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湖南汉寿:西洞庭湖上那些引人乡愁的鸟事
今天是大年初十,从常长高速太子庙出口下高速,经汉寿县城边的汉岩公路直行便到了岩汪湖,攀登上大堤,便可看到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了。
这是座落在大堤边的岩汪湖电排,记得小时候听父辈们讲,电排的出水口可以容纳一个大人挑担稻草自由进去,不知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大。
这里是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相关宣传标志。
从岩汪湖可以坐轮渡到坡头,这个轮渡我很小的时候坐过,运行几十年了,真期盼有彩虹大桥连接两地。
这里便是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游客中心了。很飘亮一只鸭子还是一只?。
去年就多次相约,要到西洞庭湖观鸟,只因一个字扯不清,就一直没有成行,那就是“忙”,或者是两个字“瞎忙”。所以把这重要的“鸟事”拖到了今天。不问价格多少,租了一条般沿湖而行。观两岸风景,思绪绵绵,乡愁依依。
流水是大海的乡愁 白云是蓝天的乡愁 那一缕缕薄薄淡淡的青烟是游子的乡愁。
四水是洞庭的乡愁,三湘是湖南人的乡愁,那八百里金浪飘荡的绿色是游子的乡愁。
说起洞庭湖我就有一种乡愁,这种乡愁是一种记忆,是一种只存在于记忆中的幸福与依恋。
我的乡愁,就在美丽的洞庭湖边,那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属于洞庭湖的一支水系,汉寿蒋家嘴、安乐湖、月明潭、洋淘湖、浏浃河、百家嘴、岩汪湖、目平湖等沿湖沿河都留下过我儿时和青春的足迹。
船行不远,两边便呈现芦苇荡。我来自乡下,我砍过芦苇,就在这西洞庭湖的芦苇荡里,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个要命的活,每到深秋和初冬,你若在洞庭湖堤上行走,都能看到洞庭湖湖面已经泛黄的芦苇。
每年的10月份开始,我们肩挑被子行季,向一望无际的芦苇山挺进,奋战到春节前几天,运气好,能搞一个过年钱,遇气差的,工头跑了,欲哭无泪。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虽然在城市打拼,没有接触过芦苇了,但总想起那些砍芦苇的日子,总告诫自己,无论在城市打拼多苦,也没有砍芦苇苦,自己是从农村来的,脚上的泥土还没有干。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为范仲淹所描述的洞庭湖。千百年来,八百里洞庭以其磅礴大势跃然历史的取景框中。碧波万倾,沙鸥翱翔,浮光跃金,诗意荡漾。更兼有日落黄昏下,点点渔舟唱晚,平湖秋月里,千倾碧波荡银彩。此情此景,当是人间一绝。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
16岁那年,我离开洞庭湖畔,带着懵懵懂懂,走进了南国的军营。那时候的乡愁,是军营与故乡之间的书信,刻着青春记忆里的昨天。
后来的这些年,我开始在异乡奔走,寻找工作,为生活而劳累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洞庭湖已经离我越来越远,记忆中的芦苇、青草、鱼虾、水鸟、碧波在慢慢地淡去,化作成一股浓浓的乡愁。
正当我穿越在乡愁的时空里,一条巨长的“鸟岸线”出现在我面前,在西洞庭湖杨幺水域附近,近1000只野鸭正在洲滩上悠然自得地游憩、觅食,一个个身影娇俏,展翅飞翔空中时,给人一幅如诗如画的美图。
西洞庭湖湿地是东亚越冬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主要栖息地之一,目前在这里停歇、栖息、觅食、越冬的候鸟高达3万多只,有白鹤、白鹳、黑鹳、小天鹅、豆雁等5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二级保护鸟类20种,还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
远远地静观这些鸟儿在湿地上空飞翔,黑压压一片,鸟群时分时合、忽高忽低,场面蔚为壮观。船家说我的运气好,虽说湿地这些年鸟儿越来越多,但象这么壮观的场面也难得遇见。
群鸟越来越多,说明湿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鸟儿才会如此的恋家,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乡愁。
我突然找到了这些“鸟事”的答案。
这些“鸟事”是深入骨髓的记忆,是对故乡风情的无限眷恋,是湖南人的母亲湖——洞庭湖调色板上最温暖的颜色。
这些“鸟事”在经年里积淀,在岁月里轮回,是赤橙黄青蓝紫的曼妙,是人世沧桑的感叹,深深烙印于心。
这些“鸟事”如今夜窗外朦胧的月光,风声又敲打着我的窗棂,思乡的心犹如一粒浸透了的种子,无端地膨胀起来,漂泊了许多日子的梦依希在洞庭湖畔通往村中那条弯弯的小路。
这些“鸟事”是在桃花源的城市里,洞庭湖畔,有这样一片土地,让我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些“鸟事”是让洞庭湖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