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都把司马懿熬死了,为何还没一统三国?诸葛亮一句话就说透了
一、盖棺定论谈孙权
三国时期的孙权,无疑是位让人看不懂的三国霸主。夸他的人很多,最权威的毫无疑问是两大重量级人物,第一个是刘备。曾这样点评孙权:我这小舅子,上身长,下身短,一看就非久居人下之辈,我再也不想跟他打交道了。(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出自《三国志》)
谁说刘备不幽默了?竟然从孙权的身材上,入手点评。同时这句话,也颠覆了人们对《三国演义》的认知,原来“上身长下身短,双手过膝”的人,竟然不是刘备,而是孙权。
另一位重量级人物是曹操,他对孙权的点评最著名:生儿子就该要生孙权这样的!不过,让孙权尴尬的是,后面又补刀一句,“你瞅刘表那俩儿子,蠢笨得如猪狗一样”。
说这是夸孙权吧?可这参照物实在拿不出手。就如有人这样夸小编:你这文章写得嘿,甩文盲十条街!你说,小编是该哭,还该笑?
所以只能说,估计当时曹孙鏖兵,曹操被孙权“顶的肺疼”,是又气又恨还又很欣赏,于是就来了这么一句话。
但不论怎样,来自对手的评价从来都是最有说服力的,孙权妥妥跻身于三国三大霸主之一了。况且由于年岁最小,自然给人以无限期待。可哪料,当曹操、刘备这两位霸主去世后,孙权却没能趁势一统三国。
有人解释说,是因出了一个更狠的司马懿,当然还有大神诸葛亮。可问题是,先是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十七年后更狠的司马懿也死了,可反观孙权却还活着呢,非但没能称霸天下,反而把还把他自己的吴国,给折腾得鸡飞狗跳,差点断气。
显然许多人说的,“人要能熬,熬到最后就是牛逼”,在孙权这是行不通的。他都比司马懿能熬。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孙权的这种尴尬和窘境?莫非曹操和刘备都说错了?
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其实原因就一条!
二、孙权的实力问题
恐怕许多人都有个误解,认为孙权占据的江东很富庶。但在三国时期,江东却意味着蛮荒之地。当时最富庶的地方是曹操占据的北方。所谓三国鏖战,最终比拼的还是实力,其中最关键的是人口基数。
这也是为何曹魏那边,人才不断喷涌,可反观西蜀和东吴却由于后备人才匮乏,总给人以差一口气的原因。
就说江东,都言孙策很猛,但孙策打下的不过是江东六郡。且由于触动了江东门阀阶层利益,致使内部犹如火山口一般,孙策最终就死在了这上面,遭到了许贡门客的刺杀。
因此孙权虽无孙策的武略,但实则却比孙策跟适合当大哥。正是在孙权的努力下,江东地盘急速向南扩张,并使得内部矛盾缓和下来。这才有了跟曹魏正面硬刚的资本。但也仅仅是抗衡,想推倒曹魏,却太难了。
就说合肥,孙权一辈子都没打下来,反而还成就了张辽威名。但为何在历次防守战中,孙权几乎又取得全胜?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还有跟曹魏的濡须口对阵等?
抛开军事上的得失,从内部分析来言,就一个原因:防守战,完全符合江东豪强利益,因此各个都出兵出力玩命支持。且孙权扩展南方,也是基于这种考虑,因为他可以让相关将领(豪强),增加“曲部”(自己的势力)。
可向强悍的曹魏攻击(合肥),明显属于得不偿失。因此孙权虽号称“孙十万”,却就是没法攻破合肥。况且本质来言,军事领域又恰是孙权的弱项。
因此孙权就算再能熬,也只能悲哀发现,东吴实力长十分,可曹魏却能涨了二十分,最终只得采取自保战略。晚年开始清洗,逼死东吴豪强势力的代表陆逊,提拔外乡人诸葛瑾的后代诸葛恪,结果还适得其反了。
三、诸葛亮一句话说透
对孙权的这种窘迫,诸葛亮是最有发言权。因为诸葛亮主政西蜀时期,正好是三国的相持期,而曹操、刘备的时期,都属于三国的开拓期。
其中标志性事件,是孙权称帝。其实称帝对孙权意味着“东吴自保”完成,不必在一会跟蜀汉联合对抗曹魏,又突然跟曹魏联手,背后捅关羽的刀子。孙权之前的这些摇摆,都是出于对东吴自保的考虑。
如今孙权要称帝了,就必然要给蜀汉消息。可蜀汉上下却顿时炸锅了。一部分人认为,孙权这是“僭越之举”,名不正言不顺。另一部分人则考虑得更深,认定了孙权想一统三国,是狼子野心,都坚决反对,表示应跟东吴断交。
诸葛亮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写了一篇《绝盟好议》,驳斥了以上两种言论,其中对孙权给出了一句评价: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
最直白的翻译就是:兄弟们都多虑了,孙权的实力支撑不起他的野心(志向)。他称帝,无非是在江边画个圈圈,躲在里面自保而已,就犹如曹魏打不过江一样。所以结论是,再也不必再担心孙权进攻了,我也可以全力北伐,因此应祝贺孙权称帝!
诸葛亮的这句话,堪称是一针见血,说得透彻!因此才说,孙权虽熬死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等这些牛人,为何不能一统三国?不是他不想,而是实力上差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