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反射

文:朱芷慧 聂传安


  校园里的广播会时不时播放一些歌曲,而有些歌曲就与古代诗词有关。

  如《涛声依旧》就是来自于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

  所以,当这两班的孩子突然听到熟悉的歌词会怎么样?

  二班朱芷慧同学会条件反射般地接着歌词就往下唱。

  她有一文就写的这事,题目就是《条件反射》。

  早上跑完3圈操场,和几个同学回教室的时候,广播站突然切换到一首歌:“花自飘零水自流”。(这词大家都熟)

  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从我们口中唱出下一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接得真快)

  然后我们均是一愣,然后相视一笑。(因为默契而充满幸福感)

  我不禁想到:是什么时候有这种条件反射了呢?(由现象而思考)

  是在车上听到车载音乐放出张口就能背的诗词改的歌曲后,无意识地跟着唱,被姐姐用惊讶的目光打量着的时候?还是在表演上听到一班背诵诗词时,不由自主地接下一句的时候?抑或是听到苏轼和其他诗人的名字时,脑海中浮现出有他们的诗词的时候呢?(这些时候也许都会形成条件反射)

  “好像都不是。”我这样想着。(文章摇曳)

  是我被“赶鸭人”推进诗词的世界,误打误撞的闯进了“她”的内心。(你可真会闯)

  其实也不仅是我如此。就拿昨天表演的时候来说,主持人说了一句台词,具体是什么记不太清了,总之里面夹了句“大江东去”。坐在我旁边的陈昕蔚原本是低着头看书的,“唰”地一下抬起头,张嘴就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果真成了本能)

  就算是在课堂上,当老聂说出了一句诗的意境或意思时,全班人也会瞬间反应过来。(由己,及人,及全班同学)

  生物学告诉我们: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叫作条件刺激。(估计是从生物课本里抄来的,但是很有用)

  但我想,我们对诗词这种反应远比普通的条件反射还要强大,因为外界不经意的刺激都会引起我们的强烈反应。(这说明对诗词是多么的敏感)

  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我们也离不开诗词。(这丫头可真会说话)

  因为诗词已经深深的融入我们的骨髓里。(诗词与人融为一体)

  诗词背多了,感觉就敏锐了。当外界有任何与自己所背之诗词有关时(即有了条件刺激),自己就会迅速地产生相关反应(即条件反射)。

  这是反射与得意是诗词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

  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看到他们对诗词发自内心的热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