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施工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了解其用途及设计施工原则
多数施工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对施工后浇带比较了解,但对膨胀加强带不太知道,其两者区别更模糊不清,以下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
(一)后浇带
1. 定义: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2. 后浇带规范规定:A)《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 3-2010)12.2.3规定: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 ~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
B)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C)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直接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在45d后收缩大约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缩裂缝。
3.后浇带施工注意:a)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
b)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构件。
c)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买。
d)浇筑结构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到初凝时,用压力水冲洗,清除浮浆、碎片并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清理表面。
e)板支撑: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两侧必须设置专用板和支撑以防止混凝土漏浆而使后浇带断不开,对地下室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留设止水钢板或作企口模板,以防后浇带处渗水。后浇带支撑,应保留至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逐层拆除。
(二)膨胀加强带
1. 定义:通过在结构预设的后浇带部位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减少或取消后浇带和伸缩缝、延长构件连续浇筑长度的一种措施。
2. 设置位置及要求:a)膨胀加强带要求设置在混凝土收缩应力发生的最大部位,一般也就是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各每间隔30m~50m设一条加强带,带宽1.5m。带的两侧上下层钢筋之间设置直径6mm钢丝网,网格尺寸为35x35mm,两端分别绑扎在上下层钢筋上,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的分隔开。
b)膨胀加强带外混凝土设计强度按设计要求,高效能膨胀剂掺量为8%~10%(等量替换水泥) ,带内混凝土设计强度应比带外设计强度提高一级,高效能膨胀剂掺量为12%~13% (等量替换水泥) 。带内的比带外的强度提高一级是为提高膨胀加强带的抗拉强度,防止混凝土在最易开裂的部位开裂带内掺高效能膨胀剂量比带外混凝土高效能膨胀剂提高2%~3%,从而提高最易开裂部位的混凝土的膨胀率,消除该部位混凝土内的拉应力,避免开裂。
3.可用膨胀加强带代替施工后浇带的规范依据:据《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中,4.0.3条知:大体积、大面积及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后浇带可采用膨胀加强带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膨胀加强带可采用连续式、间歇式或后浇式等形式(见图4.0.3-1~图4.0.3-3);
2)膨胀加强带的设置可按照常规后浇带的设置原则进行;
3)膨胀加强带宽度宜为2000mm,并应在其两侧用密孔钢(板)丝网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开;
4)非沉降的膨胀加强带可在两侧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28d后再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膨胀加强带应在两侧的混凝土中心温度降至环境温度时再浇筑。
(三)两者区别
1.加强带:当混凝土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但应注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3. 后浇带:后浇带是指现浇整体钢筋砼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变形缝,着重解决钢筋砼结构在强度增长过程中因温度变化、砼收缩等产的裂缝,以达到释放大部分变形,减小约束力,避免出现贯通裂缝。后浇带应在对结构无严重影响的部位,即结构构件内力相对较小的位置。
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线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综上:一般还是能采用后浇带尽量使用,因其施工简单,工艺成熟。膨胀加强带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需经设计同意后方可使用或者同后浇带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