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宋词】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第1098期)

南乡子·洪迈被拘留

【南宋】绍兴太学生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
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
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注释

1、南乡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2、洪迈:南宋翰林学士,曾作为使臣出使金国。

3、拘留:拘禁,限制自由。

4、稽(qī)首:古时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着地,头着地。

5、苏武:西汉中郎将,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拘,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十九年,终不屈节。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始得回国。

6、争:怎。

7、厥父:其父,指洪迈的父亲洪皓。洪皓曾使金被留,十五年始归。宋高宗称他“苏武不能过”。《宋史》传说他是有“忠节”的人,这里称他“无谋”,是指他待在金国束手无策。

8、厥子:指洪迈。

9、夸舌辨:自夸能说会道。

10、村牛:骂人的俗语,吹牛皮。

11、好摆头: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洪迈“素有风疾,头常微掉”。这句既是实写他摆头的毛病,也是讽刺他在金人那里不敢摇头表示反抗,回国后则洋洋得意、不知羞耻的行为。

译文

洪迈出使金国被关押三日,就向敌人跪拜乞哀。一天的饥饿都忍受不住,就屈服了,实在可耻!汉代的苏武在匈奴十九个春秋又是怎样坚持过来的呢!

他的父亲当初被扣在金国一筹莫展,又怎能指望洪迈能为国解忧呢?可是他出使归来还要吹牛,夸耀自己的辩才,真是蠢钝如牛。他这种人是一得到机会就喜欢摇头摆尾。

创作背景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春,金主雍登位。三月,宋高宗拟遣使赴金,洪迈慨然请行。此次奉使金国,洪迈原想坚持南渡之前宋朝对待金国的礼节,所以他在给金主所上的国书中决不自称为“陪臣”。然而到金都之后,金人说他所上的国书“不如式”,让他将国书中的自称改为“陪臣”,并让他按南宋以来宋金之间屈辱之礼来朝见金主。

“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使馆,自旦至暮,水浆不进,三日乃得见。七月,迈回朝,则孝宗已即位矣。殿中侍御史张震以迈使金辱命,论罢之”(见《宋史·洪迈传》)。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曰:“景卢(洪迈字景卢)素有风疾,头常微掉,时人为之语曰:'一日之饥禁不得,苏武当时十九秋。传与天朝洪奉使,好掉头时不掉头。’”这首词似从此诗演化而来。

赏析

该词借使臣洪迈使金辱命这一具体事件讽刺南宋当权者在与金人的交往中,贪生畏死、含垢忍耻、卑躬屈膝,丧失民族气节的种种丑态,表达了广大群众对投降政策的强烈不满。词的上片,作者选取这一历史事实,以白描的手法,用“稽首垂哀告敌仇”画出洪迈的屈膝丑态。又以苏武“十九秋”的不屈与洪迈的“一日”即告饶对比,突出洪的懦弱和道貌岸然、外强中干。下片描写洪迈回国后竟然“夸舌辨”,还洋洋自得、不知羞耻,短短几句,活画出一个“官痞”的卑劣丑态。全词语言明快通俗,尖锐泼辣,在宋词中别具一格。

作者简介

这是一首由宋代太学生集体创作的词,太学是我国古代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格律对照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

中仄仄平押。中仄平平仄中押。

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押。中仄平平仄仄押。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

中仄仄平押。中仄平平仄仄押。

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押。中仄中平仄仄押。

说明:中为可平可仄,押为平声韵,韵为仄声韵。
明日词牌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又名《春宵曲》、《十爱词》、《南柯子》、《水晶帘》等,后用为词牌。苏轼用此调作词十七首,内容涉及游赏、湖景、寓意、谐谑、赠酬、节令、感旧、抒情,于此可见此调适应范围极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