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梅川镇同心村李垅垸

白云深处

李垅塆

作者:戴益民

摄影:陶生元

李垅塆,位于古镇梅川百家之园的同心村,它深居鄂东层峰山深处,是武穴北部山区高海拔行政村,仅有一条880米长的隧道与山里连通,隧道名曰八里崖,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通往山外世界的必由之路。

9月22日,笔者随市文联“沃野寻芳·走进梅川”文艺采风团,第一次探访这个被列入全国古村落名录的小山村。据说全国共有646个村落上榜,其中湖北仅有28个村落,李垅塆榜上有名,可见其独特的价值所在。传统古村落承载着乡土文化的历史和记忆,维系着农耕文明的根须与血脉,是一个可以寄托和守望乡愁的地方。哦,李垅塆,我将与你邂逅一场怎样的秋天之约?!

作为山里人的后代,我对大山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车行弯弯山路,眼前层峦叠嶂,层林尽染,秋色无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想想大山深处的村落和人家,炊烟袅袅,鸡鸣犬吠,让人仿佛回到儿时的快乐时光。“李垅塆,深山藏,林荫翠掩赛画廊;青石板,老院墙,一梦回首情悠长……”同行才女苏琳即兴而吟的诗句,还有那一袭鲜艳的红裙,为此次采风之行涂抹了一层亮丽的色彩。

不速之客的造访,惊扰了山里的宁静。车停古柏树下,三三两两的老人迎上前来,他们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们,窃窃私语。摄影师们早已举起手中相机,将镜头对准了他们,还有他们身后的深宅大院。我们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道路两旁布满了树木和荆棘,那栋青砖碧瓦的古老建筑就掩映在树丛中。古宅的侧面有一块宽阔的空地,地面用青砖铺就,青砖的缝隙间长满了青苔,一些藤蔓爬在墙面上,映衬着这座建筑的古老与沧桑。原来,这是一座官厅民祠连体的户族祠堂,正门上书“富公祠”三个颜体大字。据介绍,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咸丰七年修缮,整个建筑分上下两重,中间有天井,内设戏台,斗拱飞檐,古朴典雅,基本保持着初建时的原貌,是这方圆百里之地规模较大的户族祠堂,如今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祠堂是崇宗祀祖的场所,犹如村庄的一幅古画,带着时光的印记,表面颓败而宁静,内里却藏着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梦境。我们的父辈和父辈的父辈们,以祭祀缅怀的方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沉淀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一种历史,这不禁让我想起莎士比亚的墓志铭:“所有人的生命里都是一部历史。”看着摄影师们捕捉着祠堂内的光影与线条,在天井和戏台间寻找着镜中的人物和角度,于是便默默走开。

同行的范国清老师最近在创作一部乡村戏剧,需要大量的乡村素材,因此对李垅塆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当我从祠堂出来后,正巧与他在后山碰面,于是便结伴穿行在这些土砖黑瓦的民居村落中。这些民居大多呈现衰败之象,有的甚至坍塌了,留下一堆堆残垣断壁。目前,塆里居住的不过20来户人家,成年男女都外出打工了,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而这些留守者能坚持多久,也许还是个未知数。我们边走边看,时光好像缓慢下来,没有城市的嘈杂,没有汽笛的刺耳,有的是满山遍野的绿草和树木,忽见民居里升起袅袅炊烟,还听到牛哞与鸟鸣声,在勾起童年记忆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白云深处的生机与诗意。我们与塆里老人聚集在古柏树下,听他们讲述前朝的故事与传说。一位90多岁的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铄,他指着眼前这棵古柏说,这是他爷爷亲手栽下的,我们推测树龄至少在200年开外。塆里的老人多长寿,我想肯定与山里的空气、水土和植被有关,盛夏气温比山下要低5-6度,村民们说夜晚不用开电扇,甚至还要盖被子。

广袤的山林是李垅塆富饶的自然资源,山上植被丰茂,大多生长着本地松、枫树、杂木及楠竹,苍苍翠翠,浓荫百里。村民以种植山药、生姜、西瓜为主,且与佛结缘,广获赞誉,有诗为证:“横岗叠翠层峰远,四祖立寺禅农生;山药食补广济始,佛手千年济世传。”听老人们讲,垅塆出的最大的人物是一位老红军,村民将他的墓碑安放在村口,非常显眼。但老人们显然遗忘了,离垅塆不远的杨塆,还出了一位悬壶济世的名医杨济泰,他用济世妙方、医者仁心,一生与毒品殊死搏斗,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留下“北有杨际泰,南有林则徐”的颂扬口碑,电视剧《此碑无文》介绍了他的医方和事迹。与富公祠相辉映的,是洪塆山上的龙王庙。当年百姓在此建庙镇邪,祈祷风调雨顺,却不料保存了大革命的火种,庇护了广济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成立。而今,战争的硝烟远去,斑驳的庙宇墙壁,寂静的山林峡谷,为佛国广济增添了几份苍凉和美丽。

“山通山/路盘路/云卷云/雾锁雾/水连水/树缠树……山是我的魂魄/路是我的脚步/云是我的笑脸/雾是我的泪珠/水是我的血液/树是我的筋骨……”一曲蒋欣妤的《白云深处》,让人体味到大山的历史沧桑感和特有的烟火气息。对于背井离乡的游子来说,只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才能留得住那一抹浅浅的乡愁。而古老的村庄,则是游子挂在心头的一弯明月,是藏在记忆中的一首童谣,就算远在天涯海角,终有一日要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和青山绿水间,曾经散落着数以万计的传统特色村落,描绘了一幅幅“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的农耕文明美妙画卷,可如今它们正在加速消失,因而不能不引发无数国人无处寄托乡愁乡思的感叹。

作家冯骥才说,中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春节,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长城,而最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产物就是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最小的社区单位,传统村落被誉为中华民族的DNA,一栋建筑、一个传说,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甚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活着的民俗民情,是无形的文化遗存,寄托着人类对久远过去的追忆和想象,慰藉着迷茫的都市心灵,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集体的精神家园。

“你要问我的家在哪里/就在那白云深处/你要问我的爱在哪里/啊在白云深处……白云深处/我的梦中家园/那里有生我养我的衣食父母……”哦,李垅塆,你让我感触着历史的苍老和岁月的幽深,感受着村落的古朴和自然的清新,感受着喧嚣的城市里不曾感受到的气息。我确信,通往白云深处的山路,是一条穿越时光的隧道,每走一步就走过几十年,880米长的八里崖隧道,让我穿越了数百上千年。

湖北省文物局对李垅垸的介绍:

2012年12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全国共646个村落上榜,其中湖北省有28个,武穴市梅川镇同心村李垅垸榜上有名。

同心村位于梅川镇北部,东与峰口村毗邻,西与下赵村相连,南与宋冲村隔山相望,北与蕲春槐树山村接壤。它深居大山深处,属武穴市最北部大山深处高海拔行政村。

解放初期,同心村属“同心一社”管辖,五十年代末隶属“百元乡,”五八年成立梅川人民公社,同心村归属“百元管理区,”六一年成立梅川区,同心村又隶属于“百元乡,”六六年成立梅川区,同心村又隶属于“百元公社,”七五年撤区建社,,归属于横岗公社管辖,八四年撤社建区,又隶属于横岗乡百元管理区,八六年末撤区建乡,重新归属横岗乡,二00一年乡镇合并,隶属梅川镇管辖至今。

同心村现有人口670人,分居在李垅,瓦砾地,洞口,陈垅,桂凹上,洪上塆,洪下塆等七个自然塆。有李,洪,陈,范,程,桂,赵七姓。洪姓,范姓人口居多。

全村有耕地面积639亩,山林面积3600亩。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得天独厚,村民以种植山药,生姜为主,那里的山药生姜风味独特,营养及滋补功能上乘,是武穴市的对外名片,产品长年供不应求。被载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近些年来,村民根据高山地区气候特点,大力发展西瓜产业,声誉日隆。那里的西瓜因气候湿润,生长周期长,因此甜度高,加之是在山外西瓜尾期上市,填补了市场空白,故百家园同心西瓜广获赞誉,声名鹊起。

广袤的山林是同心村富饶的自然资源,山上植被丰茂,大多生长着本地松,枫树,杂木及楠竹,苍苍翠翠,浓荫千里。村落皆是依山而建,深藏于古木荫护之中,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是宜居,避暑,养生的好去处。

同心村是百家园三村的中心地带,百姓进出大山皆由同心村经过,故“桥头”一地甚是热闹,被戏称为“梅川的商街井,”那里有商店,修理铺,小吃店。进出大山的人都要到此歇脚,聊天,购物,会友,因此,桥头不缺的是人气。

“八里崖隧洞”位于同心村境内,全长880米,宽5米,高5米,是进出百家园的唯一通道。亦是进入“层峰山景区”“龙珠峡漂流”的必由之路。1974年,百园三村人民发扬“红旗渠”精神,一钎一锤人工开凿,历时八载,于1982年胜利贯通。

李垅塆祠堂,建于咸丰七年,分上下两重,中间有天井,内设戏台,是当时出梅川北门规模较大的户族祠堂,至今还保持着原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王庙,位于洪塆,建于清朝中期,据说当年九年十旱,百姓为求风调雨顺,在此建庙镇邪祈祷。1947年,广济县第一次党代会在此召开,鲁岱,干鹄出席会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