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针治疗
【选穴原则】
1.对症取穴,针对各种疾病的主要症状,选取有治疗用的腧穴针刺,如头痛选头痛点、失眠选用安眠点等。主治作用相似的腧穴可以配合应用,如坐骨神经痛可同时取坐骨1、坐骨2点;也可将具有主治作用的腧穴和对症作用的腧穴配合使用,如失眠伴有头痛者可选用安眠点配合头痛点。
2.按疾病部位取穴,依据疾病的发病部位,选相应的腧穴针刺,如胃痛取胃点、尿闭取膀胱点和肾点等。
3.辨证取穴,按脏腑经络辨证,选择相应腧穴针刺。例如,因肝肾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眩晕者,除取眩晕点外,还可取肝点,配用肾点,目的在于“滋水涵木”。根据“肝开窍于目”,目疾可取肝点;“肾开窍于耳”,耳疾可取肾点。
【操作方法】
1.针具选择选用28~30号、0.5~1寸长的不锈钢毫针。
2.针刺方法
(1)选择体位:患者一般采用仰卧位,两足伸直,以便于术者取穴、针刺。足部放置应舒适、平稳。
(2)消毒:针刺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3)进针与行针:在押手的配合下,用快速进针法将针刺皮下。根据针刺部位的不同和临床要求的不同,分别采用直刺、斜刺或平刺,以及适宜的针刺深度。一般以捻转手法为主,用中度刺激。对于癫狂、急性疼痛等病症可采用重刺激。
(4)留针:一般病症可在针刺得气后即出针或留针3~5min。根据病情需要亦可留针2030min,每隔4~10min捻针一次,还可加用电针。
3.疗程与间隔一般疾病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对急性病、疼痛性疾病可每日2次。
【适应证】有三叉神经痛、遗尿、急性腰扭伤、胃痛、腹泻、神经衰弱、疟疾、急性结膜炎、精神病、颈痛、感冒、睾丸炎、牙痛、胁肋痛等。
【注意事项】
(1)本法的针刺感应较强,治疗前须向患者解释楚,以取得患者配合。对精神紧张者,应采用轻刺激或不留针,以防发生晕针。
(2)严格消毒,并嘱患者针后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3)沿骨的边缘针刺时,要注意不可损伤骨膜,并尽量避免刺伤血管。
(4)久病体虚患者不宜针刺,可酌用灸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