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给表弟1000块,舅妈咋少给我500块?”宝妈回答很机灵
文/可馨育儿
乒呤乓啷地过去了大年,不同以往的是我们这次不用再受到疫情的危害,可以得到基本的走访亲戚的保障,这个时候终于再次体会到了那怀念的收红包环节,但是也有的人就感慨一句:是不是不串门也挺好,还能省下一笔私房钱!玩笑归玩笑,过年发红包的这个传统乐趣可不能真断了。
压岁钱的那些趣事
这不,一位好奇宝宝就问出了一句话让大人有点发愣的一句话:“妈妈,你给表弟1000块,舅妈咋少给我500块?”这位母亲也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会这样问,可能是因为自己收到的钱少感觉不公平,或者是为家里着想感觉入不敷出了,但是不管什么原因童年不就是这样天真无邪,遇到什么事情就会直接说出来,而等到长大之后就很少说出真心话了!
对于此这位妈妈的回答也让人觉得很称赞:舅妈少给你的钱在妈妈这里呢,这些是妈妈替你保管的等到你过生日了给你买礼物,现在也可以给你,但是你不想给妈妈分享一些你的成果,给妈妈买点东西吗?孩子最好了。
妈妈这样“隐瞒”真相的好处
对于此这个妈妈隐瞒了事情的真相,我觉得做法非常好,其中给钱的多少相信作为成年人都知道其中会牵扯到许多东西,那些不好的原因就大家自行体会。
不过有能力了当然多给点,经济不富裕了可以少给点,这是基本的方式。但是如果这份差别被家长以消极的方式告诉孩子,那么将会引导孩子形成自私的性格。
试想一下,如果妈妈说对你看看你舅妈给的这么少,才是咱们给的一半不舍得给你大红包,这样太亏了;或者说咱们比他们有钱,不要在意等。
如果母亲这样告诉孩子了,那么孩子那么小只会觉得舅妈小气,觉得不公平,为以后自私的性格埋下伏笔;孩子可能觉得自家有钱变得嚣张浪费等。
另外,有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过年发压岁钱红包的时候可是“亏大了”。独生子女家庭碰到了二胎家庭,他们要给出去双份红包,却只能收回来一份压岁钱。
于是有些地方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习俗,两个家庭不用管各自有几个孩子,双方给的压岁钱只要总金额一样就可以,那么二胎或者三胎家庭,平分到每个孩子身上的红包自然就少了。
就拿我来说吧,我们家只有我一个孩子,可是亲戚家有两个孩子,逢年过节发压岁钱的时候我们家年年“吃亏”。
于是爸妈他们就商量:亲朋好友之间给小孩发红包都是固定的一百块钱。只不过在我们家,我身为独生子,我有特权可以独享这一百块钱红包,而亲戚家的孩子就只能两个人平分这个红包了。
这也算是一种公平吧,毕竟如果换到别人身上,谁家也不愿意每年都要额外多出好几份红包钱。
所以这位母亲这样做了之后,不仅解决了孩子的疑惑,还顺便培养一下孩子对亲人的看法,更是能培养孩子愿意分享、孝顺、节俭,为人和善等性格,可谓是好处多多。
付出就可以有资格要回报,但是不付出一定没有回报
其实,孩子们从小心里就有一杆秤,我付出了多少,别人就应该回报多少给自己。但是现实是这样吗?从小到大,现实一次次教会我们付出与回报不一定成正比。
我们总希望与人相处能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一旦发现真心付出被辜负以后,就会气愤、怨怼。有时候人总会陷入一个误区:我付出这么多,你是不是也要对我好一点?可是并没有人要求我们为别人付出,我们也不应该用付出来道德绑架别人。这一切的妥协、奉献,可能仅仅只是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
但是同样的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一样,伊萨可夫斯基说过:
“爱情,这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所以如果两个人的友谊,更多人的关心,甚至是不求回报的家人都不只是单靠一个人付出的,长久接收到的只有别人冷漠,哪怕是再热情的心也会被扑灭。
如果什么事情不付出的话,那么也就没有资格去索要那份来之不易的成果,不付出就一定没有回报。
培养孩子正确的观念和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1、把握度量
其实很多人的后悔都是来自于不甘心,而这份不甘心又来自于从小就养成一种过度奢望的习惯。
在以前教导孩子的时候许多父母总是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比较,永远都是比自己孩子优秀的那种。另外就是经常会教导孩子你看什么什么多好,你必须达到,在孩子面前也是说将来一定会得到什么等,这份父母强加给孩子的高期待不仅会带给孩子巨大的压力,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对任何事情先抱有很高的期待。
可是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开始后悔,相信许多成年人会回想起小时候,许多人都会说,没有活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所以培养孩子的正确观念,能够自己把握好那个度量,既要努力奋斗去拼搏,又可以坦然接受,并且更多想一些可以实现的事情,而不是天马行空。
2、修身养性
对于这个词许多人可能会觉得是老年人才能用得上的,但是修身养性有的时候不分年龄。比如很经典的两个童星的案例,立志考理想大学的钟美美和被金钱诱惑的“小马”,截然不同的结果,呈现的是两种不一样的心态。
钟美美为什么在之后能说出那么多让成年人感慨的话语,靠的不仅仅是父母的引导,更是自己心态的蜕变,自己把心态摆正了之后,再看待同样的一件事就会完全不同,所以钟美美在风波中一定对自己的心态进行了很大的磨练。
但是“小马”就不行了,不仅只沉迷于大手大脚的生活中,父母也是鼓励这样而不充实自己,最终什么都没了,甚至想连成为一个正常人都不可能了。
3、好的心态和观念是做出来的
空有一身想法是支撑不了太久的,想要这份思想坚持下去必须有实际成果的支撑,而这就需要父母引导监督孩子能够自己管好自己,并且帮助孩子形成确立目标并且去认真努力完成它的习惯。因为只有在一次次达成目标享受成果时,才能为自己增加更多的信息和动力,才能更容易走下去。这样越做越好,自然心态也就越来越好。
图片来源网络,只供想象,图文无关,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