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深度好文)

死亡,一直是国人非常忌讳的字眼儿,大家对永别的拒绝,导致面对这个词很别扭,很尴尬。在国外,早早写下遗嘱,认真写好生前预嘱,是一件再普通,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可是,由于我们的传统,大家不到最后一分钟都不愿做这些。也就导致了,意外之后家里纷争四起,或是选择如何走向人生终点时,自己都无能为力。

其实,早在中学课文中,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就坦然、唯美地写过死亡。他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我们懵懂之时,就有先辈教给我们,死是可以平静对待的事,是自然而然到来的节日。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可恐惧,可害怕,可忌讳的呢?

与陈小鲁面对面,听他用和缓的声音说死亡预嘱,就好像说邻家的孩子长大了,要恋爱了,很宁静,很祥和。我忽然有一份安然,去想有一天自己也会离开,那必是一次优雅,自然,尊严的告别。

让人安慰的是,现场的老人、中年人、年轻人,大多能够坦然说这个话题,谈到我们终将离去,没有谁惶恐。我想,我们的社会确是进步了,我们的民众确是成熟了。没有谁说死是不能谈及的,没有谁假设自己离开时,有那么多的不安拒绝。能够平静的谈死,这也是一种进步。

记得前不久有人对我说,中国人现在没信仰了,所以除了钱什么都不信,贪生怕死是必然的。而我真真切切看到了,我们身边的人并非如此,我们信仰很坚定,我们面对选择坦然真诚。

如果说,死亡预嘱是为了让我们收回死的权利,那么谁愿意选择努力挽救,谁愿意尊严离开,就是一件简单的二选一了。

看过没有选择的离开,当家人认为抢救可以获得心理安慰时,患者就被一次次千疮百孔的救治。

许多时候,人已经无望了,救一时就是受罪一时,救一天就是受罪一天。可是,理解生者的愿望,有人在就有希望,救啊救啊!可生者何曾知道,患者这番挣扎的痛苦呢?

记得奶奶的最后时刻,救的结果,就是多受罪,浑身的管子,断断续续的呼吸,让她眼球突出,嘴唇青紫。那是怎样的磨折,我无法重新接续那段伤痛的记忆,只是一遍遍地问自己:这是救命吗?

总有一天,上天会呼唤我离开,我会选择有尊严的走向天国,给自己人生最后一分优雅自然。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