愿望,这便是传播和创生神话的强大动力。
跟原始的母系制相对应而崇拜女性的神话,最典型的要算是" 女娲造人补天" 了;而跟后来原始的父系制相对应而产生的崇拜男性的神话,最典型的却要算是" 盘古开天辟地" 了。夏代是个奴隶制的时代。奴隶制时代所流传或编创的神话,常常表现出与原始时代的不同特点。比如,神话中开始反映阶级分化的情景。原始时代,人们曾设想世界之初,天地渐分,神话中出现了一种供上天下地之用的特殊的天梯。而《山海经》中" 绝地天通" 的神话,对天地之分却出现了另一种阐释。据说:天神颛顼曾派遣他的孙子大神黎和大神重,把天和地之间的通路阻断,使人不能上天,神也不能下地。显然,这里开始反映了阶级开始形成时的情景,同时也有统治者对人民上天(探索自然奥秘)理想的扼杀和人民对此表示愤懑的投影。
原始人类对想象的天神是全心崇拜的,但是到了阶级社会,人们就常常对天神产生某种异心甚至反抗了。这种意识的具体表现就是:天才的劳动群众的神话中又创造了反抗天神的神。如共工," 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淮南子》);如鲧,"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 (《山海经》);如刑天,他" 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山海经》)。在这类神话中,在幻想中反抗最高天神的倾向都很明显,而且往往和人民在幻想中征服自然力的愿望结合在一起。但是这种幻想到底怎样产生的呢.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按照唯物史观,不是上帝造人,而是人造上帝,没有人间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也就没有天上的最高统治者上帝。上述神话中的至高天神,显然是人民按照人间的最高统治者的模型创造出来的,而反抗天神的神,则是当时人民理想的化身。像这类神话绝对不可能产生于原始社会,只能产生于存在阶级对抗的奴隶社会。
夏代作为我国阶级社会的起始时代,其神话和刚刚萌生的神话中的哲学思考,则是相当辉煌的。
从哲学角度讲,神话无论是在远古还是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它都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认识作用。神话作为人类童年时代的产品,反映了那时人们对于外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它" 是初民的知识的积累,其中有初民的宇宙观、宗教思想,道德标准,民族历史最初期的传说,并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等等" (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如果把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比作一系列漫长无际的阶梯,那么古代神话便是最初发端的几个阶梯。尽管那时人们在初始梯级还是蹒跚学步,认识停留在直观、感性和猜测的范围之内,然而它们却孕育着自然科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宗教观念、哲学思想的萌芽。因此,当人们追踪自然科学史、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宗教史、哲学史的源头时,无一例外地都要上溯到神话这块" 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