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宇平:一道让人想起童年的美食
一道让人想起
童年的美食
封宇平
在新宁上班已经一年多,于饮食是很简单地对付的,遇到机会,9月25日晚居然被当地的朋友开车20多公里,深入崀山景区辣椒峰、骆驼峰背后石田一个不起眼的柴火饭店吃泥鳅、腊肉、干牛肉。他告诉我,如果不提前预订,这里一般是没有空位的。本来想写一篇野生泥鳅的美味记,却没想到还有特殊的美味要到来——26日晚,到择日优惠的城西加油站值班,一道美食从武冈被跑线路的中巴车带到加油站。大家都猜测是卤菜,我也故作神秘地不揭开谜底。因为我本人没有品尝之前,难以保证现场分享这道美食的效果,只好留到22点之后,带回单身宿舍去当夜宵。
本来夏天潘刚就曾策划请我到武冈,一起吃这道菜,一起喝啤酒。他本是月光岭加油站的发卡员,没想到创造了一天销售非油商品一万元的个人纪录。我把他的事迹写到《中国石化报》,他就要用这道菜当我的稿费。由于养殖场当心长途快递,难以保证成活率,只好往凉爽的秋天推日子。而秋天,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总是要用美食犒赏自己的,就是旧社会,给双抢割稻的长工都要有咸鸭蛋的。到了自己的小厨房,用牙签挑出壳内的肉团,半迟疑半鼓足勇气地放进嘴里,嚼得唇齿生香,味蕾如花开放,然后再喝壳内的汤汁,一路新鲜到肠胃。其实很多朋友都先于我尝试了,早不是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果然要品咂滋味,还是得亲自尝试。总比吃昆虫不容易反胃吧。厨师的技艺,可能还是炒喝螺的水平,比起名声不好的小龙虾,比起香辣蟹,这道菜还真有些独具一格,别开生面。至少我很快就忘记了前一晚的泥鳅汤,大快朵颐地自娱起来。没有啤酒,没有朋友,孤独的宿舍,和美食遭遇,吃点冷饭,喝点鲜汤,累了一天的疲惫因此被放下,连烦恼都似乎被赶跑了。吃美食就是吃文化,一吃吃出童年的纯真,吃出青年的懵懂,吃出中年的不惑,吃着同事的情谊,吃着应得的奖赏,吃着一道难忘的美食,这个新月如钩的夜晚,多了一道淡淡的清香。
为什么说这道美食能让人想起童年呢?因为以我的年龄,当那首《蜗牛与黄鹂鸟》从台湾流传过来时,还真是当儿歌听的。歌曲的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向少年儿童们童话地隐喻着人们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著追求的顽强精神。原唱银霞,台湾优秀的校园歌手,声音清纯甜美。“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估计很多读者看到这段歌词,都会情不自禁地哼唱出来。
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很多台湾校园民谣飘洋过海来到大陆,《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改编童谣,迅速受到中小学生喜爱。记得还是在校园里,同学们在联欢会上表演唱着这首歌,下课还讨论蜗牛是不是傻?我还和大家争议:“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看来黄鹂是专门嘲笑别人的,不如蜗牛有乐观的精神,也不能像白鹭能一飞冲天。一个女同学突然指着花坛的水泥边沿,惊讶地喊叫:“快看,蜗牛!”蜗牛真的背着田螺一样的硬壳,爬过的地方留下黏液的痕迹。于是我们就纷纷帮助这些蜗牛去爬树,或者抓回去,用白菜叶养起来。而我当时的家,屋前坪地就种着葡萄,有葡萄架,就真的抓着蜗牛,让它们住到葡萄的叶底和藤蔓间。记得当时还在到处寻找黄鹂鸟,看看还能嘲笑蜗牛爬不到葡萄上么?不过孩子们的兴趣容易转移,养蚕采桑叶也是三天的心性,很快就把蜗牛放过了。后来也没有去搜索和观察爬上葡萄的蜗牛有没有吃到成熟的葡萄?
可能大家也猜到了,这道美食就是用白玉蜗牛炒放了魔芋豆腐的麻辣蜗牛,而蜗牛是国际四大名菜之首,法式烤蜗牛,在高档西餐厅才有,价格不菲。之所以能在新宁吃到这道美食,是因为武冈的同事潘刚,在为满足一些客户的需求,尝试将蜗牛美食推广到千家万户。他甚至在微信群直播了洗刷、炒制的全过程。能分享这样的美食,其实就是分享中石化非油工作者的情谊,对顾客的服务,对美食的珍爱。试吃的感觉很好,因为蜗牛能吃的部位,恰好就是它们毅力爬行的脚。嚼的时候,能感觉到蜗牛的韧劲和耐力。如果用奶油烤着吃,应该又是另外的风味和滋味。我一边用蜗牛和汤汁就着冷饭团,一边建议潘刚做好中秋、国庆期间的蜗牛美食营销。让顾客采购到我们易捷便利店提供的物美价廉的节礼,在品尝大闸蟹的时候,能够吃到这道想起童年的美食。有单位几十份地预定,吃货们也有一次要十份的,潘刚又建立起蜗牛美食预定群,销售非油锻炼出来的网络促销,微信营销技巧,能让更多的顾客如愿以偿。如其欣赏美味,不如说欣赏潘刚这种劲头。真诚待人,真心服务,自然就孕育着商机。
在查白玉蜗牛养殖场,居然就在吉林省四平市响水镇,我曾到响水接收加油站,并且为改造的事去现场考察,当时就不知道身边还有这道美食可以寻访。所以这道美食不仅让我想起童年,想起校园,更想起到东北的三年半。从某种意义上,我就是一直负重前行的蜗牛,先是背着出租屋,后来背着贷款买的房,希望给爱人孩子遮风避雨的空间,给她们基本的安全感,幸福感。蜗牛是自带住房和堡垒的生物,柔软的身体爬行在坚硬的地面,风雨中能够缩进壳里,为达到目标,能忍受黄鹂的嘲笑,闻着葡萄的甜香,不断前行。我背的蜗牛壳又回到了湖南,新宁的宿舍也是一个蜗牛壳。蜗牛的精神,即使饱经风霜,也要坚定向前。
要是童年知道蜗牛能吃,估计也会用瓦片烧火来烤了。潘刚最初在微信群推蜗牛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该如何吃这道菜,以为需要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举起筷子。得之不易,就分做三餐才把他送过来的吃完。当晚的夜宵,今晨的早餐,中午吃IC卡五进活动的盒饭,晚上才把剩下的蜗牛吃完。这道菜对单身汉来说是奢侈的,平时一个人的饭菜是潦草的,简单的,很难用这样的大菜佐餐。又没办法和家人,儿子分享,于是和潘刚预定,下次一定让儿子也吃吃看。我还希望把法式烤蜗牛引进到爱人的披萨店,相信美食的诱惑能吸引食客,食客的追捧能抹开爱人的愁眉,让她找到开店的自豪感。估计她也要吃到蜗牛才会下定决定上新菜品的。
尽管此碗中的蜗牛不是童谣里的蜗牛,尽管蜗牛寄托着未来对于美食的期待,或许蜗牛会成为更多石化人的美食。我鼓励潘刚启动他的蜗牛养殖创业计划,他却坚持要到明年才请假。在本职岗位,他兢兢业业地干着,而且干得出彩。在时下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里,我们要有蜗牛爬树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自知之明的触角,知道自己技不如人,就要学会将勤补拙,与其自怨自艾,不如踏踏实实积极向上。做石化的非油业务,更需要蜗牛的坚韧,蜗牛的吃苦,蜗牛的自强不息。
舌尖上的蜗牛,带着童谣的真切,带着珍馐的美味,从遥远的吉林,爬过千山万水,不止到了新宁,更是到了梦里,嘴里的回味,心灵的感悟,不能愧对蜗牛的牺牲和供养,不能辜负友谊和同事,中石化的兄弟姐姐们,我愿意和你们分享得失成败,分享喜怒哀乐,分享绝味美食,一起欢度国庆、中秋,在品尝大闸蟹,月饼的同时混搭蜗牛,要吃点新鲜,吃出健康,吃点创意。我在十月预约了东北之旅,卖得掉长春的蜗牛壳,卖不掉在长春的乡愁。这也是年休假的旅行,休息也是充电,旅行者的背囊,不也像蜗牛的壳吗?
【作者简介】封宇平,1971年5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汉族。1990年参加革命工作,共产党员,纪录片导演,影视策划人。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 LTWCHJL1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