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医精气神理论与健康辨识的关系
中医老苗说
扫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大熊的享泰极
摘要:中医学认为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神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有诸内者,必形诸外”,通过观察人体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可以快速了解人体的身体状态,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文章从精气神理论与健康的关系入手,探讨精气神的含义、分类、功能,及运用精气神理论辨识健康状态具有的优势,突显精气神理论在判断人体健康状态时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中医学精气神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所在,是认识人体生理状态、病理变化、健康养生和疾病形成规律的主要工具。《素问·六节藏象》曰:“三而成人。”所谓“三”者,即精、气、神是也。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灵枢·决气》有:“精脱者,耳聋。”《医权初编》言:“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因此有人提出“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死”的说法,将“精、气、神”作为人生命存亡的根本。精气神作为“人身三宝”,其理论在辨识人体健康状态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仅从精气神理论的含义、分类及功能等方面进行讨论。
1中医精气神理论概述
1.1精
1.1.1精的含义
从“精”字结构上讲,《说文解字》有:“精,择也。从米,青声。“精”具有纯净、纯粹的内在性质,具有生长、生育的功能。《内经》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人体之精,形成了中医学精理论的基本框架。中医学的“精”最原本的内涵为人体生命的本原。精是生命来源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
1.1.2精的分类和功能
精可以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而后天之精包括水谷之精和脏腑所生之精。
先天之精。与生俱来,《灵枢·本神》曰:“生之来谓之精”。又称为“元精”,包括原始生命物质(父母生殖之精所化)和胎儿在母体内所获得的各种精微物质,其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控制人体生长发育、衰老及生殖机能。
水谷之精。为人出生后所摄入的饮食物在体内形成的精微物质。由脾胃化水谷而生的后天之精,输送到各脏腑中,化为脏腑之精。《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
脏腑所生之精。是指脏腑自身的生理活动所产生的精微物质。藏于五脏六腑,并将进行生理功能活动后盈余之精储藏于肾,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言“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精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脏腑器官功能正常;化生气、血、津、液、髓、神,精充则其所化充足,以发挥各自的正常功能;传承繁衍,孕育后代,精充则男女生殖功能正常;加强机体防御功能,抵御外邪侵袭。
1.2气
1.2.1气的含义
许慎《说文解字》曰:“气,云气也,象形。”气是象形字,其形象云气之貌。《礼记·祭义》言:“气也者,神之盛也。”郑玄注云:“气谓嘘吸出入者也。”即指人的呼吸之气。从呼吸之气引申发展,气也用于表示精神及精神状态。人体之精产生之后,就会化生人体之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精化为气。”
气的生成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其中与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关系尤为密切。《难经·八难》曰:“气者,人之根本也。”《医权初编》言:“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
1.2.2气的分类和功能
气可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后天之气包括宗气、营气和卫气。
先天之气为先天之精所化,即元气,又称真气,《难经》称之为原气,享于先天,藏于肾中,又赖后天之气的充养,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元气是人身最重要、最根本之气,宗气、营气、卫气都是由元气所派生的。
后天之气是水谷之精所化生,是人体出生后所获得的,由脾胃运化作用产生的水谷之气及靠肺的呼吸、肾的纳气吸入的自然清气组成。《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言:“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脾胃在气的生成过程中,为化生谷气,提供物质基础,还能滋养先天之气,包括了宗气、营气和卫气。
宗气,又名大气,是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积聚于胸中。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大气积于胸中,为后天全身之祯干,《内经》所谓宗气也。”宗气推动肺的呼吸运动,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统诸气而安脏腑。
营气,又名“荣气”,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作用的气。营,有营养、营运之意。营气行于脉中,与血液并行,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卫气,指运行于脉外,具有保卫机体作用的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中剽悍滑利的部分。《素问·痹论》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卫气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与睡眠相关。
气有多种作用:
1)推动作用,可激发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2)温煦作用,气可产生热量温暖人体。
3)防御作用,气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及驱邪外出,促进脏腑组织自我修复,恢复健康。
4)固摄作用,气可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进行统摄,防止其流失。
5)营养作用,气可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6)中介作用,气是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联系的中介,传递信息的载体。
.3神
.3.1神的含义
“神”字本义指北斗的斗柄,后衍生出万物主宰之意。《说文解字》曰:“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言:“天地生万物,物有主元者曰神。”《黄帝内经》奠定确立了心主神明的经典地位,道教典籍对脑与神的认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晋至明代的中医学,承袭道家的观点,开始阐发脑神的重要性。北宋《圣济总录》明确提出“内(脑)者物有所受命。”
神的概念在《内经》中主要有三种:
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即神明。
二指生命活动的主宰。神是决定生命存亡的关键,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只有具备了“神”才能发育成为有生命的人。《灵枢·天年》言:“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三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征象。脑主元神,联系全身之论,是古今众医家之共识。
1.3.2神的分类与功能
神可分为先天之神和后天之神。
先天之神称元神,又名脑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其依附于精和气而存在。脑神是各神之首,脑神的物质基础是“精”。“神”由先天之精生成,当胚胎形成之际,脑髓随之生成,生命之神即已产生和存在。精神、意识、思维、知觉都是在脑神的作用下产生的,心神、肝魂、肺魄、肾志、脾意亦在脑神的作用下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关节的活动,皮肤的感觉,眼、耳、鼻、舌的作用同样都离不开脑神。《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头为诸阳之会,位居至高,内涵脑髓;脑为元神之府,以统全身。'《素问集注》曰:“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
后天之神。包括识神,识神是人出生以后,后天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各种情感、欲望,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意识体。识神在元神的基础上进行活动,它受元神的主宰。
还包括心所藏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指思想状态及在思想指导下的行动表现、头脑反应、清醒程度等。魂、魄、神、意、志总的统帅是心,“心”是思维意识的器官。《荀子·解弊》云:“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素问·灵兰秘典论》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神为人体的主宰,脑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灵机记忆等功能活动的指挥系统,为髓海,由精气化生,为元神之府,能过经络、脊髓等与全身密切相联,具有主持思维、发生感情、产生智慧、控制行为、支配感觉、统帅全身的综合作用。
2中医精气神理论与健康的关系
精、气、神虽然各有所主,但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精则有神。积精可以全神,伤精则伤神。精为气之母,精失则无气,气伤则无神。神为精之主宰,失神则失其生机。精化气,气化神,神滋精,互相滋生,融合为一,共同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
当精的繁衍生殖、生长发育、生髓化血、濡养脏腑、化气生神、调节、防病御邪、储藏等生理功能维持正常时,人体即可呈现健康状态。气的运行正常,则经脉通利,五脏安宁,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才能正常。《类经·摄生类》云:“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皆本于精。”
气的健康符合天人相应观,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有“生气通天”之说。《素问·宝命全形论》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精神是人体健康调摄的重要环节,精神健旺,机体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就强,从而起到防病的功能。即使患病之后,良好的心理状态也会有助于加速康复,反之不良的情绪会导致疾病的恶化。
3中医精气神理论在健康辨识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有诸内必形诸外”,通过观察人面容、体态、五官、言语、舌象、脉象等即可以快速了解人体精气神的内部状态,反映人体的健康情况。
如当皮肤出现晦暗无泽时可能为精不足,使皮肤失于濡润,变得干燥,缺乏弹性、粗糙。《素问·诊要经终论》言:“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气与人体的视、听、言、动等均相关。因此当出现面白、言语声音低微、畏寒喜暖、四肢不温、易疲倦、自汗、睡眠异常等表现就可能有气虚。有胀满、太息、暖气、喘咳等表现时能推断其可能有气机的失调。神是人体反映整体功能的最高功能层次。
内在的神机运动,可通过对目光、面部色泽、表情、形态、五官、言语、神志、舌象脉象等方面的观察,可以对人体神的情况进行辨识,判断得神与少神,甚至失神,了解机体生命活力的盛衰,推断预后的善恶,《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藏于心,外候在目”。
近年来,随着健康概念的更新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一些地区出现了中医体检、“亚健康”检测,这预示着中医在健康辨识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精气神理论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基于精气神的辨证没有否定传统上的辨证,而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辨证观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使中医学的辨证体系更加完整。中医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中医诊治的优点在于能着眼于无形,并不需要等到各种客观“有形”的检查指标出现异常才能治疗。
中医健康辨识是充分发挥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对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运用中医传统“望闻问切”的方法,对人群健康进行辨识,是中医特色的体现,还可以避免实验室检测带来的不便,符合当今大健康观的发展方向,在精气神理论基础上构建并指导对健康状态的辨识体系,将是可行并具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