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头鸡
“昏头鸡”是单位老孟的绰号。
其实老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老,不过也就四十出头儿。可老孟做事的磨蹭劲儿啊,比六十岁的退休老人还慢三个半拍。尤其糟糕的是,老孟这人还是个嘴快手慢,——说的比唱的都好,在领导跟前落下不少好;跑的比走的都慢,让同志们不停地奚落。大家都说,“老孟啊,咱们哥们儿服你都服到山墙上了。”
——老孟得志不得人心。
现在的年轻人,不待见谁的话,不喜欢遮遮掩掩的。他们的嘴也真够损的,私下里就给老孟赠送了这个雅号——昏头鸡。
还别说,你要仔细看了,还真能发现老孟在许多方面很具有鸡的特点:你看那些懒怂鸡,平常很难下个蛋,偶尔下个软蛋,就会伸长嗓子站在墙头扯着嗓子嚎叫,“咕咕嗄呱,咕咕嗄呱”,任谁听了都是“下啦下啦,下啦下啦”地到处显摆。老孟很少能把一件事情独自做到人前面,一年碰巧一回的话,他比鸡站的还高声音比鸡还大;那个絮絮叨叨的样子,大家都说听起来像鸡在叫,“咕咕嗄呱,咕咕嗄呱”。
鸡见了米粒就会“嘎嘎嘎”连奔带跑地扑棱过去啄食,老孟见了跟荣誉跟钱沾边儿的事情,比鸡扑棱得还快。那可真是罕见的机敏灵巧迅捷。同志们看了,都撇嘴一笑,“裤子都快挣得扯破裆了,鞋跟儿都快飞出去了。”
其实吧,老孟这个人长的也是蛮有派头的,方脸盘,浓眉毛,大眼睛,说话中气十足,说出来的话调子也很高。走路吧,一贯端着的那个架势,看起来真是个领导样子。
那一天一家企业业务员来单位洽谈业务,恰好问到老孟跟前了。老孟就一本正经地摆出了领导派头,跟人家分析这个分析那个的,还带着参观谈条件,搞得业务员不住地点头答应,还一口一个“孟总孟总”地称呼。
老孟当时有点不好意思接受这样的称呼,但又明显的很享受着。其实,这样的场合本就没有必要辩解明说,大家也都理解。但老孟那种暧昧的态度,叫大家看了心里不爽。“还真把自己当成大拿了,把人家支棱过来支棱过去的摆弄。都是下苦人嘛,何必为难出门下苦人呢?再说了,这事儿成不成,也不是由你老孟说了算的啊!”
那天业务员走后,大家都围过去“孟总孟总”地打趣老孟,把个老孟给臊的,直摆手直摇头,“再不要把我叫孟总了,我啥总都不是!”
“老孟,你难道真的啥种都不是么?”大家做着鬼脸逗他。
老孟给急得,连蹦带跳。同志们像吃了开心果一样,那天的办公室,整整一天都热闹得像给谁家孩子办喜事儿呢。
前两天,单位有个紧急材料,老孟负责的。早上刚一上班领导就几次电话催促,老孟答应的好好的,说快了快了马上马上,可总不见老孟拿过去。把领导给急得,就自己跑办公室来亲自取。
那会儿,老孟正满头大汗地到处胡找着呢。
“咋回事儿啊,昨天晚上明明弄好保存了么?”
“你问谁呢?你自己存的地方都找不到么?”领导气咻咻地责问。
这一下,老孟更手忙脚乱了,桌面上的文件乱飞,老孟的眼镜不住地滑到鼻梁上,胳膊成了硬柴棍棍儿不听使唤,手眼看连鼠标都拖不动了。
领导是个很幽默的人,看老孟急得额头的汗珠子像下雨,就打纸盒子里抓过一把纸巾,递给老孟,“看把你还给急的,满脸的脚汗。”
同志们给憋着笑得差点没岔过气儿去,几个女同志脸颊绯红,赛若桃花。
最终老孟找到了文件,打印好装订好递给领导。领导叹口气,看了看他,临走的时候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孟啊,一直以为你是个百灵鸟,你咋才是个昏头鸡呢?!”
从此,“昏头鸡”这名号就像发了红头文件的任命书,在江湖上广泛流传开来。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乒乓球初级爱好者,写作初级爱好者。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