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里的巷子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石浦古镇的时候,生活在古镇巷子里的女人们打开家门开始一天的生活。在石浦镇上,最有味道不是滨海的大道,而是靠山那边穿梭在城市边缘古老巷子。巷子建于明代,住在巷子里的主人一代代地更换,不变的是巷子里的一石一木。
这些巷子一街两排屋,很窄,最多三个人宽,两两相对,很像人排排相坐,面面相觑。木板建造的房子,上下两层,一层饭堂和灶间,二层主人居住,门窗雕刻的很精致,典型江南风格,只是现在红漆斑驳,露出陈旧的木头颜色。巷子里的路是青石铺成的,高高低低,随着地势台阶向前延伸,年头多了已经不是很平。路的两边各有一条排水沟,不深,离地面2寸左右,清冽的水常年在里面流淌。
雨是巷子里不能不提的东西。落进巷子里的雨,是和平的雨,少的是风,单是雨,垂垂而下,雨不是很大的时候,巷子里来来往往的人们很少打伞,只是比平时稍微加快一些脚步,一边往家里走一边和邻家的阿妈们打着招呼。雨稍大,打着花雨伞徜徉,看到石板路上的雨很快汇成一片浅浅的流水,顺着倾斜的石板路的缝隙流到两边的沟里。
女人,是巷子里的精灵。生在明代巷子里的女人从小听的是越剧,喝的是春茶,穿的蓝印花布,吃的是清蒸咸鱼,就连在家门口摘菜时屁股下坐的板凳也是红木雕花的。清晨,女人们早早的起来,把自己打扮整齐后,在雨雾中拎着篮子去赶早市。早晨的菜是刚采摘下来的最新鲜。她们和小贩讨价还价、看称的斤两,一切都做的妥帖不俗气。
中午时分坐在门口摘青菜,边和对门的阿姐聊天,高挽着袖子露出白藕一样的胳膊。家人回来前,饭菜已经热腾腾地摆在桌上,如果男人在家,饭桌上还会斟上一杯自家酿的杨梅酒。如果家里来客人,她们会微笑着把茶为客人和老公泡好,退出房间,男人是她们的天。
穿梭在这些巷子里,偶尔会给你一些新奇,不知在那个拐弯就能见到绸庄、钱庄、药铺、书馆。红妆裁缝店就在一条巷子深处。这里专门做中式服装,也兼卖布料。老板---这里的裁缝是一位罗锅,个子矮小,一只脚有点跛,相貌乍看有点丑陋,一副软尺永远挂在胸前,头发乱乱的,如果不是为了给客人量尺寸,他永远埋在房间最里面的缝纫机前扎衣服。
老板娘,高高的个子,匀称的身材,穿着合身的不能再合身的旗袍,极有韵致。收拾的精致的脸上,画着淡妆,露着妩媚的笑容,干净利落地坐在门口的一把红木椅子上喝茶。有客人进来,帮你在店里挑选绸缎,设计衣服款式。听人裁缝是石浦本地人,而老板娘却是上海人。当年,裁缝和爱上了同一弄堂里的小姑娘,私奔到了这里。这段《西厢记》里才有的爱情故事如老板娘手中的青花杯,用的越久越茶味越浓。
巷子里的夜开始的比外面早,五点半就开始吃晚饭。饭后,是巷子一天中最热闹的一段时间。酒足饭饱的男人们端着茶,从家里走出来,坐在门口三一群两一伙地摆龙门阵,孩子们嘻嘻哈哈地追逐住着围着大人们转,巷子里的女人们结伴逛着周围的小店,自己家电视声音传到街上,家里未必有人在看。
10点左右人们陆续回家,巷子安静了,变得很寂寥,两旁的屋檐下,样式精巧色彩艳丽的鱼灯,在氤氲的雨雾中亮着,给巷子拖上长长的影子,巷子里的人们睡了。偶尔从巷子深处传来高跟鞋敲打着坚硬的石板清清浊浊的响声,让人想起,曾经在这明代巷子里走过的绣花鞋,布底鞋、草鞋以及胶鞋......
上一篇:滞留空港的倾城之恋
佳丽约你一起看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