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中杂记(14)
昨天晚上下了一通雨。风雨声很大,梦里隐约听得窗户被摇晃得 “啪啪”响。早上起来,地上低洼拐角处可见不多的雨痕。
早上走在上班的路上,迎面吹来的风略带寒意,我不禁打个小寒战。“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谁说的?我下意识地把口罩紧了紧,把衣服抻了抻。
街上的店铺还没有开门,但行人已经很多,远远看去,黑压压一片。如果不是人人脸上都捂着口罩,你完全感觉不出这是在疫情之中。
走过中医院门口的时候,又一个中年汉子,戴着口罩,跟门口穿着防护服负责测体温的医护人员喊着什么,张牙舞爪,声嘶力竭。——车就停在入口处,后面被压了一长溜儿。汽车喇叭声把这里的空气搅和得像一锅沸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儿。
这就是真真实实的生活本相:越需要谁,越依赖谁,越在谁跟前摔脾气。现在的人好像都知道:在医生和教师跟前撒个野,没多大事儿。在警察和城管跟前,弄不好会被揍个麻辣火锅味儿。看来,那些爱发火使脾气的人,也都是有眼色的:软的歪,硬的乖!
我突然想起我们老家隔壁养的那只狗也是这样的:遇见面相善的人,就使着劲儿狂吠,还要往前撒着欢儿猛扑;遇到面相恶的人,比如长孙红雷那样阴冷的,它就把尾巴一夹,乖乖地趴在树底下卧着,大气儿都不敢出。看来,人兽之间,其实没有多大差异嘛。——那么,人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路边没有绿意的树,看起来简直丑陋不堪,上面有落满了尘土,叫人心里极不舒服。“老树无叶多丑枝。”果真是这样子的。我干脆一路望着雾霾遮蔽的天空,权当活动颈椎,躲避着行人沿街道沿上盘桓斜行。
大十字四个角各摆放着一个有造型的花坛。向外伸展开去的托盘全是乳白色,里面的花也是全一色淡淡的月白,看去白惨惨的,放在水泥街面和高大建筑物的背景上,你不走近留意看,压根儿看不到花。
我还在跟前琢磨呢,一个戴眼镜的老者看看周围环境和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人流,拿手摸着那托盘和花,上下打量一下,嘴里飘呼呼地撂出一句话:“审美观在脚后跟上长着呢!”
我被逗得一笑,口罩就像鼓风机似的向外胀起来。
一个卖氢气球的中年妇女懒洋洋地斜坐在街边长椅上,手里拽着一大捧饱满的氢气球。氢气球罩在头顶上方,就像她撑起来一把大遮阳伞,或者干脆像擎起了一坐小山。她就那么默默地坐着,也不吆喝,也不看打她身边走过的行人。眼睛里是一种空濛的样子,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正午时分,风比较大,吹得海福城广场前的三根旗杆呯叮作响,红黄蓝三个颜色的旗子使出浑身的劲儿扭摆着,就像前些天网红山前痴狂发飙跳尬舞的衣着艳丽的男男女女。
行道树干枝上挂着零散的没有被冬日寒风折腾掉的枯叶,这个时候终于坚持不住,晃晃荡荡地飘下来,沿着街道疯跑。有一片干黄发硬的叶子,不偏不倚地捂在了一个正脚步匆匆急速行走的汉子脸上。那行人好像在一路想着心事儿,猛一惊诧,气咻咻地一把抓下来,一攥拳头,树叶被揉碎,又被丢进了街道边的垃圾桶里。
我一路走,一路回顾自己这段时间的生活。
趁着这段时间,我强迫自己读完了平时难以坐下来静心细读的《论衡》(以前只是偶尔粗略翻看)。我有个习惯:越是在枯燥的时间,越强迫自己读枯燥的书;越是在无聊的时候,越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朝读经,夜读史。”我利用晚上睡觉前一个小时,每次看七、八页。
书是竖行从右向左排列,四百五十五页,又是很多生僻的繁体字,感觉读这个实在是在磨砺人的意志。好在,我坚持了下来:今天早上看完了最后七、八页。——我认为这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枯燥的谈道说理书让这些枯燥的时间变得有了些许的趣味。
要说的是,我家的猫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我看书的时候,它就过来爬在我跟前,还要拿脸碰着书页,然后看看我,似乎在问:“这是什么书呀?有点老旧。”这小家伙的淘气和陪伴,给我硬着头皮的阅读增加了一点兴致。
这些天妻子的厨艺在向菜面、菜疙瘩发展:早晚菜疙瘩,中午手擀菜面。我刚开初还蛮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吃成菜绿色;早上洗脸的时候对着镜子一看,发现气色居然好多了。——如果武汉的人民也能吃到这样的鲜菜该多好啊!
菜是岳父种的,在村里已经被开发但依旧荒废着的地里。经冬的肥沃土地,又洒了两场春雨,泥土松软酥松,再让前几天暖呼呼的东风一逗弄,菜苗绿葱葱的,鲜嫩欲滴。拿手摸一下娇嫩的菜叶,仿佛汁液都要流出来似的。
村口还在封堵,我们把车停在村口,走去地里随意采摘。香菜,青菜,荠菜,蒜苗……大袋子,小袋子,都被塞了个鼓鼓囊囊。我们一群人——妻子叫了几个同事和朋友,就像土匪,乐滋滋地提着拎着扛着回家转。
——岳父种来就是要我们吃的,“再不吃几天就老了!”
我们隔三差五地去地里摘鲜菜,这成了我们这些天的一件乐事儿了。
午饭后的街道上,多了些无所事事的中学生,三五成伙,油嘴滑舌地打的,隐隐约约听得出是要去什么地方玩耍。“啥网课嘛,手机看得人眼睛生疼!”
这个世界永远是这样:有人在抢时间挤时间,有人在大把大把地礽时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时间让人跟人不同。”其实,我倒是觉得,让人跟人不同的不是时间,而是他们自己。
(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户县人,教师,乒乓球爱好者。文风力求散淡、干净、质朴。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酸汤挂面》、《一件棉袄》《吃搅团》等发表于《教师报》。诗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发表于文学陕军。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