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为什么要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今天
据说当今中医院校的学生,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学那跟中医根本无关的西医和英语。所学中医内容,都是不切实用的错误的教材。而对于最切于实用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则可以不要学,可作为选修课。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医生,全部是脓包饭桶废物。这就是汗间伪升部消灭中医的阴谋毒计。
中医大学的教材,有哪些错误?我试举几例,就会知道:
比如感冒问题,其实感冒,就是《伤寒论》里的伤寒,当分六经寒热虚实而分治之。大学中医教材,只分风寒风热两种,学了等于没学。至于哪个该用麻黄汤?哪个该用葛根汤?哪个该用小青龙汤?哪个该用大青龙汤?哪个该用麻杏甘石汤?哪个该用白虎汤?哪个该用麻附辛汤?哪个该用桂枝汤?哪个该用真武汤?四逆汤?等等,全然不知。
学的内容,也多是错误的。比如说,教材里说“浮脉主表,沉脉主里,迟脉主寒,数脉主热”,就是大错特错的,全是屁话。《金匮要略》怎么说?“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说明浮脉有主里证虚证之时。“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说明沉脉有主少阴表证之时。至于迟脉主热实,数脉主虚寒,书中都有详论。
又比如白虎汤的应用,中医教材要什么“四大(大热、大汗、大渴、脉大)”才能用,就更是把学生引上歧途,引上邪路。《伤寒论》里怎么说?“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哪里要什么“四大”?错失治病良机,还不完蛋?
又比如“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说明“脉浮数”,並不是什么表热,而是体表有水气,堵塞皮下三焦水道,引起口渴,及小便不利。应该用五苓散把留在皮肤里的水气排出去。
学中医的,为什么要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因为如果不学伤寒金匮,对中医的治疗学,脉学,诊断学,方剂学,药物学,就会一无所知。对任何一个疾病的辩证,都将不知从何处入手。而如果精研了伤寒金匮,则可以从容应付万病。无不手到擒来,马到成功。
当然,当今有不少“伤寒论专家”,是彻底的假货,连便秘有寒证也不知道,连小便不利有寒证也不知道。《伤寒论》真武汤条明说“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这个伤寒专家却发明了“二阴病都是湿热”的奇谈怪论。而且他“著述甚多,收徒甚众”,还有人捧他为“伤寒论的活化石”。误尽天下苍生,何可浩叹?
中医界称仲景为医圣,是有道理的。只要熟读仲景书,加上一定悟性,自能圆机活法,应用无穷。将帅必熟读《孙子兵法》,象棋高手必熟读《梅花谱》,学中医的,不熟读仲景书,就会错误百出,让世人耻笑。