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屐痕处处】 到保惠寺村摘杨梅
到保惠寺村摘杨梅
6月5日下午,我的好友兰溪市邮政局商函广告的孙溶打来电话,邀请我们兰溪市范浚研究会的领导成员去她老家——香溪镇北山行政村保惠寺村去摘杨梅。
6月6日上午,天气晴朗,我们一行四人由黄飞军开车去保惠寺村。汽车刚开过兰江大桥,街上的汽车就像爬虫一样移动。路上很挤,堵车严重。
于是,我们绕道从十里亭,再到香溪,然后按原来的47省道而行,来到保惠寺村。
保惠寺自然村,据清光绪《兰溪县志》载,宝惠教寺,梁大周二年建,原名凉泉,唐咸通年间改名延庆,宋祥符中改宝惠。村在寺旧址,以寺名,后讹作保惠。有村民小组4个,122户,371人,耕地200亩。
范浚墓就在保惠寺村后的一个小山丘上。范浚当年讲学、授徒、著书就在宝惠寺。其生活清苦,而怡然自乐。范浚墓周围绿树成阴,四周修筑墙垣,门题“八婺儒宗”四字,两侧柱子有“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的楹联。
范浚的理学思想对金华乃至浙江理学的影响久远,被称为“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
来保惠寺村,我们常常来祭拜范浚。我们来摘杨梅的有范国粱、陈水河、刘鑫、孙溶,还有黄飞军老师。
山上漫山遍野都是杨梅树,翠红的杨梅挂满树枝,馋的我直流口水。我们少许摘了一些杨梅,便沿着山坡下来。然后来到村最里边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是开农家乐的。厨师一人烧菜,一人当服务员。他菜也烧得好,服务员也当得好,还烧一手的好菜,让人啧啧赞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