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掤劲源自于何处?
“太极是掤劲,动作走螺旋。”这是一位著名太极拳名家对太极拳劲力的特征;拳式动作的形态;动作与内劲的之间关联的表述,中肯贴切。
太极拳是一门内外兼修的拳术,练习时要求全身上下;左右;前后,里外放松对拉拔长的状态下,螺旋伸缩(具体操作可参阅我的博文《松腰松胯与大松大柔》)练习拳架套路中复杂多变的拳术动作,掤劲是在长期的拳术练习过程中,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细腻;从弱到强逐渐产生的,这样的练法数年之后练得周身關節、骨骼、肌肉都拉長,產生彈性和韌性,以及沉重;浑厚的'内劲,’也就是掤劲;同时拳架也练得柔软而有韧性。由于拳式技击时施力点的不同又分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所以说,掤劲的产生源自于拳术套路的练习,而拳术动作又是掤劲在搏击时的载体,掤劲和拳术动作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开来练习。练习纯熟后,搏击时随着姿势和意识的变化,全身各部位都能发出掤劲,有'千手观音’之称。即陈鑫先生所说的“依着何处,向何处进击······。”试以陈式太极拳中最简单的招数'白鹤亮翅’看看掤劲是怎样在搏击施展的;假设对方以左直拳猛击我中盘或上盘。我上右足;同时我左手下採其左手腕;右手扑面掌(左採右挒)彼挤靠以右手格挡,我右手接其右手腕;左手封其右肘。(右掤左捋)同时撤左足;右足插进其右侧背后;右肩靠。(掤捋;右肩栽靠)继而重心右移;左足跟步相继背靠;臀靠,同时左手下採其颈部;右肘上击其背部,在几个方向的掤劲同时作用下。彼自我背后旋转跌出,(如彼在脊椎没串死前,用转身撤步捋化解。可顺其变化。上步挤靠,进中门,继续施以肩靠;背靠;臀靠。即所谓粘黏连随。)实战时光有掤劲,不懂招数的运用,变化。掤劲无法施展;懂招术运用而没有掤劲,不能致用。要正确明了,套路中每一势的技击含义;变化规律并能熟练运用。得在明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实战中反复验证。持之以恒一定能获得收获。
在太极拳流传的过程中,有些人因没有正规的老师传授,对太极拳的拳理;掤劲与套路的关联仅凭自己的臆测来理解和解释,谬误不少。以讹传讹流毒不浅,诸如; 一阵风 2017-2-20 9:39:03
太极在内不在招!在心不在招式间
盘拳架棚劲不能断,棚劲就是对拉撑劲,棚劲不丢,其法松柔,棚不是硬顶,保持柔韧而有弹性,掤劲练好了,好比优质钢板,如钟表发条即硬又柔。棚劲手臂要圆满,腋不要虚,腋中似夹着热鸡蛋的感觉,全天候保持灵活,退时棚劲可以发人,守时棚劲可转守为攻,棚劲虽在两臂,但主宰是腰,胜者乃是整劲——精气神。
大侠】江苏.连云港+
太极拳的每个招式,都要先通过意念,而后才是气感,并且每个招式都要遵循它的规矩,如果练拳之人守不住或者不守规矩那只能是竹篮打水。至于气,先必守丹田转丹田,打通小周天,命门出入自由,先通手三阳后通足三阴
这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内力'!掤劲---自己活动的房子,是用来承受对方施于我的劲力。改变对方劲力的方向,改变对方劲力的作用点!这就是 '活动的房子'(掤劲)的作用
【传说】湖北武汉-
北京太极拳大师李和生先生指出:“掤劲意何解,犹如敬宾朋。”深刻指出了太极拳掤劲须保持放松愉悦的心情,还指出:“周身似弧线,碰上如触电。”客观形象描述了太极拳掤劲的功态表象与劲力意境。
他说:掤就是运动中的张力。就好比抱着自己孙子挤车的时候,你的全身会不自觉地彭起一种张力,这种张力是为了防止别人把自己怀中的孩子挤着。但是,这种张力又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张力太大,手中的孩子可能会掉下去。这种既要保护自己怀中的孩子不被挤,又要保证怀中的孩子不掉下去的张力,就是掤劲。
这个关于掤劲的比喻,可谓入木三分!恰到好处!初学者可要仔细揣摩啊!
11: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