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仇敌温体仁,曾弹劾钱谦益,后被崇祯罢官
洪武皇帝为了后世子孙不被权臣所挟制以至于丧失了大明江山,永久性地废除了丞相这一官职,其职位所拥有的政治优势资源亦化为乌有,然而并非每个皇帝都如朱元璋一样,有着永远使不完的精力,朱棣组建内阁的初衷,本是为了寻找一些助手帮助自己处理朝政。任谁都不会想到,明朝中晚期的内阁,已经是帝国的权力中枢,而作为领头羊的内阁首辅,更是全国官吏所仰慕的对象,每个人都想成为帮助皇帝统御天下的内阁首辅。
万历帝在位期间,为了抗衡文官集团,曾长年不上朝,彼时的文人士绅们,仗着国朝对士绅的优待,不仅不缴纳田税、不服徭役,还想着法的偷税,税收是一个国家能否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朝廷收不上税,使得帝国陷入了危机。万历皇帝派出征收矿税的太监经常因为各种原因死于非命,万历皇帝有威望且老谋深算,尚且能对付朝臣,可他的子孙们即位后,已然无力改变文臣以出身、姻亲等纽带缔结的关系网日渐膨胀的事实,天启登基后,就曾试图用阉党的力量对抗文官。
崇祯则与其兄不同,在他的治理下,大明曾短暂地出现过“众正盈朝”的局面,朱由检的父亲朱常洛正是在东林党的帮助下才得以顺利登基,朱常洛虽然在皇帝位不足一月,却颁布了许多有利于以东林党为代表的文官集团的政令,朱由检与父亲一样,都是东林君子眼中的“圣贤之君”。崇祯在位期间,已入迟暮之年的明帝国江河日下,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崇祯即位之初,贸然除掉了阉党,东林党势力进一步加大。
温体仁是崇祯眼中的正人君子,他曾长期担任内阁首辅
为了挽救一日不如一日的大明和遏制东林党,朱由检在位十七年内,换了几十位首辅,温体仁是浙江湖州人,为万历二十六年高中皇榜的进士,此后数十年间,温体仁一步一个脚印,成了大明的高官,信王登基后,温体仁更是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温体仁之所以简在帝心,是因为皇帝认为他公忠体国,并不结党营私。温体仁志在匡扶社稷,为了当上首辅费劲了心思,崇祯元年时,皇帝曾令朝臣们公推内阁首辅的人选,温体仁虽然很想当上首辅,但奈他没有钱谦益的威望,钱谦益是东林党魁,徒子徒孙们非常维护他,以东林君子们为主的一众官员纷纷推举钱谦益,钱谦益差一点就成了大明的首辅,纵然钱谦益贪污受贿的事情人尽皆知,但却并没有人敢提出质疑。
在这些官员心目中,钱谦益几乎比皇帝还重要,正当钱谦益准备走马上任的时候,温体仁公然弹劾钱谦益贪污舞弊,崇祯听说后非常恼怒,钱谦益就这样与首辅之位擦肩而过,经此一事后,温体仁就算和东林党结了仇,崇祯非常厌恶一众官员们结党废公的举动,崇祯三年,温体仁终于以礼部尚书的身份成了东阁大学士,已然入阁的温体仁并不甘心止步于此,时刻想着入主内阁,在温体仁的策划之下,刚当了四个月首辅的周延儒被迫辞官,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家乡,温体仁就这样排挤走了首辅周延儒成了新的首辅,温体仁做了首辅后原形毕露,但凡他厌恶的官员都被他想法贬谪。
温体仁结党营私被罢官,在恐惧中度过余生
温体仁尸位素餐,彼时清兵肆虐,他不想着平叛除乱,甘心做和事佬,内阁所留存文件按惯例本应留着存档以待日后查看,温体仁为了不留罪证,竟然把所有经过他手的文件都烧了,为了维持地位温体仁多次提拔亲信,温体仁为人谨慎,他所提拔官员之前多数时候都会先暗示别人,再“顺水推舟”任用亲信。对于政见不同者,温体仁毫不手软,得罪了很多人,直到曹化淳向崇祯弹劾温体仁的跋扈和无能,温体仁才结束了为非作歹的生活,温体仁仗着皇帝的宠信,做了很多人怒天怨的事,温体仁自知事发后,便佯装有病躲在家中,温体仁以退为进,想着以养病的理由获取皇帝的原谅和同情,温体仁却不曾想过,以崇祯皇帝的性格,不杀了他已经够仁慈了,怎么还会再启用他呢?崇祯十年,皇帝诏令温体仁回乡休养,圣旨到时,温体仁正在吃饭,得知被贬官后,温体仁吓得筷子都掉在了地上,次年,温体仁在恐惧中离开了人世。
温体仁出自书香门第,三十岁中进士后踏入仕途。温体仁的官路虽然称不上一路坦途,但也还算顺畅,人往高处走,温体仁谋求首辅之位属情理之中,如果说温体仁弹劾钱谦益、周延儒是出于公理心,是为了维护朝廷的体面,但他做了首辅后,也从没有为君王、为天下子民做什么好事。明末天灾不断,帝国统治者日日锦衣玉食,下层百姓们碌碌终日却连饱饭都吃不上,温体仁虽不是皇帝,也不是朱明宗室,但他身为内阁首辅理应为大明百姓谋福祉,温体仁被罢官,是题中应有之义。
总结
遍观晚明历史,结党营私者众多,矢志为国者寥寥,文官武将们但凡团结一点,偌大江山也不会轰然倒塌,崇祯少年即位,执政十七年虽然没能挽救大明,却始终有着迎难而上的勇气,反观温体仁,始终忙着争权夺利,全然不顾及帝国的衰落,温体仁全然忘了,他之所以能够进入内阁甚至成为首辅,正是因为崇祯看中了他不结党的优良品质,温体仁倘若始终如一,一心为大明的江山永固而操劳,温体仁和大明的命运自然会有所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