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贴使用方法 透皮贴药粉的配方应用

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透皮贴使用方法,以及透皮贴药粉对什么病症使用的哪种透皮贴药粉配方,跟各位大夫分享一下,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需要透皮贴药粉、需要透皮贴药方、透皮贴、透皮贴渗透剂都可以联系18560060620(微信同号)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礁美村  施裕阳

中医将腹泻称为泄泻,是以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稀薄或如水样,便次增多为主证的病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下:

(1)内伤饮食:小儿处于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满足机体的需要。小儿脾胃功能虚弱,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较差,饮食不加节制,肆食生冷,损伤脾胃。正所谓“饮食自信,肠胃乃伤”。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脾伤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从而混杂而下。

(2)感受外邪:指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引起脾胃功能紊乱而形成的泄泻。古人有“无湿不成泻,湿多则泻重”之说。因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最易损伤脾阳,使脾失健运,水湿相杂而走大肠,成为泄泻。

(3)脾胃虚弱:小儿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失养导致脾胃虚弱。脾的功能是运化转输营养物质,胃的功能是容纳消化食物。脾胃功能失调,则喝进的水停留于脾胃而成了湿邪,吃进的食物积于脾胃而成了积滞,并走于大肠而致泄泻。久泄可以加重脾胃虚弱,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4)脾肾阳虚:一般多因小儿先天不足,或治疗疾病时过服苦寒攻伐之药,或大病之后调养不当,或久泄不止,损伤了脾肾之阳而形成。

气候与泄泻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小儿出汗多,体内水分减少,体内代谢废物排泄不畅,刺激肠胃而形成泄泻。喂养时小儿的奶嘴、奶瓶等器具消毒不够,最容易发生泄泻。由于小儿存在脏腑娇嫩、病情多变之特点,泄泻日久损伤阴液,常会发生“伤阴”、“伤阳”之变证。通过对30例小儿腹泻的中医辨证施治,有一定的体会,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个月至4岁;病程2天至3个月。辨证分型为伤食泻1 2例,风寒泻5例,湿热泻8例,脾虚泻5例。临床分别采用消食化积,疏风散寒,清热利湿,健脾益气,补脾益肾止泻等方法进行辨证施治。

治疗方法:

1、伤食泄泻:症见脘腹胀满,腹部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臭秽,嗳腐酸臭,食欲不振等,舌苔厚腻或垢浊,脉滑实。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运脾祛湿。

处方用药:丁香、肉桂、吴茱萸、干姜为基础方。上药等量研极细末,取2-3克,用消肿止痛液、姜汁调和,湿贴神阙穴。常用中成药有山楂丸、保和丸、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等,亦可选择使用。

2、风寒泄泻:症见泄泻清稀,肠呜腹痛,便稀色淡多泡沫、臭气不甚或伴有恶寒发热,舌淡苔白。

治疗原则:温阳止泻、止痛。

处方用药:丁香6克、肉桂9克、吴茱萸6克、干姜6克、五倍子6克、白胡椒6克为基础方。上药研极细末,取2-3克,用消肿止痛液、姜汁调和,湿贴神阙穴。

3、湿热泄泻:症见泄泻频繁或泻下如注、便量多、粪色深黄而臭或有少许粘液,腹部时感疼痛,食欲不振,伴口渴,小便短黄,肢体倦怠,舌质红,苔黄腻。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处方用药:丁香6克、肉桂6克、葛根6克、黄连6克、黄芩6克、藿香6克为基础方。上药研极细末,取2弓克,用消肿止痛液调和,湿贴神阙穴。

4、脾虚泄泻:症见久泻不愈,或时泻时止,食欲不振,神疲面黄,睡时露睛。

治疗原则:温中健脾,渗湿止泻。

处方用药:丁香6克、肉桂9克、吴茱萸6克、干姜6克、五倍子6克、白胡椒6

克、炒白术6克为基础方。上药研极细末,取2-3克,消肿止痛液、姜汁调和,湿贴神阙穴。

疗效标准:痊愈:泄泻消失且不复发;好转:泄泻次数减少;无效: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本组经1—10次治疗,痊愈者22例,其中1次治疗痊愈者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

体会:中药透皮技术属于中医内病外治疗法,是祖国医学中宝贵的治疗方;去之一,使用安全、方便,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