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钧官瓷和宋金民钧瓷的区别?
长物鉴玉藏发布时间: 18-05-0111:39有人问,宋钧和金钧的区别?首先,北宋钧瓷有官窑和民窑之分,金代钧窑只是民窑。我觉得用北宋钧官瓷和宋金民钧瓷的区别,比较好说一些。
北宋时,在河南禹州钧台附近陆续建立窑场,因地名而称钧台窑,钧台窑因烧制规模和产品质量都为禹州诸窑之冠,而被宋徽宗看中,在钧台设置官窑烧制皇家用瓷。钧瓷官窑的烧制历史极短,是在钧台窑民窑的基础上设置的官窑,因为有北宋皇室的参与制作,所以钧瓷官窑器制作极精,窑变釉彩鲜活。金灭北宋后,钧官窑也被废弃。金代大定年间,以钧台旧址改名钧州,钧台窑在金代复兴,但只是民窑性质,在金元时期,生产的都是民用瓷。所以此钧瓷已非彼钧瓷。
北宋钧瓷官瓷和民瓷于金元时期的民瓷在形制,釉色,胎体上必然存在雅俗,精粗和高低之分。
从宋钧官窑遗址出土的瓷片看,宋钧官瓷胎为浅灰胎,胎质致密,瓷土淘洗精研,没有杂质,没有大小不一的颗粒,瓷土加工相当精细严格,烧成的素胚致密没有鼓泡和变形现象,这种浅灰胎源于钧台本地优质瓷土。金代时,钧窑生产扩大,瓷胎既有钧州的浅灰胎,也有黄白胎和黑胎等,瓷胎也相当致密。
宋徽宗是极有艺术天分和鉴赏水准的帝皇。明代人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云:“钧州窑有朱砂红、葱翠青(俗所谓鹦哥绿)、茄皮紫,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三者为纯,无少变露者为上品,底有一、二(等)数目字号为记。”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且釉色纯净,没有露胎的应是宋钧极品钧瓷的标准。从出土宋官钧瓷片看,主要釉色有天青、月白、玫瑰红、海棠红、葡萄紫等;纹路主要有蚯蚓走泥纹、蟹爪纹、兔丝缕等。宋金时期钧民窑瓷片釉色主要以天青紫斑为主,天青、月白、豆绿色较多,其他少见。
“蚯蚓走泥纹”和“满釉支烧”为北宋官钧窑的时代特征。宋金钧民窑多为垫烧。
宋钧官瓷以各地馆藏实物看,多为花器和文房用器,国邵蛰民、余戟门在《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云:“钧窑,清宫所存者,以花盆、盆托为最多。式多圆形,亦有葵花、海棠诸式,鲜有正方者。洗次之。洗亦为圆式,或葵花式、或鼓式。鼓式者有足,圆及葵花式者无足,而有一环柄,以便执持。渣斗较少,有如唾壶。清宫所藏一仿古铜器,口带飞脊尊及一双耳罐为稀见之品。”宋官钧制作器形规整,端庄厚重。宋金民瓷以盘碗盏炉实用器为主。宋代的杯盏口径通常在10厘米以下,杯、盏易碎,很难流传。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云:“钧窑杯式瘦小,名曰莲子杯,全紫者不易一见,(有)泪痕者,近亦同于拱璧。即元明所仿亦足珍。”谁要是收到宋代钧官窑的莲子杯,不亚于得到明代鸡缸杯,因为目前还未有馆藏实物。
其实宋钧和金钧,除了钧官瓷,民瓷的区别几乎不大,从官藏传世器看金钧中也有品质非常精绝之器。如果非要区分,那只能说金钧多数釉薄,如果釉厚就不均匀,垂流,多数有明显的棕眼,不如宋钧光润,窑变釉色达不到浑然一体,紫斑或红斑多浮于釉面,轮廓比较清晰,普遍没有蚯蚓走泥纹,普遍使垫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