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坐轮椅泪别袁隆平:一顾先生误终身,不顾先生终身误。

我是甜瓜。

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举国同悲。

这几天,他的母校、办公室、家乡一片花海。

长长悼念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镜头拉近,每张脸都写满了悲伤。

那无双的国士,身披国旗,

永远安卧在鲜花翠柏间。

在明阳山殡仪馆,守灵的袁家人吃的是盒饭。

人人都吃完了。有人说:“今天不剩一粒米。”

  

为袁隆平守灵的亲属们吃的盒饭。王潇 摄

灵堂外,大批自发送别袁老的民众,

可能担心人太多,都自觉地没有进入灵堂。

直到她,被推了进来。

一袭黑衣,带着口罩,径直来到他身边。

几天时间,她迅速苍老,

孩子们开始担心她承受不住,

但一向娴静的她,决然坚持。

来到他身边,她挣扎着起身,满眼是泪:

“先生,我来送你了。”

万民皆悲,而她是最悲的那个。

我们失去的,是一位英雄;

而她失去了恩师、丈夫、孩子们的父亲,风雨半个多世纪的挚爱。

她是袁老的夫人邓则,今年83岁。

她说:“先生走得很安详,没有太大遗憾。”

当时,家人围绕在袁老身边,给老人家讲讲过去的事,一起唱唱歌都很欢乐。

袁老闭眼时,家人唱起了《花儿与少年》。

她擦了擦眼泪,好像陷入了沉思,

那是他们初见的日子。

01

林  间

1953年,23岁的袁隆平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从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由于醉心工作,到了33岁,仍孤身一人。

一晚,同科室的曹延科老师听到校园的樟树林中传来忧伤的小提琴曲,那是歌剧《泰伊思》中的沉思曲。

他寻声而去,看到了正在拉琴的袁隆平。

这首曲子结构虽简单,却饱含忧伤,令人动容。

曹延科静静地听着,不由生出了几分担忧。

开始,他以为袁隆平是“为情所困”,

又怕他不好意思,就邀请他到家中小叙。

到家后,曹延科夫妇二人端出艾叶粑粑,

寒暄了一会问道:“隆平,是不是相亲不顺利?”

他说的相亲,是不久前给袁隆平说的一门亲事,

对方是在纺织厂工作的史姑娘,文化虽不高,却长得漂亮,追求者甚多。

袁隆平虽觉得二人并不合适,但碍于情面,答应了下来。

开始时,曹夫人一个劲儿地夸袁隆平好,于是大姑娘早已在脑子里自行勾勒出了一个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英俊形象。

可相亲那天,袁隆平东翻西找,也没能找到一身像样的衣服,最后直接穿了一件皱巴巴的长裤,套了一件紧绷绷的毛料中山裝,就“衣冠不整”地出現了。

当史姑娘看到面前晒得黝黑,浑身散发着泥土味的袁隆平时,大失所望。

于是,袁隆平的相亲,以失败告终。

年轻时的袁隆平(前排右二)

曹老师夫妇以为,袁隆平是因为相亲受阻心情郁结,颇为过意不去。

袁隆平闻言顿了一下,随即大笑道:

曹老师,你净给我瞎操心,我小時候吞过钉子,顶着日军飞机扫射投弹到嘉陵江游泳,这点小事儿哪能打击到我?

不过嫂子的艾叶粑粑,真是好吃!

曹老师又问:“那你的琴声为何那么悲伤?”

袁隆平告诉他,在岸边又看到了一具饿殍……

曹老师立刻就明白了袁隆平的话,原来他又在为培育“杂交水稻”而着急!

对于杂交水稻,曹老师信心不大。

《遗传学原理》中明确写着:“稻麦等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杂交无优势……”

袁隆平,你一位普通的老师,要研究“杂交水稻”这一世界级的高难课题,就等于是要向世界遗传学的权威发起挑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他又暗自为年轻人的雄心壮志赞许,

并决心一定帮他早日“成家立业”!

02

灵  犀

袁隆平想找的是一位不慕浮华的灵魂伴侣,

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相惜的灵魂万里挑一。

为了给袁隆平物色一位中意的姑娘,

曹老师两口子,真是下了功夫。

终于,有一天,曹老师的两个学生谢万安和王业甫到家中做客,席间谈到了此时。

二人对袁隆平早就心存敬佩,一听说袁老师要找对象,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曹公,您可问对人了!我们真认识这样一位姑娘!”

曹老师忙问:“你们说的是谁?”

谢、王二人异口同声回答:“邓则!”

邓则,谢老师曾教过,颇有印象,

女孩才貌双全,曾是校篮球队队长,

毕业后,分配在农技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电影《袁隆平》

1963年一个冬日,谢王二人特地跑到农技站去串门,三位老同学边烤火,边叙旧。

谢万安试探地问:“邓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是不是也该成个家了?”

邓泽笑着摇头:“不用你们瞎操心!”

王业甫干脆直奔主题:“其实我们今天来,是想给你介绍一位!”

邓则还是一直摇头,

直到她听到了“袁隆平”三个字。

毕业后,说亲的人不少,可她都不看,

因为,在她的心里早就住进了一个人。

那年,她还在校念书,袁隆平曾教过她游泳。

他在前面游得如鱼得水,她在后面,却出了状况:一个猛子扎到水中,却被河底的石头撞得眼冒金星……

那天,他不仅救起了她,为了给她压惊,还特意领着她和班上的同学们“下了顿馆子”……

席间,他不提女孩头顶羞赧的大包,

却用幽默和细心,征服了众人。

也征服了她。

袁老师,学识渊博、谈吐幽默、琴技绝佳……

女孩不再摇头,而是羞答答地低下了头。

对邓则,袁隆平亦印象颇佳,

记忆中的女孩温良娴雅,一笑起来便浮现出两个可爱的小酒窝,可爱极了……

可她曾是自己的学生,袁隆平沉默了。

旁边的曹老师急得直跺脚,

袁隆平苦笑道:“这事急不得……”

嘴上说不急,其实心早就燃起了火。

当晚,袁隆平坐在灯下,眼前浮现出在学校和邓则相处四年的点点滴滴,天方破晓时,他提笔写下了一首热烈的情诗:

茫茫苍穹,漫漫岁月,

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

一双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

觅尽南北西东,蓦然回首,斯人卻在咫尺中。

1963年的冬很冷,但这首诗却温了心。

她默默下定决心:

“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知意。”

03

花  烛

之后,二人开始书信传情。

不久,袁隆平做了一个梦:

自己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了,那壮实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风吹过,颗粒饱满得像小花生米……

这世间再无饥饿,百姓餐桌丰盛,处处笑语。

梦醒后,他写信告诉了邓则。

那时,中国三年自然灾害还没结束,

袁隆平所梦的“禾下乘凉”太过遥远,他为此曾遭到了很多讥讽和白眼。

但邓则收到信后,却坚定地回到:

“我相信!我相信你的梦一定能通过努力变成有声有色的现实!”

她就是信他,只要他想的,她都坚信不疑。

电影《袁隆平》

她的回信,让他热泪盈眶。

这份雪中坚守的温暖,让他发下了“此生非卿不娶”的誓言。

于是,他终于鼓起勇气邀约:

“小邓,不知你是否愿来家中吃一顿便饭?”

生怕女孩不便,他特意拉上了曹老师。

第一次登门,她虽早有预料,却依然被眼前的“贫寒”震惊了。

袁隆平的单身宿舍虽然整洁干净,但除了一床、一桌、一把椅子、一只旧衣箱外,便再无其他。

桌上一些书,墙边一个旧脸盆,一套碗筷餐具,仅此而已。

席间,袁隆平有些笨拙地给邓则剥了一个橘子,

可女孩要去洗手时,他却一脸尴尬地说:“这个脸盆……漏水,不能用!”

邓则问:“那你平常怎么洗手呢?”

袁隆平忙将漏水的一则翘起,不好意思地示意。

邓则当时眼圈就湿润了,她心疼这个男人,一心忧国忧民,自己却形单影只,身边连个知疼知热的人都没有……

女孩的情思都被一旁的曹老师看在眼里,

他连忙趁热打铁,

在袁隆平炽热的眼神中,邓则红着脸点了头。

1964年正月初五,黔阳地区举办职工业余篮球赛,赛场正选在了安江农校的礼堂球场。
邓则作为主力队员参赛,队友们都撺掇着:不如趁热打铁将喜事办了!
又是,大赛组委会临时调整了比赛场次,比赛结婚两不误。

从相识到结婚,他们只用一个月。

新郎袁隆平为来不及送新娘一件礼物而过意不去,于是悄悄问:“我给你买件新衣服好不好?”
邓则知他不宽裕,忙摆手:“不要不要!”
而老实巴交的袁隆平,真的就没买。
条件所限,他们没置办结婚用品,邓则穿着一件红色的球衣就出嫁了!
这年,袁隆平34岁,邓则26岁。
两个异常传统的知识分子,“闪婚”了。
电影《袁隆平》剧照
此后,每次提起,袁隆平都一脸自豪:

“我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刻,就是邓则毫不犹豫答应我求婚的那一刻。”

真正的浪漫从无时代的分野,

只存在于两颗决意奔赴彼此的心。

04

执  手


新婚,袁隆平就开始了忙碌,

但“科学狂人”偶然展露的浪漫,令人记忆犹新。

一天深夜,袁隆平开会到家已是11点,却非拉着邓则去游泳,出门前还非常郑重地戴上了一把小剪刀。

邓则莫名其妙。
袁隆平笑着解释:“白日里实在抽不出身陪你,只能晚上。这河中有很多渔民布下的渔网,你在前面放心游,我在后面给你护航,要是不小心碰到鱼钩,我带着剪刀也能马上剪开帮你脱身!”
青年袁隆平
当时的袁隆平面临着巨大的科研压力,

因为屡屡失败,当时的美、日的研究团队已经放弃了杂交水稻研究,但袁隆平却决意将这条崎岖的路走下去。

为早日攻克难关,新婚不久,他就携妻下了田。

茫茫稻田,烈日当空,新婚夫妻二人陷在烂泥里,一边忍受着蚊虫叮咬,一边拿着放大镜一株株、一穗穗地寻找着天然的不育株……

整整16天,他们查看了近14万株水稻,

皇天不负,真的发现了一株天然不育株!

一年后,他们再度发现了六株不育株,曙光乍现!
无数田间地头的艰苦努力,袁隆平终于发现了杂交水稻的结实率高达80—90%,由此成为划时代的发现。

袁隆平和邓则
袁隆平一心科研,妻子却已再度身怀六甲。

家中清贫,邓则只好请来母亲照顾,

于是她从学校借了一张床,然而科研上“智慧无限”的袁隆平,竟怎么都不会安装……

岳母看着直叹气,而邓则却笑着说:“这样简单的事,袁先生都做不来,怎么拼都不出一张床来,你看他是不是很可爱?”

这些年,邓则从未抱怨过袁隆平,
亦如当年的杨绛曾骄傲地说:“我此生最大的功劳,就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

这些年,他执迷不悔,她风雨追随,

无论遇到多大的波折艰难,她总是说:

“你安心搞研究,家里万事有我!”

60年代末,上级决定调袁隆平到省农科院工作,而邓则则带着孩子们留在了黔阳。
关山迢遥,一分居,就是26年。
家中老人、3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她一肩担起,

为此,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

琴瑟和鸣

其后,他被批斗,研究所也被打砸一空。
是邓则冒着危险偷偷藏好了秧苗,

夜深人静,当她颤抖着拿出仅剩的秧苗,万念俱灰的他猛然翻身坐起大呼:“火种!这是杂交稻的火种!这是万世的希望!”

1975年,袁隆平的父亲去世。
老父亲留下遗言:“隆平重任在身,无论如何不要让他回来。”
她含泪记下,独自送走了老人,
操持完丧事,才含泪给丈夫写信告之。
1982年除夕,埋首科研整整十多年的袁隆平,第一次回家过年,

她却因积劳成疾,病倒了。

初二,邓则突患急性病毒性脑炎,送医抢救。
她昏迷了半个月,袁隆平日夜守在她身边。
他为她擦身,换衣服,一勺一勺地喂汤;

他给她背唐诗,讲故事,用英语哼唱《老黑奴》。

这位铁骨铮铮的科学巨人,拉住她的手,不吃不睡:

“小邓,我陪着你,以后都陪你,只求你快点醒来……”

半个月后,她醒了,

看着病床前憔悴的他,缓缓开口:“袁先生。”

他的泪水,顷刻决了堤,

颤抖了半天,喊出一句:

“谢天谢地,你总算醒了!”

他严格按医嘱,每隔一小时帮妻子翻身、按摩。
一个月后,她出了院,没留下任何后遗症。
他也想多陪陪她,但又放不下那些稻子。

她看出了他的踌躇,还是那句老话:

“你只管去!我已好了,家中有我,你放心!”

不久后,他终究又走了,

她笑看着他的背影,落下了泪。

05

偕  老

终于,分居了26年后,他们全家迁往长沙。

长沙马坡岭的杂交水稻中心大院里,有块八分地的试验田。

紧挨着试验田,有一栋两层楼的房子,这就是袁隆平的家。

从家里推开窗户,稻田的一切,尽收眼底。

很多新来的研究生第一次见到袁隆平,都是在这块稻田边,有时他双手叉腰站着一动不动,像是在思考什么;有时他弯下腰拨弄着稻穗,检查水稻的生长情况;前几年,还经常有人看到80多岁的袁隆平亲自下田。

这些年,他深感亏欠她太多,却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用他认为最“实诚”的方式哄她开心。
袁老一生简朴,50元的衣服穿出破洞都舍不得换,

但只要她喜欢,他也有“一掷千元”的慷慨。

一次,他进京开会,迫不及待买了礼物托人捎回家,还附上了一封信:
“在京给你买了两条裙子和一件汗衫,两黑一深蓝。这是我第一次买裙子,不知什么号码适合你穿,只好买两条供你选择。”
衣服不太合身,而她早过了爱美的年纪,

收到他的礼物,却开心得像个孩子。

60岁,全家终于才搬到了长沙的新房。
新家安了煤气热水器,
可她一洗澡,袁隆平就在外大喊:“小邓!小邓!”
她恼道:“你喊什么?!洗个澡都不消停!”
后来她才知道,原来是袁隆平是怕她煤气中毒,时时提醒,听到回应才放心。
闲暇时,他们会一起去老年艺术团。
他拉小提琴,她在旁弹钢琴或唱歌,
琴瑟和鸣的一幕让无数人感动不已。
银婚纪念日,一向简朴的他,竟然破天荒地给她补办了浪漫的婚礼。
这么多年,风雨走过,

他心知:他欠她。

她却说:我愿意。

去年,他90岁生日,不知怎么竟学会了“撒狗粮”,

蛋糕推上来后,他不顾众人目光,先挖下一勺喂给一旁的她,笑眯眯地看着她吃下去……

一片艳羡声中,

两个白发老人在桌下悄悄地拉起了手。

 甜瓜说 
终于还是写到了结尾,隔着屏幕,已泪如雨下。

没有豪宅华服,这57载鹣鲽情深,

谱出了粮安天下的传奇,也奏响了最深情的华章。

终究,他又先走,她再相送。

她说:“我这一生,遇到他,就是最美的事。”

这辈子,袁隆平一共写过两封“情书”。

一封写在了广袤的大地上,

另一封写在了与她相濡以沫的岁月里。

白发苍苍,她坐在轮椅上,又想起那个黄昏,

那清隽少年坐在田埂上,笑望风吹稻浪:

“小邓,禾下乘凉,是我的梦想!”

那是她一生,见过的最美的风景。

她笑着,在心里也偷偷许下一生的梦想:

“愿化春泥,护你心中净土,助你灿烂人生。”

禾下乘凉,稻香绵长;蓬山有路,莫忘归期。
再见,我的姑娘;

再见,我的少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