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银行VS低能银行(上)

今天在社区里有一个ID在鼓吹邮储银行的存款规模接近招行存款规模的2倍,而市值只有招行的1/3,这是不公平的。有时候,我只能说投资者的水平实在是太差了,连最起码分析问题的逻辑都不具备。
首先,银行看的是资产规模而不是存款规模,虽然邮储的存款规模较大,但是总资产规模仅比招行高25%左右,因为除了存款以外,招行的负债表里还有一部分同业负债。
其次,同等的资产规模就能带来相同的盈利能力么?同样都是56°的白酒,为啥茅台一瓶的售价是二锅头的几十倍?
最后,当投资者还在紧盯着表内资产的时候,现在银行的营运环境和估值逻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盯着表内资产规模的分析方法已经完全落后了
实际上,现在银行已经彻底分化了,而且这种分化还在愈演愈烈。
可能有的投资者会说,银行股各个净利润都是杠杠的,占A股净利润约50%,怎么可能不给股东产生回报?我要提醒各位注意的是,我在《看透银行》书中反复提示过,银行是一个高杠杆的行业,巴III实施后大幅增加了风险资产对于资本金的要求。银行的净利润里面有相当大一部分要留存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所以,银行真正能给股东带来的回报要小于账面的净利润。我们在评估银行回报的时候应该把风险资产增量需要补充的资本金从净利润中剔除。
另外,由于银行的规模大小不同,遵守的资本金标准不同,产生的净利润规模也不同,所以不容易进行比较。我们需要找一种方法对不同银行的绝对盈利转换为一种可在不同银行间比较的相对效率。这个方法在我之前的文章中用过,就是用风险资产对所有收入和支出进行归一化。这样得到的百分数就相当于单位风险资产的收益率或支出率。
我挑选了3家银行进行对比,分别是银行板块的龙头——招商银行,股份行中典型代表——兴业银行,还有今年股价表现靓丽的江苏银行。我调取2020年和2019年两年的年报作为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在表1中前8行的数据直接摘录自各家银行的年报,不做过多解释。第9行,风险资产增加额是指当年的风险资产比前一年风险资产的增量。第10行,需要补充资本金的下限是说对于当年新增的风险资产,按照国家规定的资本金管理办法要求的下限需要留存多少未分配利润。对于股份制银行我选取了8.5%的标准,对于城商行我选取了7.5%的标准。第11行,可分配净利润是用净利润扣减需要补充资本金的未分配利润后剩下的净利润,这部分银行可以用于分红,也可以留存在未分配利润里推升资本金。
直接从表1我们就可以看出可分配净利润(真实回报),主要取决于2块:净利润的多少,以及风险资产增长的快慢。单从原始数据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江苏银行产生的可分配净利润少的可怜,它的规模相当于招行和兴业的25%,但是可分配净利润只有招行的1/17,兴业的1/8。所以,大家就可以理解它家为啥要超低价配股,拼命拉高推动强赎了吧。江苏银行的营运模式不增发要么扩张减速,要么分红缩水。
再看看兴业银行,虽然兴业银行要远好于江苏银行,但是比招行还是有较大差距。而且,读者会看到2020年兴业银行的可分配利润显著少于2019年,主要原因就是兴业2019年的资产增速比较低,而2020年增速达到了两位数。
今天先把原始数据分析到这里,明天再对小伙伴们更关注的效率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好书推荐,自产自销:
-------------------------------
如果你股票套牢,不愿割肉,想早日解套,或者有长线持仓股,想通过日内交易降低持仓成本,那么这款量化T0机器人一定适合你。这款T0机器人能通过持续的日内交易,100%程序交易,省力省心
如果你股票套牢,不愿割肉,想早日解套,或者有长线持仓股,想通过日内交易降低持仓成本,那么这款量化T0机器人一定适合你。这款T0机器人能通过持续的日内交易,100%程序交易,省力省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