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尔·列维纳斯:《专名》前言 | 西东合集

lightwhite

  世界战争(局部战争),国家社会主义,斯大林主义(甚至去斯大林化),集中营,毒气室,核武器,恐怖主义和失业——这就是一代人的命运,甚至是对那些纯粹的旁观者。
  但早在求学之际,我们便惊异于柏格森的“绵延”(dureé)概念所新近引入的复兴前景。我们同胡塞尔一起学会了如何通过探索我们如何思考,来弄清我们所思考的东西:因此,我们避免了心灵未经识别的意向性带来的意义的滑移,并且发现,存在指定了它在我们身上显现的方式。感谢海德格尔,我们的耳朵学会了倾听存在用语言发出的共鸣,这样的共鸣之前还没有被人听过,因此是难以忘却的。这一新的声音将给予我们对存在本身的通达,对意志着非意志的意志的通达,以及对让存在存在的慷慨,即Gelassenheit(泰然让之)的通达。或许,这最后一个术语应该在词源学的意义上(释放/解除/让与,来自拉丁语decapio)被译为法语的déception,因而暗示了déception的直接意思(失望)或许并不是泰然让之(漠然任之)的唯一可能的条件。但我们中间的某些人有其他的理由感到失望。[1]
  无论如何,历史的经验在其他任何时候都没有如此沉重地压在观念之上;或者,至少先前的一代人当中还有没谁如此地清楚这份沉重。在我们的文明已经被编入历史的二十世纪,上帝的坚不可摧的石头,我思(cogito)的不可动摇的根基(fundamentum inconcussum),世界的星空,已经在那一秩序里,逆行于时间之流并为当下确保了一个在场。但如今,关于上帝之死的理论,哲学对人性之偶然的反思,以及人本主义的破产——上世纪末就已经喊出的教条——占据了一个决定性的比例。新的焦虑,对语言漂泊不定的焦虑,似乎毫不拐弯抹角地——拐弯抹角是不可能的,或丧失了一切让人信服的力量——宣示了世界的终结。
  时间不再用句子的共时性来传达其意义。论述再也不能把事物成功地放在一起。无“所指”的“能指”玩起了一场既无意义也无风险的“符号游戏”。仿佛多少世纪以来一直维持表象之统一的柏拉图式回忆正在成为一种失忆——仿佛无序并不必然地重新确立一个不同的秩序。[2]存在着一种对被指定为有意义的东西的普遍异化——对胡塞尔的“信念命题”的异化;对一种被判定为压抑的逻辑形式之严格性的反对;对不可表达的、难以言喻的、未被言说的东西的痴迷——那样的东西要到局促不安的表达,口误和淫秽的东西中追寻。谱系学作为注释,是同词源学相互交织,并被剥夺了逻各斯(logos)的词语的死尸,从文本的漂移中诞生:这就是处于话语的痛苦断裂当中的现代性,正如其最最虔诚的代表们所目睹的。但现代性正退化为初级的真理和时髦的戏谑。
  或许,其言说意指了一张面孔的那些人名——在所有这些通名和陈词滥调当中的专名——能够抵制意义的消解并帮助我们言说。或许,它们将能够让我们在话语的塌落背后,预言某种可理解性的终结,一种新的可理解性的黎明。正在固步自封的东西,或许是一种和词语,和言说的被言说者所维系的存在取得专一联系的理性,被言说者以不变之身份的形式传达了知识和真理的领域,同一个存在或体系的自足同一性一起出现了——这种自足的同一性是完整的,完美的,否认或吸收了表面上违背或限制它的一切差异。这样的可理解性在黑格尔所主张的“同一者和非同一者”的终极同一性当中达到了顶峰,它或许完成并总结了相同性和内在性的哲学,或存在论的哲学。
  让·华尔(JeanWahl)在二战结束三年后出版的一本名为《诗歌,思想,感知》(Poésie, pensée,perception)的文集里,给“绝对”一词加了这样一条注释(第253页):“它首先是关于被分离者的观念。它已经成为了完全者,无所不包者的观念。未被包含者已经成为了无所不包者。我们不是应该返回最初的意思吗?第二种意思不是把我们引向了黑格尔和新黑格尔主义者吗?”华尔试图回到那个在感受、激情和诗歌的紧张中作为分离和超越之物的绝对。
  但早在一战结束后不久,加里布埃尔·马塞尔(Gabriel Marcel)就在他的《形而上学日志》中质疑了“关于autarkia,或个人自主的古典观念和显赫价值”:

  完美者并非自身自足的东西——或者,无论如何,完美是一个体系的完美,而非一个存在者的完美。一个存在者和它所需要的东西之间的关系,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代表了一种灵性的价值?似乎必然有相互的作用,一种唤醒。只有存在者和存在者的关系才能被称为灵性的……这里的关键是存在者之间的灵性交换;这里不是尊重的问题,而是爱的问题。[3]

  这是一个重要的文本,即便里头有很多关于存在者、精神、灵性和爱的东西——这些词语,对今天的口味而言,看似一种僵死的唯心主义的不由自主的口头流露。诚然,它们在马塞尔的晚期著作中随处可见——但又有什么关系?这里的存在者不是对自我的意识;它是同他人而非自我的关系,是唤醒。他人而非自我——那不就是他者(Autrui)?而爱,首先意味着,对作为你的他人的欢迎。那种欢迎能够空手实施吗?我周围人对食物和水之需求的全部意义——把博爱的一切神秘化置于一边——从范畴的平静中迸出并命令它们。这就是一种从相同者到他异者而不压制差异的可理解性之形式。精神首先不再是被言说者。它是总已经敞开了从相同者到他异者之进程的言说,而在这一进程当中,没有什么共同的东西。一种朝向他者的非漠然(非—非差异)!“我”的灵性被马塞尔作品中的“你”所唤醒,而在“我”的灵性下面,聚集了布伯(Buber)和一整套相信自己就是一种对话哲学的哲学,一种(同样及其古老的)新的意指意指着:礼物和献祭。我所谓的言说的非漠然(非—非差异),在双重的否定之下,仍是差异,其背后没有任何以整体形式出现的共同性。所以,既有关系又有断裂,因此是唤醒:他者对自我的唤醒,陌生人对我的唤醒,无国籍者对我的唤醒,即仅仅是在附近的邻人对我的唤醒。一次唤醒既不是对一个人自己的反思,也不是普遍化。一次唤醒意指一种对他人的责任,他人必须得到温饱——我对他人的替代,我对苦难的弥补,无疑是对他人之过失的弥补。一种绝无回避之可能地指派于我的弥补,一种得以把我的独特性作为我自己而不使之异化的弥补,通过我的不可替代,得到了强化。
  但在那种断裂,那种唤醒,那种弥补,那种强化中,崭露了一种高于存在论的超越性之神曲。

注释:
[1] 即海德格尔同纳粹的友好关系以及他表面上对大屠杀受难者命运的漠不关心(Gelassenheit:漠然任之)。——英译注
[2] 或许是反对柏格森,见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第三章(Evolution Créatrice, Oeuvres,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70, 694, 1338)。柏格森坚持认为一切的“无序”只是一种不同的秩序。亦见列维纳斯的《哲学著作选》(Collected Philosophical Papers, trans.A. Lingis, Dordrecht: Martinus Nijhoff, 1987, 166 n. 18)。——英译注
[3] Metaphysical Journal, trans. B. Wall,London: Rockliff, 1952, 210-211.

(0)

相关推荐

  • 哲学的内容就是现实

    哲学的内容就是现实(Wirklichkeit).我们对于这种内容的最初的意识便叫做经验.只是就对于世界的经验的观察来看,也已足能辨别在广大的外在和内心存在的世界中,什么东西只是飘忽即逝.没有意义的现象 ...

  • 先刚︱“建构”与“反思”——谢林和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差异

    谢林 本文原刊于<文艺研究>2020年第6期,责任编辑张颖,如需转载,须经本刊编辑部授权. 摘 要 谢林在哲学史上首次明确提出"艺术哲学"的概念,并对这个领域进行了系统 ...

  • 论自我 | 陈蒙

    认识自我 "自我",是每一个哲学家都要谈的论题.我坦诚自己不是哲学家,并很怀疑自己能否有能力来讨论好这个问题. 然而,认识自我不仅仅是哲学家的职责,也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基本思考.它不 ...

  • 思想就是骰子的滚动,这就是永恒轮回的意义所在

    <尼采和哲学>美国版序言 文| 德勒兹 译| 蓝江 对于一本法国的书来说,能被翻译成英语,一直就是令人艳羡的话题.这样,在许多年之后,激发一位作者梦想他如何会被特定的读者所接受,他同时感觉 ...

  • 巴迪欧|我如此了解你们

    我如此了解你们 原文为巴迪欧2017年在巴黎的亨利四世中学的一次演讲 谢谢你们有这么多人来.我很高兴在这所名校,同这么多与曾经的我十分相似的朋友来对话,尽管我是从路易大帝高中毕业的.我只是提一下亨利四 ...

  • 阿甘本 :本体论装置(下)

    本体论装置(下) 文|阿甘本 译|蓝江 1.12对"曾去成为什么"的问题的一个回应是:在一个主体(sub-iectum),一个位于其之下的非本质的实存物与一个非实存的本质之间既然存 ...

  • 哲学概述:存在的意义

    自从我们出生那一天起,我们知道了,你我他,但是谁死了地球照样运行,所以我们人类存在是无意义的,地球存在有意义吗,宇宙银河系有意义吗,这时候就出现了宗教,哲学,围绕着讲各种故事来维持我们活着是有意义的, ...

  • 蓝江|阿多诺与巴迪欧论一与多的关系(上)

    从非同一性到计数为一 --阿多诺与巴迪欧论一与多的关系 摘要 黑格尔曾在<逻辑学>中区分过抽象的普遍性与具体的普遍性,认为前者是一种暴力强制性的一:让多经过删减臣服于抽象的一的统治$而后者 ...

  • 伊曼努尔·列维纳斯:词的超越性

    王立秋 译 超现实主义的事业超越了它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应有抱负.它以识别形而上学与诗学的自由为主要任务.梦的变幻莫测,就其荒谬性而言,并非出自某种挫败我们人格尊严的天命,相反,梦采纳的,是一种解放的形 ...

  • 梯利:伊曼努尔·康德的生平

    1724年,康德生于哥尼斯堡,是一个马具商的儿子,他生长在宗教环境中,父母均为虔诚的信徒.他作为学生.教师和作家的几乎全部时光都是在距离出生城市不远的周边地区度过的.在弗雷德利辛学院为入大学(1732 ...

  • 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前言 | 西东合集

    朱刚 译 我们很容易承认,知道我们是否受了道德的欺骗极其重要. 清醒(la lucidité),也就是说心智向真实敞开,难道不就在于隐约看见战争的持久可能性吗?战争状态把道德悬置起来:它使永恒的制度与 ...

  •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 | 西东合集

    丁世中 译 这套作品的创作,已经着手快十三年了:现在给它加上<人间喜剧>的题名,自然应当趁此机会剖明它的思想,追溯它的来由,概述它的纲目.在谈论的过程中还应当努力表现得超然物外.读者或许以 ...

  • 威廉·弗卢塞尔:照片的接受 | 西东合集

    毛卫东.丁君君 译 今天,几乎人人都有一台相机,都在拍照,就像差不多每个人都学会了写字,都在生产文本一样.每个能够写字的人也能够阅读.但能够拍照的人却不一定能够破解照片.对我们来说,要清楚业余摄影者( ...

  • 用铅笔,绘制出文艺复兴风格的超写实画作——意大利画家伊曼纽尔

    文 | 大雨798 意大利艺术家伊曼纽尔·达斯卡尼奥(Emanuele Dascanio 1983年-)耗时780个小时来创作超写实的铅笔画作品,这些铅笔画与高分辨率摄影有着相同的细节. 伊曼纽尔使用 ...

  • 《速度与激情9》中的美妞:伊曼纽尔傲娇可爱,塞隆让人脸红心跳

    不觉间,<速度与激情>已经拍到了第九部! 说实话,这一部的内容确实有点皮了.不满足于路面,而是直接把汽车开到了太空. 对于这样的创意,褒贬不一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尽管对剧情存在争议,但高 ...

  • 伊曼纽尔•弗雷米特 细腻风格的法国雕塑家

    伊曼纽尔·弗雷米特,1824年出生,1910年去世,法国著名雕塑家.众多的雕塑作品,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在<美国建筑师和建筑新闻>上荣获嘉奖. 弗雷米特的雕塑作品,细腻 ...

  • 【选秀观察】肯塔基大学后卫伊曼纽尔-奎克利

    今年,有一些预计在第二轮被选中的球员可能会引起球队经理们的兴趣,而肯塔基后卫伊曼纽尔·奎克利就是其中之一. 个人体测数据 身高:6尺3 翼展:6尺8寸 体重:188磅 特长:投篮.有球防守 奎克利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