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要左右你的敌人
什么叫“主动”?要把对抗的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里。
战争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围绕主动权的争夺。
把对抗的主动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这是取胜之道的核心。
所以,《孙子兵法》在谈到用兵时有一句名言:“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用兵的高手在对抗的过程中,一定要调动对手,而不被对手调动;要塑造对手,而不被对手塑造;要控制对手,而不被对手控制;要摆布对手,而不被对手摆布。
用“闪击战之父”古德里安的语说就是“永远要左右你的敌人”。毛泽东也说,要牵着对手的鼻子走,而不是跟着对手的屁股走。
竞争也是如此。竞争的一条法则就是:不要在你对手具有优势的领域、以他具有优势的打法跟他对抗。
要引导对手进入那些对你有利而对他不利的领域,以对你有利而对他不利的方式跟他较量。这样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暴露和利用对方的劣势。
杜鲁门当年就是用了这条原则,战胜了看起来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
1950年和1951年之交,围绕朝鲜战争的决策,“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与美国总统杜鲁门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麦克阿瑟公开指责杜鲁门总统进行有限战争、寻求与中国停火谈判的政策,要求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
按照麦克阿瑟的指令,美军轰炸机轰炸了鸭绿江大桥,侦察机侵入了中国领空。在得知杜鲁门正着手与中朝方面进行谈判的消息后,麦克阿瑟抢先发表措辞强硬的声明,公开与杜鲁门唱反调。
鉴于麦克阿瑟不断违命,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宣布免去了他的职务。被免职的麦克阿瑟决心返回美国“闹个天翻地覆”,而且他很快就做到了。
麦克阿瑟被解职的消息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他被当成了受到政治迫害的英雄,因而得到了社会舆论的极大同情。一回美国,麦克阿瑟就受到狂热的欢迎。在旧金山,他的车队用了两个小时才走出长14英里的欢呼人群;在华盛顿,欢迎的民众达到30万。他被认为是“自成吉思汗以后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是民众心中“当之无愧的偶像”。
许多地方还爆发了支持麦克阿瑟、反对杜鲁门的游行示威。短短几周便有近3万封公众的信件和电文飞往白宫,其中95%以上都是抨击那位“低能的”、“猪猡”一般的、像出卖耶稣的“犹大”一样卑鄙的“小政客”杜鲁门。洛杉矶市政会议宣布休会,以表示对麦克阿瑟遭到“政治谋杀”的“悲痛悼念”。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密歇根等州的议会则通过了谴责总统的决议。人们到处散发请愿书,有些地方还焚烧了杜鲁门的画像。甚至连牧师们都加入进来,在讲坛上斥责那个“醉酒的侏儒”。
民意调查表明,麦克阿瑟的支持率达到了69%,杜鲁门的支持率则暴跌为26%。在格里菲斯体育场,杜鲁门遇到了美国自1932年以来第一次针对总统的喝倒彩。
民意很快到了举国沸腾的程度。1951年4月19日,大概是麦克阿瑟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日子。这一天,麦克阿瑟在国会做了题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讲。除了现场的国会议员,还有3 000万名观众通过电视收看了演讲。34分钟的演讲被掌声和欢呼声打断了30次。那句“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地凋零而已”,几乎打动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所有听众。
演讲结束后,据说“民主党议员没有一个人不是热泪盈眶,而共和党议员没有一张脸是干的”。一名议员眼含热泪地说:“我们今天听到了上帝在这里讲话,一个有血有肉的上帝,这是来自上帝的声音!”还有一名议员说,根据他的感觉,如果演讲持续时间更长一些的话,白宫前面就会出现示威游行了。
国会演讲后,麦克阿瑟又应邀到一些城市进行巡回演讲。在纽约市,听他演讲的人数达到了700万。演讲结束后,狂热的粉丝们举行了一场即兴的大游行。选举麦克阿瑟为总统的运动随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在一边倒的社会舆论面前,可以想象杜鲁门需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麦克阿瑟有天生的贵族气质和超级的口才,还有出色的表演才能,极易打动大众。
与麦克阿瑟相比,杜鲁门在很多人的眼中只能用“平庸”两个字来形容。尽管这对他并不公平,但很长时间里很多人并不看好他,这一点却是事实。跟麦克阿瑟这样的人物去争夺人气,他显然没有任何优势。
但是杜鲁门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没有试图去直接影响公众的情绪,而是开始了自己的布局。他任命李奇微中将接替了麦克阿瑟的职位。李奇微继任之后,不负所望,很快就稳住了朝鲜战场的军心和战局。同时他还说服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并在战争政策上得到了他们的全力支持。
1951年5月3日,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开始联合举行朝鲜战争问题听证会。在听证会上作证时,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拉德利向议员们指出:美国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正好会给苏联提供在西欧乘虚而入的机会。
就是在这次听证会上,布拉德利说出了那段著名的话:“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进行的错误的战争。”
布拉德利的证言对于麦克阿瑟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在参议院的质询中,麦克阿瑟不得不承认:作为一名战区指挥官,他对欧洲局势并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他也从来没有从全球角度来考虑问题。
麦克阿瑟的可信度由此大打折扣。人们开始意识到,在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问题上,杜鲁门总统并没有大错。
随着听证会的进行,社会舆论发生了戏剧性逆转。5月下旬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麦克阿瑟的支持率跌到了30%。
坏运气接踵而至,他在得克萨斯的巡回演讲以失败告终,其中达拉斯的一场集会,只有区区两万多人参加。有人嘲笑说,这还不如一场中学生橄榄球比赛的吸引力。
麦克阿瑟风光不再。第二年,麦克阿瑟又并不出人意料地输掉了共和党内部的总统初选。
在《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作家大卫·哈伯斯塔姆曾就麦克阿瑟与杜鲁门的这场对决,做出过如下评论:
如果说麦克阿瑟的傲慢让总统暂时受到了伤害,它也让杜鲁门因此赢得了一场更大的赌局。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尽管他在离任时的支持率降至最低点,但是他的声望在离任后一路飙升,被美国人认为是最值得尊重的总统之一,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被严重低估的人物之一。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源自他与麦克阿瑟对抗的勇气和策略。一直视杜鲁门为小人物的麦克阿瑟以一种奇异的方式,强化了杜鲁门勇敢和正直的形象,让他显得更加高大伟岸。
确实,时间才是最公正的裁判。在麦克阿瑟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杜鲁门表现出了领袖应有的领导力。
他并没有与之正面对抗,争一时一地之得失。他没有慌了手脚,被对手牵着鼻子走。
相反,他把双方较量的战场,从社会舆论的狂热造势,转移到了听证会上的理性辩论;将争论的核心议题,从关注朝鲜战场这样一个局部,改变为关注美苏全球对抗的大局。
正是这两个转变,使得麦克阿瑟的弱点暴露无遗,从而走下神坛。杜鲁门则从不迫地一步步扭转了被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