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才明白,原来能陪你到最后的,只有一个人

知乎有个问题:人为什么会如此害怕孤独?

有个答主回答:人类本质上是一种群居动物。群体会给人带来安全感,与人群背离会带来不适,这就是从众。

是的,人从生下来,就一直处在人群中。还小时,家里有父母,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大些,便有同学,老师。再再大些,就会有朋友和同事,以及需要交际的客户。

可以说,我们这一生都在不停的与人交际,与人相处,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我们习惯了热闹的环境,反而觉得一个人过于孤单。

于是,我们这一辈子,总是在不停的给自己找同伴,不至于孤孤独独过一生。

但其实,能够陪你到最后的,只有一个人。

人到晚年,孤独是常态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最不缺的就是人群。

在假期,可以约上几位好友,推杯换盏,好不快活。

在公司,身边都是同事,虽然每人埋首工作,却也感受得到集体感。

在家中,有父母,有孩子,有另一半,生活充满烟火气,平淡而美好。

但到了晚年,这些曾经的美好,也就不复存在了。

人到晚年,父母会接连离开,我们再也没了可以孝敬的人。身边的朋友同学,也会渐渐失联,能聚的会一次比一次少。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能陪伴我们的便只有电视和老伴儿。

这个时候的我们,开始直面孤独,也终于明白。无论父母、孩子、朋友,还是伴侣,都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过客,或长或短的陪伴我们一段人生,就会与我们告别。

人到晚年,能陪你到最后的只有自己

很多人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反驳。

会说:人到晚年,有老伴儿,有孩子,怎么会只有自己呢?

这种情况,只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状态。

其实现实中,大部分人到了晚年,不过是自己而已。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人到晚年,更是如此。

如果身边有老伴儿在,还有个知冷知热,能够说话的人。但如果老伴儿不在,孩子还要顾着自己的家,很难照顾到我们的情绪,也很难有过多的时间陪伴我们,和我们说说话,解解闷。

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有好身体的时候,做到自理。身体不好时,也尽量有能力给自己请护工,照料自己。

毕竟,孩子也有自己的家庭,如果有能力照顾我们最好,没有能力照顾我们,我们也要自己为自己考虑。因为依靠别人,总会有不确定因素在,未必安稳。

人到晚年,要懂得给自己找点“事”

人到晚年,最怕的就是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家,无所事事。

因为没有什么事儿做,就会感觉生活没有什么意义,整天精神不济,心情也提不上去,反而容易越过越累。

有老伴儿的老人,可以每天早晚,邀上老伴一起出门散散步,一起去买买菜,煮煮饭,看看电视,互相聊聊天。

没有老伴儿的老人,就要发展一些自己的爱好,给自己创造一个精神支柱。

首先,可以去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说书法,象棋,画画,太极。不但能够打发时间,还能认识一些同样爱好的人。

其次,就算一个人过,也要给日子增加一些仪式感。可以每周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的仪式感,比如说偶尔买一束花,放在家中增添一些春色。一日三餐都要吃些好吃的,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

最后,做个明事理的老人。老一代和年轻一代在思想上多少会有些冲突,我们要学会接受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不要凡事指手画脚,斤斤计较,否则很容易闹得家庭不和。倒不如有些边界感,互不干涉,和谐相处。

《百年孤独》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个幸福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在还拥有的时候,就坦坦荡荡的享受幸福和充实,别让自己错过任何美好。在无法拥有的时候,就勇敢面对,一切随缘。

其实,人到晚年,拼的就是心态。只要你能拥有一个向上的心态,坦然面对一些,保持良好的身心,学会与自己独处,就能找到幸福度过余生。

“作者:桑白,喜欢读书,热爱写作。希望用有温度的故事,给每一个读者带来温暖和共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